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荐读|文旭、司卫国:中国构式语法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文旭、司卫国 语言学心得 2021-12-26


“语言学心得”新版块掉落~好文荐读(第二十期)中国构式语法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中国构式语法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





   
   文旭,司卫国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文旭,司卫国.中国构式语法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44(05):43-51+160-161.


摘要:构式语法理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引进中国后迅速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作为 一个新兴的理论,构式语法在汉语语法特点的揭示上彰显了巨大的潜力,不仅为汉语句式研究 提供了新视角,还拓展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但与此同时,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分 析方法在学界引起了不少非议和批评。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借助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近 20 年 ( 1999—2019) 中国知 网中与构式语法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 历程,考察当前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热门话题,廓清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促 进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

关键词:构式语法; 汉语构式; CiteSpace


本文获得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零 引言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式语法理论发端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末 Fillmore、Kay 等学者对习语的研究,是在反思、批判生成语法及其衍生的其他语法知识 模型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构式语法理论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相比较而言,国内构式语法研究起步较晚,如果从张伯江 ( 1999)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研究算起,构式语法研究在我国至今也 只有 20 年历史。但在过去20年中,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 不仅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梯队,学术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都相当可观,传统的研究课题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但与此同时,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在学界仍存在不少争议。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借助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近 20 年 ( 1999—2019) 中国知网中 有关构式语法研究的 CSSCI 来源期刊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回顾中国构式语法研究 20 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研究热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推进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


一  构式语法发展历程

1. 构式语法发展历程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 ( 见图 1) ,我们将过去 20 年国内构式语法的 发展历程归纳为 3 个阶段: 1) 引进介绍与初步探索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006 年; 2) 迅速发展和成熟阶段: 2007 年至 2015 年; 3) 反思质疑与创新发展阶段: 2016 年至今。


1.1 构式语法理论的引介与初步探索 

构式语法理论诞生以后,吸引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汉语界和外语界学者都对构式语 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构式语法理论在传入中国之初主要是被用来研究汉语句 式或对一些特殊构式进行汉英对比分析的。一般认为,国内最早通过西方构式语法理论来研 究汉语现象的是张伯江 ( 1999) 。他在研究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时明确提出 “句式整体具有 独立的语法语义”。沈家煊 ( 1999,2000) 又借助该理论分析了汉语的 “在”字句、“给”字 句以及与 “偷”和 “抢”相关的句式。随后,外语界学者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更为详尽 的引介。董燕萍、梁君英 ( 2002) 分析了构式语法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纪云霞、林书武 ( 2002) 介绍了构式语法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除了理论介绍外,不少学者还运用该 理论分析汉语语法现象或者对一些特殊构式进行汉英对比分析,如沈家煊、王冬梅 ( 2000) 分析了汉语 “N 的 V”构式与 “参照体-目标”构式的关系,徐盛桓 ( 2001) 探讨了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形成过程及制约机制,陆俭明 ( 2004) 结合构式语法的主张,对汉语语法中的一 些特殊现象进行了重新审视等。

总之,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构式语法在引介到我国之后迅速升温,不仅为汉语句式研 究提供了新视角,还拓展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但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对构式语法 的研究仍停留在引介和初步应用层面。

1.2迅速发展和成熟阶段

经过多年探索,随着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加、研究内容的深化以及研究主题的扩展,中国 构式语法研究迅速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梯队和高产作者群 

为统计中国知网中已发表过构式语法研究相关文献作者的情况,我们将研究数据导入 CiteSpaceV,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得到了 429 个节点,即是说这些论文的作者共 429 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施春宏,发表论文 20 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将 20 的平方根再乘以 0. 749,即为 3. 34,取相邻最大整数得到 3。据此我们绘制了发文量≥3 的作者群体共现知 识图谱 ( 见图 2) 。

分析图 2 和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发现,近 20 年来,共有 429 位作者在 CSSCI 来源期刊 上发表了与构式语法相关的研究性论文,他们大都来自不同的高校或科研机构。此外,发文 量≥3 篇的作者有 49 位,发文量≥6 篇的有 21 位,发文量≥10 篇的有 10 位。据此可以推 断,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梯队和高产作者群。

2) 研究性论文和通论性著作的数量激增

从下页图 3 可以看出,在第二阶段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相关论文的数量 ( 824 篇) 远远超 过了第一阶段相关论文的总数 ( 31 篇) ,仅 2008 年一年的发文量就比第一阶段的总和还要 多,并且从 2007 年开始,研究性论文的数量一直呈增加趋势。从期刊分布情况来看,这一 阶段的论文不再散见于个别期刊,既有语言学类核心期刊,也有综合性大学学报。值得一提 的是,部分期刊还组织了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研究专栏,如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年第 5 期等。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与构式语法研究相关的通论性著作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如王寅 ( 2011) 、牛保义 ( 2011) 等对构式语法理论进行了较全面而系统的阐释; 刘正光 ( 2011) 集辑 了近年来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熊仲儒 ( 2014) 基于构式语法对汉语相 关构式的分析,为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除此之外,很多认知语言学专著 或教材也都将构式语法视为重要的章节,如王寅的 《认知语言学》( 2007,第 9 章) 、文旭 的 《语言的认知基础》( 2014,第 9—12 章) 等。此外,构式语法相关译著的出版,也让更 多学者了解了构式语法理论,极大地推动了该理论在国内的传播。

3)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涉及主题范围迅速扩大 

第二阶段的构式语法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传统的研究课题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方面 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这一阶段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构式语法理论研 究、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构式语法的历时研究,还涵盖构式语法的类型学研究、交叉学科 和跨学科研究等。构式语法应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扩展。总之,这一阶段的构式语法研究在理论探讨、研究范式及应用研究上都已取得了阶段性 成果,不断走向成熟。

1.3反思质疑和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在消化吸收构式语法理论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的问题和缺陷 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据我们的考证,自第二阶段以来,中国知网中对构式语法理论反思与批 判的 CSSCI 来源期刊文献就高达 31 篇。学者们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构式的界定,包括构式的定义、范围及本质属性等。2) 构式的性质与特征,主要涉及 构式的能产性、图式性、组构性等问题。3) 构式的关系问题,包括动词与构式的互动、构 式压制、构式的多义性以及构式网络的形成等。4) 构式义的来源及产生问题。这一问题主 要针对 Goldberg ( 1995) 提出的 “场景编码假说”,她认为,“与基本句子类型对应的构式把 与人类经验有关的基本事件类型编码为构式的中心意义”,而我国学者 ( 如陆俭明 2009) 则持 不同的意见。5) 构式主义与还原主义之争。前者强调构式句法、语义、语用的整体性,后 者着眼于组构成分,认为语法研究应先关注成分。6) 构式语法的方法论价值。国内很多学 者认为,构式语法理论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方法论价值 ( 陈满华 2016; 陆俭明 2016) 。

上述反思和质疑也为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构式语法在我国的创 新发展体现在构式语法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在理论方面,陆俭明 ( 2011) 结合构式语法 理论、语块理论等提出了一种新的句法分析方法——— “构式-语块”分析法,突破了传统句 法研究的模式。刘大为 ( 2010) 提出 “修辞构式”的概念,勾勒了 “语法构式>修辞构式>新的语法构式”这一语法发展演变的途径与轨迹,不仅发展了构式语法理论,还为修辞研 究提供了新视角。文旭 ( 2017) 将构式语法与语用学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建立构式语用学新 的研究方向。施春宏 ( 2018) 在整合构式语法各流派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 “互动构式语法” 的分析框架,为构式语言研究创造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式。在词项与构式的关系上,王寅 ( 2011) 提出了 “词汇压制”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构式压制”的缺陷。在历时研究 方面,文旭、杨坤 ( 2015) 和文旭、杨旭 ( 2016) 在 Traugott 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整合构式 语法、历时语言学与语法化研究的有关成果,发展了历时构式语法和构式化这一构式语法研 究的新路径。在应用研究方面,苏丹洁、陆俭明 ( 2010) 将 “构式-语块”教学法应用于汉 语教学实践,为汉语句法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施春宏等 ( 2017)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 的视角系统探讨了汉语构式的习得和教学问题。牛保义等 ( 2020) 聚焦国内外构式语法理论 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并结合经典实例,展示了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操作。类似的创新发展不 胜枚举,展示了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这 20 年的发展历程,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反思质疑和消化吸收 再到结合汉语实际不断补充完善的几个阶段。学者们结合汉语事实和汉语自身特点,推动了 构式语法研究的本土化,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汉语构式语法研究之路。


二 构式语法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因此通过高频关键词可以透视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CiteSpace 能够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一定时期内 相关文献的聚集情况,进而揭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热门话题。我们将研究数据导入 CiteSpaceV,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生成了 207 个节点、388 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 谱,然后根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提取了频次≥10 的 28 条高频关键词 ( 如表 1) 。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和分析后发现,在过去的 20 年中,国内构式语法研究重点关注 了以下 8 个方面: 1) 构式语法的理论研究。首先是对构式语法理论本身的探讨,如构式的 概念、构式的属性、动词与构式的互动、构式压制、构式义的来源、构式之间的关系等; 其 次是构式语法理论与认知语言学其他理论 ( 如范畴化、隐喻、转喻、识解、主观性与主观 化等) 的结合。2) 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学者们对汉语特殊构式,如双宾构式、存现构 式、动结式、动趋式等,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以汉语为语料的构式个案研究成为国内 构式语法研究的热点。3) 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与批评。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在消化 吸收构式语法理论的同时,也对相关理论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反思与批评,开始思考和质疑构式语法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适切性问题。4) 构式语法的类型学研究。既包括普通话与各方 言的对比研究,又包含汉语与世界其他语种,如英语、日语、俄语等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和类 型学研究。5) 构式语法的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主要涉及构式语法与语料库语言学、计 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6) 构式语法的历时研究。将语言演化问题 ( 如 语法化、词汇化) 都看成构式问题,聚焦构式整体的演化,对构式形式和意义同等关注, 克服了传统语法化研究只重视形式或意义某一方面的弊端,并提出了历时构式语法、构式化 等构式语法发展的新方向。7) 构式语法研究方法。既包括对构式语法研究方法,如构式搭 配分析法的探讨,又包括对构式语法方法论价值的争论。8) 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包括构 式语法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词典编纂等领域的应用。

三 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 20 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构式语法研究在理论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 拓展和深化,但仍存在不少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其一是理论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 理论的引进介绍多,自主创新少。就目前来 看,国内很多文章仍在构式语法理论上打转,局限于对国外构式语法理论基本概念、原则和 内涵的阐释。有些研究甚至是低层次的重复介绍,在构式语法理论层面缺少系统性、创新性 的研究。2) 理论假设提出多,验证少。构式语法在我国走过的这 20 年中,学者们提出了 很多理论假设,如陆俭明 ( 2009) 的 “意象图式说”、王初明 ( 2015) 的 “构式语境说”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假设还缺乏必要的验证手段。3) 理论内部探讨多,不同理论间的对话交 流少。综观国内构式语法研究 20 年的发展历程,大多还是聚焦在构式语法理论内部,与认 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的对话较少。构式语法与认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的兼容性问题值得关注。

其二,构式语法在汉语具体语言现象的讨论中,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特点的揭示上,彰显 了巨大的潜力。但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突出问题是: 1) 个案研究多,系统研究少,研究成 果相对零散,难成体系。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只是对汉语中小部分构式及其关系做了初步探 索,大多数讨论也只是停留在对各种构式孤立的研究上。这些成果较为零散,尚未形成一个 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建立的完整的语法系统,基于中国语言事实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亟待建 立。2) 对汉语构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多,认知理据揭示少。国内大多数文章在汉语构式的句 法语义特征描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疏于对其形成理据的探讨,距认知语言学 “描写充 分性和解释充分性”的承诺还有一定距离。

其三,从研究维度上看,共时研究多,历时研究少。当前国内构式语法的共时研究已取 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历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的一些成果 ( 如文旭、杨坤 2015; 文旭、 杨旭 2016; 彭睿 2019 等) 主要散见于一些期刊或论文集。这些研究大都以个案分析为主,一 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历时构式语法的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其四,缺乏类型学、交叉学科及跨学科研究。首先,从语种上看,国内大多数与构式语 法有关的文章都是基于单语或双语的,普遍缺乏类型学视野和跨语言对比研究。其次,从学 科种类来看,国内构式语法研究还是单一学科内的研究,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还 比较薄弱,构式语法与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学科的结合度还比较低。

其五,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目 前,国内学者对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两大领域,如汉语特殊构式的习得、“构式-语块”教学法的应用以及学习者构式库的开发与建设等。但总体来看, 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另外,从认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的应用范围来看,翻 译一般都是热门领域。但是,构式语法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几无开展,相关文献屈指 可数。最后,除了上述领域外,基于构式语法的其他应用研究,如自然语言处理、构式库开 发、构式词典编纂等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构式语法在这些领域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

最后,研究方法单一,尚未突破内省法的局限,实证研究匮乏。国内的构式语法研究, 尤其是对汉语构式的研究偏重内省分析,普遍缺少实证研究和假设证明。不可否认,内省法 在构式语法理论构建和假设形成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内省法的 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来源于研究者的直觉或观察的语言事实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个体差异较大; 另一方面,基于内省的研究可重复性、概括性以及可证伪性较弱 ( 文旭、司 卫国 2018) 。在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研究出现 “量化”转向的趋势下,实证研究, 特别是心理实验 ( 如 Eye-tracking、ERP、fMRI 等) 对揭示构式的形成机制及心理现实性具 有关键作用。此外,在国际上,语料库驱动的构式语法研究也愈发成为一种趋势,很多学者 借助语料库量化方法探讨词项与构式的关联强度,对词项与构式进行构式搭配分析,但国内 对该方法的使用较晚,认识并不充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

四 构式语法发展展望

鉴于上述问题,结合构式语法研究最新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 面,以推进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 

第一,在理论方面,重视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批评与重构,致力于深化、补充和完善 构式语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和深化原有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构式语法理论体系 庞大,对其进行全面反思和整体批评势在必行: 1) 未来构式语法研究应在深化原有研究领 域和研究课题基础上,更加注意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自洽性,注重相关术语和概念的统一 性。2) 注重理论假设的证明和交叉验证,综合使用语料库法、实验法等多元化研究方法, 收集多方面的汇流证据,来证实或证伪构式语法相关理论假设,真正实现由假设提出到假设 证明的转变。3) 加强构式语法理论与认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的对话交流,增强构式语法与认 知语言学其他理论的兼容性。

第二,在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方面,尝试建立基于中国语言事实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和 语法系统,开展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进一步推进构式语法研究的本土化。首先,本土化研 究虽然始于拿来主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主义可拿来,问题需土产,理论应自 立”。我们强调构式语法研究要结合汉语事实和汉语语法特点,就意味着要多把注意力用在 观察汉语句式自身的结构特点上。其次,注重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构式语法从本质上讲是解 释性的,我们在对汉语构式句法语义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描写的同时,还应注重挖掘汉语构 式形成背后的认知理据。

第三,扩大构式语法研究的类型学视野,强化交叉学科、跨学科及超学科研究。首先, 要用语言类型学的眼光看待构式问题。既要对汉语构式进行一定规模的普通话、方言和古汉 语比较研究,发掘汉语内部诸方言、次方言的共性特征,又要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变异的范 围内来考察,对同一构式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和类型学研究,以发掘不同语言中构式的共相 与殊相。其次,强化构式语法的交叉学科、跨学科及超学科研究。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日益突显,促使我们必须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地思考和研究语言学问题。为 此需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增强构式语法与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 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第四,加强构式语法理论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拓展构式语法的应用领域。目前,构式语 法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将构式语法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到具体语言 现象的研究上,二是将构式语法理论和概念应用到其他相关领域。因此,加强构式语法理论 的应用研究就要继续深化对具体构式和语言现象的研究,并进一步拓展构式语法的应用领 域。构式语法理论可以为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除了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这两 大领域外,构式语法还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为词典编纂提供新思路。此外,构式语法 在自然语言的形式化处理、构式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语言大数据的挖掘、语言智能等领域 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 

第五,继续深化和拓展历时构式语法和构式化研究。国际语法学界的一个研究趋势是从 历时角度讨论构式内部的变化和新构式的产生,并提出了历时构式语法这一新的研究路径 ( Traugott & Trousdale 2013) 。历时构式语法借助历时语料来证实或证伪构式语法的有关理论假 设,并进一步建立起新的、更加切实可行的理论假设,对构式语法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助 推作用。目前国内涉足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构式语法历时维度的研究也逐步得到开 展。如何结合古汉语研究,从历时视角考察汉语构式的演化过程、演化途径、演化机制及演 化动因有望成为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新的增长点。

最后,倡导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注重交叉验证研究。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呈现 “量化” 转向的趋势。研究者们越发注重实证研究,利用语料库、神经实验及心理实验等实证手段进 行数据收集和量化分析。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量化” 研究已是大势所趋。在国际上,基于语料库的构式语法量化研究渐成主流,越来越多的构式 语法研究者综合使用语料库法、实验法等多元化方法,收集多方面的汇流证据,来证实或证 伪构式语法相关理论假设。国内学者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并开始尝试运用心理实验和 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重视实证研究,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内省分析。如何 把握内省与实证的关系,将是未来构式语法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五 结语

构式语法研究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成就瞩目: 不仅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学术梯 队,学术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都相当可观,传统的研究课题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方 面都有了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以汉语为语料的构式个案研究已成为国内构式语法研究的热 点,构式语法在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均有所突破。但与此同时,目前国内构式语法研究仍 存在理论研究不系统、应用研究不深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汉语的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尚 未形成一个依据构式语法理论建立的完整的语法系统,基于中国语言事实的构式语法理论体 系亟待建立。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要重视构式语法理论的反思与批评,尝试建立基于中 国语言事实的构式语法理论体系和语法系统,进一步推进构式语法研究的本土化,同时还要 拓展和深化构式语法的应用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增强我国构式语法研究在国 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文旭,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

本文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往期推荐

招  聘|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年春季博士后,年薪25万起!


系列讲座|Luke Plonsky:二语习得中的学习者个体因素


助  研|第二届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在线研修班@12月10-12日


博士招生|厦门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语言学)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樱桃小姐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