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 顾|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70年:成就与展望

四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1-12-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70 年:成就与展望

马箭飞 梁 宇 吴应辉 马佳楠


教学资源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中文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发挥积极作用。经过近70年努力,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建设、教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呈现如下特点:“资源建设共同体”基本形成,我国已成为中文教学资源最大产出国,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资源建设逐步实现“四大转变”等。今后资源建设应坚持标准引领、优化教材体系、融合智能技术、提升中文经济价值、注重科研支撑、讲好中国故事。

摘 要:教学资源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中文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发挥积极作用。经过近70年努力,国际中文教材达19530 种,涵盖80个语种,年均发行世界101个国家的1200 余个中文教学机构,融入 20 余个国家国民教育体系;数字教材近 4000 种,慕课微课近2万节,数字应用近 1000 个。中文教学资源发展呈现如下特点:“资源建设共同体” 基本形成,我国已成为中文教学资源最大产出国,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资源建设逐步 实现“四大转变”等。未来资源建设应坚持标准引领、优化教材体系、融合智能技术、提升中文经济价值、注重科研支撑、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中文教材;数字资源;标准引领。

收稿日期:2021-1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重大委托研究项目(20YH12E)。 

作者简介:马箭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 100088)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宇,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编审,硕士生导师;吴应辉,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佳楠,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学资源处项目官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

引言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简称“中文教学资源”)是中文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是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建设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全球中文学习需求逐渐高涨,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全面发展,为中文国际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主要成就

(一)国际中文教材体系日臻完善

 经过近70 年的不懈努力,国际中文教材在出版数量、语种数量、分类体系、发行广度、融入深度、编写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1. 数量增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20年底,全球共出版国际中文教材19530种。其中1981— 1990年共1211 种,1991 — 2000年共1673 种。2000年后出版数量迅速增长,2001— 2010 年共7278 种,2011 — 2020 年共 8039 种。

2. 语种增多。国际中文教材的注释语种达80种,其中欧洲语种36个,亚洲语种28个,非洲语种13个,大洋洲语种3个。82.42% 的国际中文教材以英语作为注释语种,韩语和法语作为注释语种的教材数量位列第二、三位。

3. 分类细化。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适用对象分众化。国际中文教材“低龄化”需求受 到重视,中小学中文教材出版数量“迎头赶上”,与大学中文教材的数量差距逐步缩小。2000 年之后,全球共出版中小学中文教材 1449 种,其中小学教材多于中学教材,大学中文教材共 1866 种。

(2)通用教材占主体。2000 年之后,全球共出版通用型中文教材5778 种,专门用途教材 564 种,二者比例约为 10∶1。

(3)专用教材领域广。专门用途中文教材涉及商务、 旅游、科技、医学、媒体、公务、交通、工业、体育、法律、国防、政治、军事、外交、航空、工程、 金融等十几个专业和职业方向。其中,商务(42.89%)、旅游(14.30%)、科技(14.23%)、医学 (11.02%)用途中文教材数量位居前四位。

(4)文化教材有拓展。文化教材共713 种,教材类型从文化课程教材(20.62%)拓展到文化通识教材(17.53%)和文化专题教材(61.85%)。

(5) 考试教材增长快。随着中文考试类型增多,考生人数快速增长,考试教材的出版数量与日俱增。2000 年之后,HSK、YCT、BCT、IB、CTCSOL 五类中文考试教材数量达 774 种。2011 年后出版的考试教材占比 68.09%。

(6)华文教材显实力。截至目前,全球华文学校使用率较高的华文 教材有 60 余种,大部分教材源自中国大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华文教材体系逐步完善。

(二)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成效显著

21 世纪初,国际中文教育数字资源(简称“中文数字资源”)建设开始起步。时至今日,随 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 网络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中文数字资源建设不断与 时俱进,取得一定成效。

1. 形态丰富。目前中文数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素材、数字教材、网络课程、数字应用 几大类型,每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子类型,如数字教材可分为静态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 富媒体教材、智能化教材等不同形式 [1];网络课程以慕课、微课、直播课为主;数字应用包括网 站、APP、小程序、插件、虚拟仿真系统、游戏、教学工具等。数字教材和网络课程依托数字应用平台得以展现,它们还可配备课件、讲义、练习、测试题等多种数字素材。各类数字资源多位 一体、融合共生,共同创建了中文数字资源环境。除了资源形态以外,中文数字资源还可按教学 内容、适用对象、开发主体、媒体格式等不同方式划分为不同类型,都能体现出资源丰富多样的 基本特点。

2. 数量可观据统计:

(1)现有数字教材 3679 种,其中中国开发 1744 种,占比 47.40%, 国外 18 个国家开发本土中文数字教材共 1935 种,占比 52.60%;

  (2)现有慕课 485 门,主要来 自 11 个慕课平台,其中,国内慕课平台上线课程共 364 门,占比 75.05%,国外慕课平台主要有 Coursera 和 Edx,共计上线 121 门中文慕课,占比 24.95%;

(3)现有微课 4865 节,包括四大公 开微课赛事 3370 节,“中文联盟”数字化云平台微课资源 1265 节,国内外视频网站上碎片化 微课资源共约 230 余节;

(4)现有教学网站 404 个,开发者分布于全球五大洲 25 个国家;

(5) 现有 APP 应用 334 款,其中语言要素类 APP 最多,占总数的 22.46%。

3. 科技赋能。近年来,高新科技快速进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键技术与典型产品包括但 不限于图 1 所示。总体来看,中文数字资源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智能化产品越来越丰富, 为加速并深化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场景扩展。中文数字资源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基本实现“教、学、管、评、研、用”全覆 盖。教学流程的数字化重塑,可以辅助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帮助学习者进行个 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协助管理者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全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 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

5. 应用广泛。主要教学平台采用“公益免费、盈利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注册用户 数量大幅提升。截至目前,“中文联盟”数字化云服务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 194 个国家和地区 的 210 万用户。庞帝智能中文学习平台已进入全球 8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多所学校。2020 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受了严峻考验。通过疫情期间对全球五 大洲 84 个国家 718 名中文教师和 767 名中文学习者的调查发现,教师对教学平台的满意率达 82.59%,对教学资源的满意率达 80.37%;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满意率达 83.31%,对学习资源 的满意率达 86.05%。可见,数字资源建设为实现国际中文教育“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提供了基 础保障,疫情中大规模的中文在线教学实践也为未来资源建设开展了有益探索。

二、基本特点

       (一)“资源建设共同体”基本形成 

教学资源建设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世界各国中文教育机构、出版单位、科技公司、广大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参与,合作方式愈发多样,合作关系愈发紧密。

 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同时期对资源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1986 年 10 月,中国教育学会对 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受国家教委委托,成立了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小组,该小组提出了《建国以来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报告》。同期,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召开 了 3 次重要的教材规划会议:1987 年“全 国 对 外 汉 语 教 材 规 划 会 议”、1995 年“全 国 基 础 汉 语 推 荐 教材问题讨论会”和 1997 年“全国对外汉语教材工作会议”。[2](P138-151)2006 年提 出的“六大转变”[3] 促 使 教 材 建 设 的 重 心 发 生 转 移:由 对 外 汉 语 教 材 向 海 外 汉 语 教 材、由 专 业 型 汉 语 教 材 向 普 及 型 汉 语 教 材 、由 成 人 汉 语 教 材 向 儿 童 汉 语 教 材 、由 纸 质 汉 语 教 材 向 多 媒 体 网 络 汉 语 教 材 转 变 。教材的推广方式也随之改变:通过政企协作促进教材市场运作,通 过国际合作推动教材“走出去”,通过多部门多单位配合实现教材全方位推广。2010 年国家汉 办组织“优秀国际汉语教材评选”活动,从 2350 种推荐教材中评选出《快乐汉语》《跟我学汉 语》《新实用汉语课本》《长城汉语》等 20 套优秀教材。2013 年初发布的《孔子学院发展规划 (2012 — 2020 年)》[4] 从目标、任务、项目三个层面对教学资源研发与推广提出具体要求和措 施。2017 年,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提出,推动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打造“施教体系、教材体系、培训体系、帮扶体系、支撑体系、体验体系”六大体系。[5] 2020 年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简称“语合中心”)启动了国际中文教育精品教材“1+2”工程建 设,旨在推动教材创新与发展。

 中外相关机构、数以万计的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积极投身教学资源研发与推广事业中。据 统计,全球共有 496 家出版社从事国际中文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其中 117 家为中国出版社;379 家为海外出版社,分布在全球 37 个国家。新时代科技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中外高新科技公司加入数字资源建设的“朋友圈”。多方力量在协同发展中逐步形成“中文 教学资源建设共同体”,营造出和谐、发展、共赢的资源建设生态环境,共同推动资源建设走向 昌盛。

       (二)我国已成为中文教学资源最大产出国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是国际中文教材出版数量最多、发行最广的国家。56.42% 的国际中 文教材由中国十家主要出版社研发出版,教材年均发行到世界 101 个国家 1200 余个中文教学 机构。世界多数国家、地区以及大部分华文学校通过使用我国研发的中文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中文数字资源研发与推广基地。优质资源汇聚规 模逐步扩大,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深化,有效推动了中文和中华 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了全球中文教育的公平发展。

       (三)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中文教育标准成为教学资源研发与使用的主要依据,标准指导下的资源建设更具科学性 和规范性。遵循各类标准研发的考试用书和精品教材不断涌现,除中国研发的《HSK 标准教 程》《YCT 标准教程》等教材以外,还有英国 GCSE 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步步高中文》《进 步》等,美国 AP 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加油》《AP 中国语言文化》等。美国、俄罗斯、法国、 英国、韩国、新加坡等近 20 个国家基本实现了基于标准的资源建设。

       (四)资源建设逐步实现“四大转变”

1. 从“对外汉语教材”向“国际中文教材”转变。随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际 中文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由面向来华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成为“对外汉语教 材、海外中文教材、华文教材”构成的国际中文教材体系,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存融合、相互促 进,协同发展。

2. 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国际中文教材经历了出版数量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球中文教材达 19530 种。近 5 年,新教材出版增速放 缓,但重印、再版、修订版增多,教材研制水平提高,教材建设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

 3. 从“纸质教材”向“数字资源”转变。从教材功能来看,教材已不单是课本或教科书,而 是一体化、数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一体化”是指教学资源服务于“管、教、学、评、研、助、 用”全流程,“数字化”是指利用先进教育技术为上述教学应用场景提供各类数字资源。从教材 形态来看,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让纸质教材链接各类文本信息、音视频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有 效 扩充,教学服务得以增值。由此形成了以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教材、网络课程开发应用相 结合的新形态教学资源。

 4. 从“单一类型”向“多元结构”转变。“分众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国际中文教材体系基 本形成。教材按学习环境、教育层次、教学性质、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受众年龄、中文水平、母 语背景、交际技能、编写理念、教材形式、注释语种等角度均有不同分类,随着分类维度和层级 的增多,多维立体开放的教材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教材匮乏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中小学教材 和通用基础类教材增多,教材“低龄化”“普及型”需求得到有效回应。 

(五)多主体、立体式的资源“融进去”新格局初步建立 

      在中外多方合作的基础上,资源建设从多语种化,到国别化、本土化,再到融入海外国民教 育体系,教学资源“走出去”“融进去”的步伐不断加快。2009 年开始我国全面启动重点中文教 材和工具书的多语种翻译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 13 个系列 80 个语种 6700 多种中文教材与 工具书的出版发行,有效解决了世界各地中文教材“有没有”的问题。2012 年,《孔子学院发展 规划(2012 — 2020 年)》提出“支持各国孔子学院编写本土教材”。截至 2020 年底,共有 126 个国家(地区)的 488 所孔子学院研制了 3466 种本土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的学习 需求。70 多套中文教学资源多方式、多机制服务海外 20 多个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内的中文教学, 深化了教学资源本土化的内涵,展现了中文的魅力,丰富了世界语言生活。

       (六)海外中文教学资源本土化逐渐增强

“研发 — 出版 — 使用”一体化的本土中文教材不断增多,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新加坡 的《欢乐伙伴》、韩国的《中国语》、法国的《你说吧》《你说呢》等,已成为本土教材中的经典之 作。“中外合作”集双方优势于一体,成为本土教材研发的另一主要途径,其典型案例有泰国的 《体验汉语》、西班牙的《汉语之路》、意大利的《意大利人学汉语》、匈牙利的《匈牙利汉语课 本》等。此外,越来越多的海外在线教育平台投入到中文数字资源建设中来,为中文教学资源 的本土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中文教学资源的本土研发充分调动了需求国的能动性,释放了 需求潜力,使中文教学资源具备了更强的海外适应力和国际影响力。

       (七)资源建设体现国别差异性和动态发展性

从共时角度看,各国资源建设可分为三种类型:成熟型、成长型、薄弱型。“成熟型”国家基 本具备了中文教学资源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本土供给能力,甚至还具有向其他国家或地区输送教 学资源的能力,如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成长型”国家正处于教学资 源快速发展阶段,资源研发活跃,资源产业化发展潜力初步显现。典型国家有俄罗斯、英国、西 班牙、意大利、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阿联酋、澳大利亚等。“薄弱型”国家的资源自主研发 能力不足,主要依赖母语国教学资源供给,资源的使用规模偏小,非洲、南美洲、南亚、西亚、 中亚等地区国家均属这一类型。

从历时角度看,各国资源建设普遍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华文或汉学资源的起步阶段、“引进 为主、本土为辅”阶段、“引进与本土并进”阶段、“本土为主、引进为辅”阶段、“本土为主、引进 为辅、对外输出”阶段。每个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并在某一发展阶段的停留时间不等。目 前,大部分国家处于“引进为主、本土为辅”或“引进与本土并进”阶段,内在需求旺盛但自主供给能力不足,未来将有很长一段时间仍需母语国的资源支持。“本土为主、引进为辅、向外输 出”是国别中文教学资源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别资源建设的高级目标,也是进入中文教学资 源“成熟型”国家的标志。目前少部分国家开始迈向这一阶段,随着教学资源的对外输出,中文 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向外辐射。

       (八)数字资源集成效果突出

多样化、碎片化、分散化的数字资源充分整合,基本能够实现按需投放。具体表现在三方 面。第一,资源建设机制初步建立。资源建设吸引了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高新技 术企业、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参与和协同共建,通过赛事征集、合作开发、资源购买等多种方 式,形成多渠道、常态化的资源建设模式,基本实现了“共建、共创、共享、共商、共赢”的建设 理 念。第二,资源库规模不断扩大。依托大型教学平台,数字资源快速汇聚整合,各种媒介格 式的数字化配套产品不断衍生,平台背后的资源库逐步扩容。第三,资源趋向结构化和系列化。“课程为核心”的资源集成理念基本确立,各类资源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遵循中文教学规律进行 了系列组合,逐步建立起多个系列的数字课程群,以满足全球中文教学的多样化需求。

三、未来与展望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已转化为行动,国际中文教育正迈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这都对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作为中文母语国,理所应当成为世界优质中文教学资源研发与供给基地,为全面提升中文 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增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丰富 世界语言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一)坚持标准引领,加速中文教学资源创新发展

标 准 是 中 文 教 学 资 源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重 要 保 障,标 准 赋 能 有 助 于 加 快 中 文 教 学 资 源 国 际 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为此,我们应认真落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以《国际中 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简称“《等级标准》”)为依据的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管理部门重 视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加强资源建设规划,引导广大教学工作者和研发机构开展基于《等级标 准》的教材编写、数字课程开发,尽快推出一批新成果。相关教学机构、出版单位、编写人员需 要增强教学资源“标准化”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等级标准》作为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 的基本依据和教材市场的“风向标”,主动开展新教材研发工作,以新标准、新教材推动国际中 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优化教材体系,增强优质教学内容供给能力

教材体系建设反映教材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是国家教育影响力的重要标志。[6] 为提 升国际中文教材的建设水平和供给能力,教材体系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第一,坚持适用对象 分众化,从学校类型、教育层次,到学段、年级、年龄等,多维度、多层级细分教材适用对象,有针 对性地开展教材编写。第二,立足实际需求,促进通用教材和专用教材协调发展,及不同用途教 材的均衡发展。第三,鼓励教材百花齐放,促进综合技能教材和专项技能教材,基础型教材和中 高级教材的全面发展。第四,加大优质中华文化与当代国情教材的研发力度,推动文化教材迈上 新台阶。第五,开发各级各类外向型、学习型工具书,增强工具书的规范性、可读性和便利性。

(三)面向智能时代,加快信息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进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国际中文教育尚 处于“智能教育”的初级阶段,仍须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拓展。一是建立资源和数据标准。尽快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明确数字资源在分类、内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迅速 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金课”资源,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等技术,构 建多视角、多场景、多模态、多应用的数字资源库。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促使教学平台 之间数据的开放与互通,实现客观、全面、精确的学习分析,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智能化”水平。二是以技术驱动促进行业繁荣。当前智能教育在认知智能技术和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 实 等 技术领域均向纵深发展,而智能教育关键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尚显“稚嫩”。为 此,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升级技术系统,优化算法,提高识别准确率,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推动前 沿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三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资源应用是资源建设的目 标。管理部门可从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基地建立、赛事遴选优秀示范课程、优质教学案例推广、 在线教学专项培训等方面促进资源建设和教学创新全面发展。一线教学工作者需要充分吸收、 借鉴已经较为成熟的在线教学模式,结合中文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支持 下的创新教学理念,开拓新型教学模式。

(四)提升经济价值,加大“中文 + 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文 + 职业技能”教育对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走 出去”,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中文 + 职业技 能”教育不仅有助于发挥中文的经济功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提升就业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推动中外经济互利共赢,也为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开辟了新领域。为应对新任务,我们需 要关注以下方面。一是标准引领。尽快推出相关标准,围绕标准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开展考 试。二是需求调查。不仅需要关注学习者的个人需求,还要重视地区和国家需求、产业或工程 需求,在资源研发中全面体现需求导向。三是技术融合。“中文 + 职业技能”项目应以数字资 源建设为先导,逐步拓展产业链,扩大资源规模,以支持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四是认证对接。为保障项目“落地”,应大力促进项目与当地职业技能证书和大学专业课程 学分体系的对接与联系,逐步实现资格认证和学分互认。五是校企合作。发挥国内外中资企 业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领域的优势,共同开发、推广适用型教学资源。

(五)注重科研支撑,拓展中文教学资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科研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学术滋养。多年来,中文教学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国 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教学资源研究在“质”上还需要更大突破,需要教育管 理部门、高校及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学界需要持续关注以下研究方向:一是基础研究,涉及 教材编写过程中中文知识、技能、文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问题;二是应用研究,即运用创新理论 和 模 式 开 展 教 材 编 写 实 践 的 问 题;三 是 实 验 研 究,有 关 教 材 试 / 使用中的适配性和有效性问 题;四是评价研究,即通过测量对教材价值进行判断的问题。

(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文教学资源是“讲好中国故事,传 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它既具有国际视野,更体现中国 特色,反映出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如何“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 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如何“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 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如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将是 新时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的时代命题。

四、结 语

回顾中文教学资源建设近 70 年的成就,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资源建设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支撑。世界范围内日益旺盛的中文教学需求是教学资源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天,中国 正快速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作为中文母语国,有责任为海内外中文教育提供数量充足、质 量上乘的教学资源,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主要采取数据库研究法,利用网络信息收集技术,建设了包括 2020 年最新资源信息在内、 拥有约 2.2 万条数据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动态数据库”。数据的时间跨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至 2020 年底。因数据量较大且动态性强,本文力求通过数据呈现中文教学资源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宏观 趋势,全文数据均来自此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胡畔,王冬青,许骏,韩后 . 数字教材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模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 程裕祯 .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章新胜 . 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 促进多样文化的共同发展[J]. 求是,2005(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 — 2020)[EB /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  gzdt/s5987/201302/t20130228_148061.html,2013-03-28. [5] 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 . 许又声: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达成三点重要共识[EB /OL]. http://www.chinaqw.  com/hwjy/2017/12-21/172749.shtml,2017-12-27.

[6] 曾天山 . 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J]. 课程·教材·教法,2017(12).

Seventy Years of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sources: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MA Jianfei LIANG Yu WU Yinghui MA Jiana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After nearly 70 years of efforts, there are 19,530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covering 80 languages,distributed  to more than 1,200 Chinese teaching institutions in 101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very year,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more than 20 countries;There are  nearly 4,000 kinds of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nearly 20,000 Moocs and Micro-courses,nearly  1000 digital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mmunity” has basically taken shape.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the standardization and  leading role of standar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and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has gradually realized “four changes”,etc. In the future,resource construction should adhere to  standard guidance,optimize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integra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enhance  Chinese economic value,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and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Teaching resources;Chinese  textbooks;Digital resources;Standard leading

本文来源:西北语言文化建设


往期推荐

学术会议|首届“国际中文教育视阈下的汉字研究”学术研讨会


刊讯|《汉语国际教育学报》2021年第9辑


系列讲座|首届区域国别中文教育论坛@12月11-12日


会议日程|第九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12月11-12日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