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躁郁症是“天才病”?事实上,躁郁症可能会让天才变得平庸,甚至会致命 | 甘照宇

甘照宇 格致论道讲坛 2023-04-04



双相“躁郁症”青少年发病较多见,

也就是说这个病往往摧残个体于豆蔻年华。


甘照宇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
格致论道 · 湾区第5期 | 2020年6月14日 广州



我的临床工作主要是处理病人或者各种来访者情绪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有悲欢离合,也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


2020年的五月份,一位30多岁的女孩来到了诊室。她告诉我近两年她掉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经历了很多事情,包括妈妈做手术,四位长辈住院,还有一位师长去世。


她的情绪非常沮丧,说她两年来不想动、不想说话、不想理人,看世界都是灰色的,没有精神,注意力没法集中,经常有轻生的想法,于是她求助过好几位医生,医生开过很多抗郁药给她,但是她并没有从抗抑郁药中获益,情绪一直没有好转。


▲ 情绪的“跷跷


后来她看了我的一本书,于是画了这个图,从这个图可以看到她人生情绪的经历。


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但是父母的离异似乎没有给她的情绪带来太多的影响;小学阶段,她的心情一直都很好,她形容她的小学阶段总体是开心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仅是偶有不快。


在初中时有过一段情绪低落的经历,那时她首次有了自杀的念头,她形容那时候的情绪低落并没有任何原因,后来经历了一次友情的叛变,她的情绪一下子又掉到低谷里去了。


但是到了高中,她的情绪又上了快车道,她形容高中阶段是人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候很愉悦,觉得无比幸福,看什么事情都是美好的,觉得连呼出的空气都是甜的,看事物的颜色,好像都亮了一个色调,所以她高中阶段情绪非常好,高考成绩也不错,考上了大学。


但是进了大学之后,她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的,冬春季她基本都处在很抑郁的状态,但是不是很严重,勉强能坚持学业。到了夏秋季情绪比较高涨,很活跃,买东西、购物、逛街、聚会,一样都不落下。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工作,最近两年她一下子掉到低谷里去了。她问我:“医生,我这是什么病?”


▲ 情绪的“跷跷


她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病人,这个病人也画了一张图,他在2015年年头的时候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医生开了抗抑郁药,他吃了抗抑郁药后情绪马上有了起色,可以进入一种非常愉悦的状态。


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下,他认识了一个女孩,他们在酒吧邂逅,双方一见钟情,但是这种热恋状态只持续了三四个月,后来因为三观不合互相吵架,他的情绪又像过山车一样来回摆浮了。


吵来吵去最后分手了,他又掉入了抑郁状态里,但是这个抑郁状态持续没多久,在很开心的状态下,他又觉得很美好,于是又跟女朋友复合了,分分合合,半年的时间里,他跟女朋友分手了十多次,他说身心疲惫,他的抗抑郁药一直在吃,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


他问我:”这是什么病?”我告诉他这个病就是“躁郁症”。


常见且难以诊断的躁郁症

已完成:20% //////////



“躁郁症”就是又有轻躁狂发作的状态,又有抑郁发作的状态,就像这个图里画的那样。


有人形容“躁郁症”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有人形容它像坐翘翘板,情绪在悲喜之间反复发作。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但是“躁郁症”同样非常常见。


▲ 数据来源:Merikangas KR, et al. ArchGen Psychiatry. 2011,68(3):241-251.
数据来源:HuangY, etal.Lancet Psychiatry. 2019,6(3):211-224.


2019年,北京安定医院的黄悦勤教授,做了一个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国“躁郁症”患病率大概是0.5%,也就是说按14亿人口计算,中国有700多万人有“躁郁症”。


2011年中国深圳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深圳的人口里,“躁郁症”患病率高达1.5%,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 15-19岁是发病高峰
25-29岁是患病致伤残的高峰


我们认为双相“躁郁症”青少年发病较多见,15-19岁是发病高峰期,25到29岁是发病致残的高峰期,也就是说这个病往往摧残个体于豆蔻年华。


回过头看,为什么深圳比全国发病率更高?因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这个城市人口普遍比其他城市更年轻一点,所以它发病率更高一些。


▲ 左:首诊误诊率高
甘照宇,等.双相障碍诊断现状的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0):913-914. 
右:治疗依从性差
Li, K., … & Gan, Z. (2016).. Patientpreference and adherence, 10, 2209. 


双相障碍“躁郁症”的临床诊治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在2007年做了一个流调,发现双相障碍首次就诊,误诊率高达九成以上。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里,超过一半没有经过医生同意在半年内擅自停药的比例超过50%,也就是说很多病人并没有好好地依从治疗。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首先,双相障碍是怎么诊断的?根据定义,双相障碍是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所以临床的诊断主要依据医生的问诊,通过跟病人和家属的交谈,追溯他在既往经历中有没有同时具有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或有抑郁发作的情况。



抑郁发作也好,躁狂发作也好,都有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标准,病程标准。比如抑郁发作,九大症状里至少要具备四条,病程两周,而躁狂发作,八大症状里至少要具备四条,病程至少四天。如果病人在既往经历中,有过两段经历的话,就诊断为双相。


讲起来似乎很简单,诊断起来其实非常困难,为什么?



首先,轻躁狂就像喝醉酒一样,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哪一个病人喝酒后主动找医生说我喝醉了,给我一点解酒药,躁狂和轻躁狂的病人也一样,尤其是轻躁狂的病人,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他觉得那种状态非常美好。


除非躁狂到了失控的程度,可能会被人押着、绑着送来住院,所以轻躁狂在临床很少看到。


那么,在抑郁发作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抑郁的情绪,往往会令病人的认知蒙上一层阴影,就好像戴着墨镜看世界,病人不仅看世界是灰色的,回顾的经历也是灰色的,所以很多病人说这辈子我都没有开心过,这样的病人我们很难问出他既往是否有轻躁狂或者躁狂的病史。


有人对已经确诊为双相障碍的病人进行调查,问他以往有没有过轻躁狂、躁狂发作,结果躁狂和轻躁狂病史的阳性率只有23%,1/4的比例都不到,所以双相为什么会误诊,因为轻躁狂病史非常难问。


还有一类病人,他不是不躁,而且时候未到。躁狂也好、抑郁也好,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展现出来。有些病人第一次发病就以抑郁发作为首发表现,这类病人在双相里占的比例大概是1/4或者1/3多一点。


▲ 抑郁发作开始占27.56%

躁狂发作开始占29.81%
其他形式开始占35.53%


如果这类病人首次发作来看医生,他的躁狂还没到来,这时候只能按照诊断标准把他诊断为抑郁症,不能诊断为双相。


还有一类病人的临床情况非常复杂。很多病人不是按照标准、按教科书生病的。


前两天有一个初中生来找我看病,他说这两年他的每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抑郁的,但是课间十分钟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在这十分钟里,他会拼命回想、想象各种开心的事,他一个人到学校小花园跑、跳、唱,有时候自言自语。


但是一旦上课铃响起,他的情绪会一下子掉到低谷,所以一天情绪会有好几个起伏。


▲ 不是不躁,而是标准不够


但是轻躁狂至少持续四天,他达不到轻躁狂的诊断标准,所以不能诊断为双相,但其实他的情绪就是这两个极端的重复摇摆,就是一个双相。


“躁郁症”是“天才病”吗?

已完成:40% //////////


我们举了很多情况告诉病人他就是双相,很多家属、病人都不能接受。因为一讲到“躁郁症”,就讲到躁狂,就觉得躁狂是精神病,精神病就是歇斯底里、丧心病狂,失去理智,是一件很羞耻的事。


▲ 梵高 普希金 歌德 丘吉尔 尼采 三毛 顾城


实际上,双相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病,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这个病,所以得了双相并不孤独,可以跟梵高、普希金、歌德这些人为伍,并不羞耻。“自古躁郁多才俊”,讲的是聪明的人容易得双相。


▲ MacCabe,J. H. et al. BritishJournal of Psychiatry,2010, pp. 109-15

 

研究发现成绩优良的学生在17-31岁之间,患双相的风险是成绩平平学生的4倍,当然成绩太差可能也会让风险增高一点,但是没有像成绩好的学生增加那么明显。


▲ Tiihonen,J. et al.. The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5,pp. 1904-10

 

另一个图是丹麦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军人,军人入伍时要做一个数学测验,这个测验有1-9分,9分是最高分,1分是最低分,研究发现得8-9分的军人,后十年得双相的风险是成绩平平军人的12倍。


所以“自古躁郁多才俊”是有医学证据的,得了双相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躁郁症:透支精力、致郁、致命

已完成:50% //////////

▲ B. Sole, et al.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20(2017) 670-680.

 

虽说“躁郁症”是一个天才病,但这个病会致命,会让天才变得平庸,如果不经治疗,病情反反复复发作,病人的社会功能会像图里展示的那样,慢慢走下坡。


▲ 数据来源:C.Hakulinen,K.L. Musliner,and E. Agerbo,Bipolar disorder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ulthood and long-term employment,income,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of 2,390,127individuals. Depress Anxiety 36 (2019) 1080-1088.

 

芬兰有一个全国性的研究,是研究25岁之前发病的双相病人,看他们在25-60岁之间的失业率、失学率、收入情况。


发现得了双相之后如果不治疗,首先,很难完成初中以上学业,另外,就业率很低,不到20%几的病人能保有一份工作,收入也明显下降,红色部分就是双相患者的情况。


▲ 数据来源:P. Dome, et al. Medicina (Kaunas) 55 (2019).

 

更要命的是,双相如果不治疗,是致命的,因双相而自杀死亡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0-30倍。每年大概每10万人中就有200-400人死于双相自杀,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个病的治疗。


双相抑郁的病人会感觉情绪低落,丧失兴趣,觉得很累。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会进行道德绑架,甚至有的人会说:“想开点,你老想着死,你想过家人没有,想过父母没有”。


▲ 抑郁,让大脑丧失开心的能力

 

其实抑郁的发作是因为病人大脑的相关区域出现了功能性的、生理性的问题,导致他没法开心起来,丧失了让自己开心的能力。


但是双相的抑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慢慢好起来,所以家属认为这个病不治疗,也会慢慢变好,熬一熬就过去了,所以这个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原因就在这里。



“躁狂”就像超速驾驶,一些病人一下子上了快车道,一些人慢慢加速,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一旦上了快车道,病人会感觉很爽,精力旺盛,才思敏捷,很有自信,很有激情,有的人可以连续几天,一天只睡一两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而且做事非常有冲劲,会定很宏伟的目标,谈轰轰烈烈的恋爱。


我的一个病人说他只看了一眼一个女孩子的照片,就决定要追求她。一个女孩说,她只听了一个男孩子的网络声音直播,没有见真人,就说这个男孩我追定了,但是这些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种躁狂不具有可持续性,它提前透支病人的精力、财富,他们的未来、感情甚至生命。


在躁狂情况下,病人会冒险,会做很刺激的事,比如登山、做极限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让自己丧失生命。



所以躁狂看似很美,尤其在现在这个渴望成功的年代,大家都希望自己一直保持轻躁的状态,那种非常有激情的状态,但其实这是不具有科学性的,这种躁狂之后,往往紧接着就是抑郁发作。


这个抑郁发作跟一般的抑郁症不太一样,它很难从抗抑郁药治疗中获益,甚至抗抑郁药治疗对它来讲是有害的。



即使有一些病人吃了抗抑郁药能很快见效,但那其实不是真的有作用,有一些病人吃了抗抑郁药后,觉得情感不是真实的,觉得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有一些病人吃了三四种这个药,足量足疗程,都没有从中取得任何效果。


还有一些病人吃了抗抑郁药之后,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感到一丁点开心。还有的病人吃了药后,变得更加烦燥、易怒,甚至自杀的想法更强烈。还有一些病人吃了抗抑郁药后,情绪就像加速版过山车一样,一天当中有几个来回。


所以为什么要区分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因为它的治疗方法不一样。抗抑郁药治疗无效,往往令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其实并不是它无效,而是因为诊断错误,给错了方,所以没有效果。


用药物、工作与爱守护心理健康

已完成:70% //////////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治疗双相呢?


对于一个首发的病人,如果他的病情比较重,我一般建议他住院治疗,经过大概两周时间,然后再坚持门诊随访。


▲ Li,K... & Gan, Z. (2018).. Patientpreference and adherence12, 681


通过五年的追踪发现:18%的病人可以完全痊愈,超过一半的病人部分痊愈,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虽然有一点残留症状,还有大概25%的病人处于反复发作状态,或者慢性状态。


所以,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但确实具有反复发作、慢性化的趋势,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它的治疗。


这个病虽然反复发作,但是也可以结婚生子。我跟了十几年的病人,她从大学开始发病,到最后工作,一直跟着我,中间也断过几次药,反复过几次,最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她结婚的那天发了一个微信给我,告诉我说:“甘教授,我结婚了,谢谢你多年的支持和帮助”。我回复她:“一定要坚持吃药,尤其在新婚阶段,药物不仅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婚姻最大的护航。”


为什么要吃药?因为双相障碍治疗,最主要的手段是药物治疗,因为双相其实是一个生理性的疾病。


▲ A.Perry, et al,Connectomicsof bipolar disorder: a critical review, and evidence for dynamic instabilitieswithin interoceptivenetworks. Mol Psychiatry 24 (2019) 1296-1318.


从功能核磁共振的结果可以看出,大脑的蓝色区域是有功能下降和体积缩小的,这些区域是管我们的情绪、认知、注意力、执行功能的,而红色部分跟功能调节、执行、操作有关。


从这些图可以看出,双相是由大脑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的,而药物有逆转病理改变的功能,药物不仅会使神经细胞修复,而且能使神经的各个区域,尤其像额叶皮质海马这些区域的体积增大,起到修复神经的作用。


▲ 药物能逆转患者的大脑结构改变


所以我跟很多病人讲,这个药就是一个补脑药,只要坚持治疗就可以防止病情反反复复发作,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吃多长时间?因人而异。


每一次发作就像一次骨折,第一次的治疗很关键,充分持续的治疗让病情神经修复完整,防止以后复发。



就像骨折一样,有些病人可能只需要短暂的包扎、调整、静养就可以了,有的人可能要拄着拐杖,打着石膏几个月才能恢复过来,而有的人需要终身打着钢钉才能生活,这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去决定治疗的疗程,让治疗持续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耶鲁大学的教授,曾经也被“躁郁症”困扰,刚开始的时候治疗很不规范,总是断药,结果反反复复,最后几十年他恢复了吃药。


后来有一个记者问他:“你虽然断药了容易复发,但是不是应该再努力一次?”他说:“人生苦短,而你现在却要我再浪费一年的时间去经历复健的过程,代价太大了,每个人人生不过如此,to work and to love,去工作、去爱人。”


▲ 弗洛伊德 


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弗洛伊德曾经讲过一句话:“保持身心健康,不外乎两个途径,一个是努力工作,一个是好好爱人”。


为什么努力工作,好好爱人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很好途径呢?


因为保持工作不仅能让你获得经济、财务上的自由,而且会让你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满足感;好好爱人会让你减少人际冲突,减少各种人际压力,让你享受爱的感觉,会令你有很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从而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双相障碍病人或者“躁郁症”病人,往往个性比较要强,渴望成功,追求完美,追求上进,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对于双相障碍的患者而言,我同样把这句话也送给他们,不要去追求躁狂和轻躁狂那种激情的状态,因为那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平平淡淡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人生。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第一时间观看格致论道演讲视频?请关注“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官网和B站号






原称“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科普博览承办。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self.org.cn,微信公众号:SELFtalks,微博:格致论道讲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