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诞日|和觉者一起看世界

HDZGGW 正觉海 2023-11-07

今天是藏历四月初七,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吉祥萨嘎月中的殊胜日。
佛陀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虽然隔着厚厚的岁月帷幕,但今天的我们,在读着佛陀关于世界和人生真相的教诲时,仍然感受如此清晰、真切,仿佛佛陀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


那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两千五百多年前,在喜马拉雅山山麓有一个叫做“释伽族”的部落。有一天晚上,首领净饭王的夫人摩诃摩耶,梦到一只白象飞进自己的身体,不久夫人便怀孕了,没有任何烦忧地度过了怀胎十月的日子。

在春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鸟语花香的蓝毗尼园,摩耶夫人诞下了祥光四射的小王子,净饭王为他取名悉达多,意思是“成就大志者”。随后,一位圣者造访王宫,他预言小王子将会成为修道上的伟大导师。净饭王不愿儿子修道,希望他可以继承王位,开疆拓土。然而王子未能如父王所愿,他目睹了人们在生老病死的痛苦中挣扎却无法摆脱的困境后,毅然放弃了荣华富贵,走上了一条寻求生命真相和解脱之法的道路。在历经种种苦行后,他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对宇宙奥秘以及超越生死的涅槃之法了然于胸。后来,在他的引导下,无数众生摆脱了轮回苦海,获得了永恒的幸福和安乐。

今天,我们在追忆佛陀的同时,不要忘记随学佛陀的教诲,从佛陀的视角重新看待世界、认识人生,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才不枉这一世所获得的暇满人身。


和佛陀一起看世界


佛陀的很多观点与理念都非常科学。我们的现实生活不能缺少这些理念,一旦没有这些理念,不了解世界的真相,就会犯一系列的错误,我们的生活也将出现形形色色的痛苦与烦恼,所以此处有必要介绍一下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唯识宗的某些观点,与唯心主义比较相似,但不等于说佛教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必须要给佛教的世界观起一个类似的名字,比较适合的应该是“唯幻论”。

很多人读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许还会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告诉我们说:眼、耳、鼻、舌、身都不存在。虽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有眼睛、耳朵等,所有的正常人都不会否定这个结论,但佛教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幻相,只是我们目前感觉不到而已。

就宏观世界而言,地球始终在以每秒钟29.79公里的速度高速运行,但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为止,却一点感觉都没有。而微观世界,佛经在两千多年前所讲的与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完全一致——所有的物质都是在瞬间生灭。任何新的东西在诞生后,立即就会毁灭。

但我们从来不会认为世界是生生灭灭的,而会认为时间可以把过去和未来串联起来,会认为自己先到某个地方上班,然后又回家,是同一个自己在做不同的事,从来不认为自己存留的时间只有一秒钟的万分之一,也从来不认为世界只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因为物质生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的肉眼无法捕获。

不仅如此,我们也没有办法让过去、现在和未来碰头,没有办法让它们在一个位置上聚会。如果“过去、未来和现在”可以在一个位置上聚会,那“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可以在同一个时间点聚会了,这样一来,我们的时间概念全都会乱套,所以三者不可能聚合。所以,我们今天都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中。

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会说世界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这是非常科学的世界观,其中没有任何信仰的成份。


将唯幻论融入生活


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其实这个虚幻和现实生活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照样可以去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要生存,但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著了。当执著减少、心量拓宽以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很轻松、很自在。


值此殊胜佛诞日,让我们一起以欢喜心忆念、祈祷佛陀,精勤念诵释迦牟尼佛心咒,发清净心、广行善法。愿大家福慧增上,早证菩提,利益无量有情。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