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院之声丨“汉语语言学在法国”系列讲座:第2讲 潘俊楠教授 汉语前置焦点分裂结构和话题结构的句法推导


“汉语语言学在法国”系列讲座


2022年,浙江大学文学院(筹)与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已经达成合作意向。为了更好地推动中法双方学术合作,本学期我们特推出“汉语语言学在法国”这一讲座系列,以增进我们对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汉语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动态的了解。



第二讲:汉语前置焦点分裂结构和

话题结构的句法推导


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21日 9:00-10:30


报告人

Prof. Victor Junnan Pan

香港中文大学 潘俊楠教授


主持人

李旭平

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办方

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


入会方式

院内集中听讲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111室


线上

腾讯会议ID:349-135-729

入会密码:536542



讲座简介


本报告将重新考察汉语的前置焦点分裂结构和话题结构。

报告第一部分将深入讨论汉语的前置焦点分裂结构。汉语中,名词短语可以移至句首,并与“是”字结合形成前置焦点分裂结构,该结构会产生穷尽效应 (exhaustivity effect)。对此,区别于前人将“是”分析为焦点标记,我们提出将“是” 视作普通动词并将前移的名词短语作为其补足语,井进一步投射为一个完整的TP结构,该TP位于主句焦点层(其中心语为空) 的指示语位置(Spec FocP)。 

报告第二部分将讨论汉语的话题结构。首先,我们认为传统被称为话题标记词的“呢”“吧”实际上是句末语气词,并不具有话题标记功能,而仅具有一般句末语气词的话语功能。在这一点上, 汉语区别于真正具有话题标记的语言,如日语。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占据言者态度层(AttitudeP)中心语位置,话题DP是其补语。言者态度层则位于主句话题层(TopicP)的指示语位置,且该话题层的中心语为空。该分析克服了话题标记分析法的不足。另外,句末语气词分析法可以解释如“呢”“吧”这样的语气词位于分裂焦点短语后的情况,而话题标记法却无法解释这一点。



主讲人介绍



Victor Junnan Pan (潘俊楠)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教授、语言学研究生学部主任、法兰西大学学院青年院士、法国南特大学形式语言学博士,获得法国国家语言学博士生导师资格文凭。曾任巴黎第七大学长聘副教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全职研究员,曾被法国教育部直接任命为“全国大学科学委员会”评审专家,2017年获得法国教育部"优秀博导及优秀科研”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成句法学及句法-语义界面等。研究课题包括疑问结构、量化结构、左缘结构、复指关系、依存关系、制图理论。近期研究重点为工作空间概念下的大合并(MERGE),语段理论,标签理论等最简方案下的前沿理论发展等。迄今用英文和法文发表过多篇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并出版个人专著五部。



编辑:王琳棋

审核:楼煦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