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区政府“发债度日”?陈茂波回应了丨香港一日

直新闻 2024-05-17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这是《香港一日》的第1726期


陈茂波:特区政府财政有信心在3年左右恢复平衡


香港立法会今日(8日)开会,在不记名下,议员以举手方式表决三读通过本年度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会后见记者时表示,香港正面对经济转型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因此香港更要深入掌握国际大局,了解内地发展战略,聚焦应对不同挑战,坚定合力发展经济。


面对外围环境复杂多变,陈茂波表示,香港一方面营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推出不同措施,希望从金融、科技、旅游、零售等方面与业界更好发展,而近期资产市场,包括股市及楼市都有明显改善,希望“稳中向好”的势头能持续。


图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至于中长期而言,陈茂波说,预算案的措施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包括加快绿色转型及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并持续推进八大中心建设。陈茂波进一步说,过去在疫情期间,香港与全世界一样出现连续几年赤字,但疫情过后,香港进入整固阶段,有决心也有信心令特区政府财政在3年左右恢复平衡。特区政府会将公共财政政策重点放在节流,严格控制开支增长,同时避免影响公共服务。


陈茂波提到,有人误解特区政府“发债度日”,强调政府会坚守财政纪律,发债获得的资金不会用作经常开支,只会用作投资项目及基建工程,未来数年的政府发债主要用作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而且香港的借贷比率与其他先进经济体比较,属低和安全的比率。


陈茂波又说,香港正处于经济复苏进程的重要节点,预算案透过各项短期措施,希望巩固经济复苏的势头,同时透过一些中长期措施,推动香港经济朝高质量发展,为不同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他强调,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只要找准定位和方向,发挥好自身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信心香港必定能繁荣发展。


香港磁吸人才 2023年有340亿港元直接经济贡献


“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今日(8日)举行第二日会议,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同场举行,会上大湾区“9+2”城市共同签订《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合作备忘录》。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等出席活动。


图源:香港商报

陈国基表示,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5所百强大学的城市,特区政府会继续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教育枢纽的地位。由下个学年开始,将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的非本地学生限额提升到百分之四十,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的名额到每年400个,同时致力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经验交流,浸大、中大和科大都已经落户大湾区,城大也正全力推进东莞校园筹备工作。


陈国基进一步表示,香港全力推进人才“南下、北上”的流转,在港注册公司的外国人员可在港申请北向一签多行到内地。截至上月底,已有1.9万宗申请获批,计划广受欢迎。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将持商务签注赴港人士留港期限增至14日,南下人才签注适用范围亦由大湾区扩展至北京上海,更便利内地商务人员到香港进行商务活动,吸引更多内地人才到港交流。


孙玉菡发言时表示,自2022年底开始,政府推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计划),至今共接获约8万宗申请,已批出约6.5万宗,来港的人才超过5万人,连同他们的家人和孩子,预计人数翻了一倍。2023年已抵港的3万多名高才通计划人才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直接经济贡献,为本地生产总值拉动约1.2%。


孙玉菡又表示,特区政府成立的人才办公室正积极担当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人才港的联系角色,全力推动高端人才交流培训、研讨、项目对接等活动,推动粤港澳人才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


港大六位学者 入选2024年度全球AI最具影响力名录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六位学者,获入选2024年度AI 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最具影响力学者名录,表扬他们于2014至2023年间,在人工智能领域作出非凡贡献。这六位学者分别是郑振刚、黄凯斌、黄志毅、幸村琢、罗平和赵恒爽。


(上排左起) 郑振刚、黄凯斌、黄志毅

(下排左起) 幸村琢、罗平、赵恒爽


AI 2000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影响力学者名录,旨在自2020年至2029年间筛选出在人工智能不同领域具有最高引用率的2000位全球顶尖学者,以表扬他们在领域内作出的重要技术突破,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巨大和深远影响。每年在领域内选出的前10名学者被誉为“最具影响力学者”,而前11至100名的学者则被嘉许“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


港大工程学院对六位获嘉许的学者表示祝贺,亦感谢他们对学术研究,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期望他们继续致力推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及发明。



作者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刘立平,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往期回顾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