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在钱币上的作家们

李唐 读库小报 2021-08-10

按:在新出版的《读库2102》中,有一篇介绍日本作家樋口一叶的文章,其中提到她的肖像被印在了日元上。

 

许多国家都会把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印在钱币上,以纪念他们对本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中,也不乏作家们的身影。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之中有的一生都在为钱发愁(樋口一叶就是如此),如果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樋口一叶

 

 

2004年,当时新版的5000日元纸币上,印的是作家樋口一叶。这也是第一位印在纸币上的日本女性。

 

我最早知道她,是因为余华的文章。他写道:“樋口一叶毫无疑问可以进入十九世纪最伟大女作家之列,她的《青梅竹马》是我读到的最优美的爱情篇章,她深入人心的叙述有着阳光的温暖和夜晚的凉爽。”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作家,只活了24岁。

 

樋口一叶早年生活宽裕,从小接受了当时的贵族式教育。但是,随着父亲经商失败、去世,她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生活陷入贫困,被迫搬到了贫民区。不过,生活的艰辛也启发了她的创作,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它们的主人公也都是当时的社会底层。

 

1895年,《青梅竹马》开始在文学刊物上连载,并广受好评。就在樋口一叶的生活即将翻开新篇章时,她却因结核病去世——这个病曾夺去许多作家的生命,比如契诃夫、雪莱、卡夫卡、鲁迅、林徽因……

 

周作人评价樋口一叶“观察有灵,文字有神,天才至高,超绝一世。只是其来何迟,其去何早。”

 

正是这位天才作家一生的写照。

 

 

夏目漱石

 

 

1000元日元的正面曾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日本钱币每20年会重新设计一次,现在已经不是了)。

 

夏目漱石在日本影响之大,堪比鲁迅之于中国。有趣的是,两人虽从未谋面,但确实有过一段“缘分”。

 

1907年,刚刚弃医从文的鲁迅从仙台搬至东京,与弟弟周作人等五人合租一间屋。而这间屋的上一任租户正是夏目漱石。当时,夏目漱石已经出版了《我是猫》《哥儿》等代表作,颇有名气;鲁迅则初出茅庐,距《狂人日记》的发表还有整整十年。

 

五四运动时期,鲁迅翻译了夏目漱石的短篇小说,并对后者有极高的赞誉:“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可以说,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写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鲁迅开始逐鹿文坛时,夏目漱石由于糖尿病治疗大出血去世。后来,《朝日新闻》评选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50位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居榜首。

 

最后插播一条文坛小八卦:夏目漱石和樋口一叶的父亲彼此相识,甚至哥俩一度打算将樋口一叶嫁给夏目漱石的哥哥。但由于樋口一叶的父亲借钱成性,考虑到日后两家的相处,夏目漱石的父亲最终放弃了这段姻缘。

 

 

詹姆斯·乔伊斯

 

 

10爱尔兰镑上的作家是詹姆斯·乔伊斯。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本“天书”《尤利西斯》。据说真正读完它的人少之又少。

 

跟樋口一叶一样,乔伊斯大部分人生都极度贫困,向朋友借钱是家常便饭。据《乔伊斯传》所载,有一次他向某个朋友借钱,朋友此前已借过多次,知道乔伊斯是个从不还钱的主儿,便狠心拒绝,说自己也没多少余粮了。

 

但乔伊斯在借钱上和写作一样锲而不舍,又写信给朋友说:“如果你实在没钱借我,能否把你的外套借给我?我现在连出门的外套也没有。”

 

就是这么一个“老赖”,却成了后现代文学和意识流的奠基者。其实,除去那些晦涩的引文、典故,《尤利西斯》并不难读。乔伊斯自己曾说过:“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毁,可以按照《尤利西斯》来将它重建。”

 

另外,他的另一部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亦是传世经典,难以置信是他二十多岁时的作品。乔伊斯生前经常吹嘘自己是“天才”,但跟大部分吹牛者不同的是,这次他说对了。

 

 

查尔斯·狄更斯

 

 

有没有作家生前名利双收,死后仍被奉为经典?当然,狄更斯就是一例。他的肖像曾出现在10英镑纸币上。

 

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一生著作颇丰,著有15部小说。与樋口一叶、乔伊斯不同,狄更斯在生前已是超级畅销书作家,甚至超出了作家范畴,是名副其实的“流量明星”。

 

当时,小说都在报纸上连载。只要报纸上有狄更斯的小说,人们都会提前守在邮车必经之路上,见到车来就开始抢报纸,比今天抢微信红包还要激烈。他还热衷于朗诵会巡演,最多的时候4、5个月间演出80多场,巡回40多个城镇,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

 

据说,狄更斯的演讲和朗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因为他年轻时痴迷戏剧表演,组建过业余剧团,还曾因表演出色受到女王召见。

 

除了在英国有巨大影响力,狄更斯那时就已经是享誉国际的作家了。尤其在美国,大小书店铺满了狄更斯的著作,烟草店用狄更斯作品里的人物为香烟命名;更有甚者,还有美国议员为小董贝(狄更斯《董贝父子》中的人物)的死佩戴黑纱;狄更斯巡演到波士顿时,早上9点就有一千多人排队买票,还有人为买票熬了通宵……

 

不过,狄更斯对美国的印象并不好,因为盗版太多。那个时代没有版权概念,气得他牙痒痒。

 

狄更斯的作品具有强大的民众基础,直到今天仍是如此。比如美国作家耶茨就曾回忆,他小时候饿得吃不饱饭而大哭,母亲安抚他的方式是高声朗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他的小说里对弱势群体有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又不悲观,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能够给予读者安慰以及前行的力量。这恐怕是狄更斯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圣-埃克苏佩里



圣-埃克苏佩里是大名鼎鼎的《小王子》的作者,他的肖像曾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

 

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圣-埃克苏佩里的职业很特殊,是一名飞行员。4岁时,他就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并在长大后如愿以偿。

 

比起写作,圣-埃克苏佩里更热爱挑战与冒险。1935年,他自费从巴黎飞往西贡,想要打破当时的直飞记录,却由于故障迫降开罗,跋涉三天三夜才被商队救出。

 

也是在同一年,他偶然在路灯下看到一名在路灯下睡着的孩子,想到不管境遇如何,贫穷还是富贵,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可爱的王子。这个念头启发他创作了《小王子》。

 

几年后,他在危地马拉坠机,留下脑震荡和8处骨折。

 

每一次飞行,每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都使他对人生的本质多了一份体悟。望着脚下那颗美丽又荒凉的星球,他的作品中也带上了挥之不去的孤独意味。

 

圣-埃克苏佩里原本就是心思细腻的人,而他又恰巧遭遇到了巨变的时代。这一次,他表现出了同样的勇气。

 

二战爆发,他的健康状况并不允许飞行,但他还是想办法应征入伍。法国战败后,他流亡美国。1943年,他以40多岁的高龄成为了盟军的侦察机飞行员,翌年在一次侦查任务中失踪,去向成谜。有人说是他的小王子将他接走了,也有人推测他是自杀。

 

上世纪90年代,一名前纳粹飞行员承认,是他击落了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2003年,圣-埃克苏佩里的飞机残骸在海底被找到。

 

圣-埃克苏佩里不仅仅是一名童话作者,他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也被萨特视为存在主义的滥觞。如今,《小王子》被翻译成了三百种语言,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品。

 

童话或许无法抵御现实的残酷,却可以使我们仍然相信善良与美好。而“相信”本身就是奇迹。

 

 

艾丽丝·门罗

 


这是加拿大政府于2014年发行的纪念银币,以致敬前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

 

这枚银币并没有直接出现门罗的形象,而是在一本打开的书上有一只握笔的手和女性的图像,书页上刻着一段文字,来自门罗的作品《石城远望》,上面写道:“在一所房子里,我记不清是谁的家了,用一个巨大的珍珠母贝壳做门挡,我将它当作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使。当我独自一人时,我把它放在耳边,倾听我的血液和大海的巨大冲击。”

 

门罗20岁就结了婚,成为了家庭妇女,养育了三个女儿(其中一名早夭)。从19岁起,她开始写作、投稿,可是屡屡被退稿,直到37岁才出版第一本书,可谓大器晚成的典型。

 

比起前面的几位作家,门罗没什么特别的人生经历,甚至有些乏味,大部分时间都在出生地渥太华度过。她笔下的故事也都是普通家庭的日常琐碎。与其他靠长篇奠定文学地位的作家不同,门罗一生只写短篇,这也是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位短篇小说家,并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曾经的生活闭塞而忙碌,只能利用孩子睡觉时或家务间隙写作。由于旁人会将家庭妇女写作视为另类,因此她只好偷偷摸摸。可她并不觉得痛苦,在访谈时说:“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自律的门罗已经写作40余年,她笔下的女性也像她本人一样,隐忍、平和却十分坚韧。她们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故事,但在某一刻——也许是读完很久之后——会突然戳中你的心。在这些表面平淡的故事中,能够感受到内在强大的力量。

 



除了上述六位,曾印在钱币上的作家还有很多,比如耳熟能详的莎士比亚、雨果、易卜生、紫式部,等等。

 

这些作家大多已经去世,但他们的作品留存下来,生命力更加长久,作家们的故事也因为作品而被记住。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未曾写下的书。


本文作者:李唐·读库编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