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王军教授《英汉语篇间接回指》

2017-12-14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本书简介

王军教授的《英汉语篇间接回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篇间接回指对比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国内第一本英汉语篇间接回指研究专著。


全书共有八章,整个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基于实际篇章语料的英汉间接回指对比与分析,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在该部分中,作者首先对英汉间接回指的概念重新做了明确的界定,设定了篇章距离、句法位置、表达形式等一系列比较细致的语料参数。其次,在英汉翻译语篇、汉英翻译语篇和语域对等语篇三类不同语篇体裁中,对比分析英汉间接回指现象在不同层面上显现出的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构成要素和释义机制两个方面,对间接回指研究中存在的多个层次上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重新解释。


二是对间接回指问题的宏观思考,这是第五章的内容。在这部分中,作者拓宽了研究视野,从宏观视角探讨间接回指的形式、功能与认知的关系,指出英汉间接回指的形式、功能与认知方面的差异不仅是这种特有的指称形式中存在的一种孤立现象,实质上是中西思维方式以及中西语篇组织方式差异的一种反映,探讨英汉间接回指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三是在第六章对间接回指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模糊回指有其特有的语篇表达功能。此外,从广义上说,作者认为所有的间接回指都是模糊回指,其模糊性在于真正先行项的隐性属性。


最后,第七章系统阐述了回指研究新思维的基本内容。作者把回指的研究从不参照语境,扩展到参照语境,把篇章话语和外部环境作为整体语境,把向“右”的回指产出和向“左”的回指解释综合起来,探讨更加合理的研究取向,指出这一研究可能具有的深远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王军,男,山东荣成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英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聊城大学英语系学士,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对比语言学方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等。研究内容涉及形体语言、复合名词、隐喻转喻、间接回指、韵律等。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一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出版语言学专著两部,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语言类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六十篇。目前担任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语言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大学第一层次“东吴学者”,人文社科院驻院首席专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期刊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回指研究概览

1.2 间接回指研究概述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双语语篇对比

2.1 名词性短语的有定性

2.2 语料的选择标准

2.3 对比研究的项目类别

2.4 对比语料的收集及初步分析

     2.4.1 英汉翻译语篇对比

     2.4.2 汉英翻译语篇对比

     2.4.3 语域对等语篇对比

2.5 小结

第三章 间接回指关系中诸要素的分析

3.1 成分因素

      3.1.1 先行语因素

      3.1.2 回指语因素

3.2 关联因素

      3.2.1 常规关系

      3.2.2 非常规关系

      3.2.3 篇章距离

3.3 影响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间接回指的释义机制

4.1 理论驱动下的间接回指释义

     4.1.1 可及性理论

     4.1.2 情景理论

     4.1.3 关联理论

4.2 回指释义的关键性条件:整体一部分关系

     4.2.1 关联整体一部分关系

     4.2.2 形式化整体一部分关系

     4.2.3 逆向激活整体一部分关系

     4.2.4 整体一部分关系中的推理

4.3 回指释义的决定性因素:关联度

     4.3.1 常规关系下的关联度

     4.3.2 非常规关系下的关联度

     4.3.3 相对优势关联度

4.4 评述

 第五章 形式、功能与认知

5.1 形式与功能

     5.1.1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回指

     5.1.2 间接回指的形式与功能

     5.1.3 有定/无定与回指

5.2 形式与认知

     5.2.1 任意性与象似性

     5.2.2 语言的间接性

     5.2.3 间接回指表达形式的选择

5.3 英汉间接回指异同的宏观思考

     5.3.1 中西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5.3.2 英汉语篇章组织的根本差异

     5.3.3 对回指形式、功能与认知的再思考

第六章 模糊回指及其语用功能

6.1 语言的模糊性本质

6.2 模糊指称现象

6.3 模糊回指

     6.3.1 模糊直接回指

     6.3.2 模糊间接回指

6.4 模糊回指的语用功能

     6.4.1 表达简洁

     6.4.2 新信息传递

     6.4.3 回避禁忌话题

     6.4.4 制造幽默效果

6.5 英汉语言特点与模糊回指

第七章 回指研究新思维

7.1 新思维的基本架构

7.2 研究取向的转移

     7.2.1 “向左”取向的传统研究

     7.2.2 “向右”取向的新思维

7.3 概念匹配

    7.3.1 匹配——概念连通的基础

    7.3.2 回指关系中的匹配

7.4 概念转移机制

    7.4.1 重现关系

    7.4.2 概念重现机制

     7.4.3 回指关系的末端

7.5 理论意义

第八章 结论

8.1 总结

8.2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书目

附录1 自然篇章语料来源

附录2 汉英术语对照

附录3 英汉术语对照



如果您需要这本书,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购买。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