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商行上市,券商难主导,各方协调少不了!

2017-09-12 好友来稿 投行小兵


获取小兵研究精华历次合集

获取2017年1月-6月否决案例分析合集

请将名片发至邮箱 xbyjjh@126.com

加入小兵研究

请将简历发至xiaobingyanjiu2017@126.com

写在前面的话:笔者职业生涯之初供职于某东部“不良大省”银监系统2年,期间担任辖内一家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上下的城商行法人的监管员,混迹于监管本省十余家城商行法人的处室,奔波于不良资产压降、信用风险监控等各项微观审慎监管的具体业务之间,每每调侃辖区大法人为“假酒最多、路子最野、不良最深”的老大难

离开之后回望,随着城商行上市序幕的再次拉开,倘能规范运营、完善治理结构,此类机构比之A股其他行业或也算是优质资产。

 一、对城商行发展经营独立性的展望 

1.管理层的独立性和进取性

中国城商行的历史沿革,就是一部地方财政和地方投资的演变史。城商行脱胎于人民银行时期的城市信用社,不论是董事长的任命还是机构内的工作氛围,都散发着浓郁的体制内气息

据不完全统计,笔者所在省份从人民银行调任城信社担任负责人的董事长接近半数,资历最老者已担任董事长24年(含改制前城联社主任4年);具有省级银监系统工作经验的亦不在少数。可以讲,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控制深入腠理,反而是银监系统对城商行的影响日渐式微(在某些地区,监管部门已经不被上级部门允许列席城商行董事会)。

2. 负债端的关联性

城商行是所在地市的“亲儿子”,往往也是纳税最多的企业,同时还担负着支持地方经济、维持地方投资的使命。就资金端而言,地级市的财政存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必须要把结算户开在当地大法人银行的,其他类似公积金等沉淀资金自不必说。

在国内银行系统“存款立行”的深刻烙印始终难以摆脱的情况下,单单靠同业负债难以为资产端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即使时不时面临资产荒的担忧,政府对资金端的支持也至少能够保证1-2个点的净息差和净利差。好的资产再少,无风险的同业资产比起低廉的当地吸储成本还是能够覆盖成本的。

3. 支持地方经济造成的不良对盈利的拖累

今年年初以来,银监会“三三四”检查初有成效,笔者对堵住地方政府非理性的狂躁融资持审慎乐观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是证监会首发审核的关联交易,还是银监会系统的关联系指标和集中度指标,对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和作为政府融资通道的各类国有企业都难以开展实质性审查。

不少地方政府对不良大户的策略都是禁止起诉,并通过各种实质代持的不良贷款转让进行暂时出表。笔者亲历过多家城商行的年度审计工作,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聘请的所为国内大所的审计都很难披露到核心的风险数据

规范公司治理对于城商行来讲,可以说是很难搞定的一步。在券商同业对拟上市城商行的辅导过程中,恐怕很难真正掌控话语权,更多的机会或许在于地方政府推动的协调。

 二、城商行优质持续经营能力的研判 

1. 换个角度看银行股

券商行研的同事们,每天将优质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吹得飞起,退潮后又该是谁的裤衩消失无踪。提出一个命题供大家探讨:全国性小贷牌照、地方性城商行、无牌照无监管成本的助贷机构,谁的市盈率应该更高?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陪不靠谱的室友调研过北京几家规模不大的助贷机构,助贷机构通过提供贷前审查服务和撮合两端客户,拿到不低于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助贷费率,最关键的是这笔不低于净息差的费率是完全意义上的中收,没有任何信用风险。臃肿的机构、缺乏狼性的团队、层级制度明显的官僚作风,最终的结果是某东部即将上市的优质城商行2016年度盈利刚好跟一家立足北京房抵贷市场的助贷机构打平,笔者对牌照价值严重质疑

在国内贷款准则和商业银行监督法多年没有修订的情况下,国内目前具有贷款资质的只有银行、信托和小贷公司。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商业银行逐渐成为单一的传统吸储机构,其贷款产品推广和研发能力严重滞后于非持牌机构和新型互联网基因的银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论是哈尔滨银行收购某助贷机构、廊坊银行激进的拓展北京房抵贷市场,都在作证这样一个事实:商业银行盈利的增长可能性在降低,至少不是增长

2. 还原真实不良后的盈利能否满足首发盈利指标

商业银行的上市辅导是一件极其耗血的体力活,如果没有和最基层的信贷经理做过朋友,很难做到监管要求的督导义务。达到证监会审核的盈利标准是极其容易的,这与商业银行独特的资产质量分类有关,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体系与其说是一门技术活不如说是一笔糊涂账。无所不在的借新还旧、丰富多样的群众智慧,都导致了穷极一切监控系统还是查不到掩盖真实不良的资金流转。在券商投行的尽责辅导下,或许数字能够漂亮的护送过会,可真实的风险只会积聚。

 三、地方法人推动公司治理的可行性 

据笔者所在省份的不完全统计,某些地区的城商行法人早已突破了国有控股的格局;某些治理比较完善的企业入股,给城商行带来的不仅是供应链条上的资源,也有真切的治理改善痕迹。大家或许注意到了江苏某农商行怒怼行政指派的报道,然而现实中这样的场景还是稀少的。

在一年一度的城商行年会上,笔者听到一种观点并表示不能更赞同:引进战略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绝不是带来的那点资源。不论是不良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益比、净息差、真实资产质量,说到底还是得从数字外找答案,把地方法人的差评归结于地方经济的区域风险似乎不妥

辖区某沿海城商行引入某上市公司作为战投后,各项指标迅速走入全省前列,产权明晰就能一定程度做好激励相容,不良指标就能得到压降,资产收益率和成本收益比自然能够轻松达标。

 四、证监会和银监会监管标准的分析 

分业监管体系造成了两会之间难以共享数据,对谋求上市的城商行法人是极大的利好。为了履职尽责,银监系统设定了庞杂但是逻辑紧密的1104和EAST监控体系,相对于稽核总队更加高频的现场检查,在银监系统沉淀了相对真实的风险底数。对于城商行首发的承揽和承做,笔者认为会呈现出特别诡异但是大家都能意会的场景。

小兵的案例分析,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积极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另外,我们也开通了微信交[fú]流[lì]群,如想加入请添加工作人员燕子(微信ID:wessy1958)为好友,并备注入群信息。一群人比一个人,看得更远、走得更快,期待着你的加入!


 本月热门文章 

小兵读新规:内控指引意在强调纪律,要遵守但别方

低于3000万隐形门槛的它们,上市后过得怎么样?

上市前惹上股权纠纷,怎么处理才恰当?-IPO案例63 英派斯

如意情:搞农业最尴尬之处在于难以自证清白-IPO否决案例4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