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编程领域的 Figma,Replit 吸引了近500万未成年用户

StartupBoy 投资实习所 2022-09-16

前两天 Replit 宣布其完成了 8000 万美金的 B 轮融资,由 Coatue 领投,之前的投资人跟投,包括了 a16z、Peter Thiel 以及 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等机构和个人,估值则达到了 8 亿美金。

Replit 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其愿景是:Bring the next billion software creators online,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编程领域的 Figma 或者 Google Docs,也就是基于浏览器的云端协同开发平台(The collaborative browser based IDE )。

通过它,我们不需要在本地安装、配置任何软件,就可以非常简单的在网页端写代码、构建、部署和托管应用等几乎所有流程,同时还可以在里面实现实时的协同,其核心功能基本上囊括在了下面这张图上。我们还可以将其理解为是软件领域的 Roblox,因为除了开发的整个流程外,你也可以将自己开发的产品在 Replit 里进行售卖,就像大家在 Roblox 里将开发的游戏和物品进行售卖一样。

所以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发者工具,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从开发到交易的完整平台,因此其愿景里把这些软件开发者叫做软件创作者(software creators),这是我觉得它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地方,软件开发(写代码)越来越像写文章一样了。

Replit 一开始针对的不是那些非常成熟的开发者,而更多是编程的初学者或者兴趣爱好者,让大家可以非常简单的学习编程,它想成为人们开始编程并发布自己第一个产品的地方因此整个产品首要目标是简单,将编程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以及那些复杂的配置在一个网页端整合,并且让操作变得非常简单,让几乎不需要非常懂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开始写代码做简单的产品,之后才是提供更多的能力,目前支持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

也正是产品做到了如此的简单,Replit 目前吸引了超过 1000 万的用户,今年 2 月份的时候其注册用户才 600 万。在这 1000 多万用户中,80%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并且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这 1000 多万用户里面超过 50%的用户都是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用户在平台上创作的 App 和网站数超过了 2000 万,任何一个时点都有超过 50 万个并发容器在 Replit 上运行。另外一点就是让协同编程也变得非常容易,整个机制和 Google Docs 或者 Figma 非常类似。

虽然提供的是开发者工具,但是进入产品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社区,除了大量的开发模版,在 Apps 这个板块展示了平台上用户开发的各种产品,你也可以基于这些产品做再次开发。

另外的 Talk 板块就是一个非常类似于 Hacker News 的社区了,只不过这里的 post 不是文章,而是平台社区里的用户开发的具体某个产品,大家基于这些产品进行互动,每个产品都是一个独立的 Post,这种氛围确实难得,也难怪有那么多的未成年用户,这才是最好的学习编程的地方。目前 Replit 的商业模式还非常简单,除了针对 Hacker 版的每个月 5 美金外,目前绝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教育领域,这也难怪其大量用户都是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同时,也有一些大企业在使用 Replit,像 Google、Facebook 以及 Stripe 等公司。

而它这么高的估值也来自年轻用户这块的想象力,毕竟今天 15 岁的年轻用户在使用的工具平台,10 年后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使用。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意思且不断得到验证的文章《The next big thing will start out looking like a toy》,他在里面写到: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re dismissed as toys because when they are first launched they “undershoot” user needs.

大部分颠覆性产品/技术在一开始都像个玩具一样,人们往往会忽视它,因为当它们首次推出时,我们‘低估’了用户的需求。

作为 Replit 的投资人,Not Boring 将这种力量归纳为年轻用户的复利能力:如果你能获得最年轻的用户,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留住他们,并且继续吸引新的年轻用户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最终赢得胜利。这和我们所说的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是一个道理。

在 Replit 这个平台,经常有 12/13 岁左右的小朋友通过自己做的产品获得一些收入,这种激励比其它任何鼓励都有用。Replit 这个产品其实做了好多年,创始人一开始将它开源,之后以创始工程师加入Codeacademy,2013 年去了 Facebook 做了软件工程师,一直想把这个产品带到 Facebook 但没成功,最后在 2016 年不得不辞职自己出来将产品公司化,一开始除了创始人自己,团队还包括他的妻子以及弟弟,最早的开源程序也是他和他妻子一起写的,到现在团队也才 40 人,整个经历也是蛮神奇的。

国内其实也已经有类似的产品,就是最近盈动资本和 GGV 刚投的 Teamcode,产品可以说做的非常极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一下。

衍生阅读:1.1500万美金,Accel和Coatue投了个很“小”的生产力工具2.半年获取100万用户,这款白板产品有点意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