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文赏析 | 《雪晚归船》-俞平伯(带朗读音频)

2017-01-10 全品大讲堂

最受中学生欢迎学习公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全品大讲堂



作者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浙江德清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多年。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红学研究著作《红楼梦研究》,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等。在古典诗词研究方面,著有《读词偶得》、《清真词释》、《读诗札记》等重要著作。


雪晚归船

日来北京骤冷,谈谈雪罢。怪腻人的,不知怎么总说起江南来。江南的往事可真多,短梦似的一场一场在心上跑着;日子久了,方圆的轮廓渐磨钝了,写来倒反方便些,应了岂明君的“就是要加减两笔也不要紧”这句话。我近来真懒得可以,懒得笔都拿不起,拿起来费劲,放下去却很“豪燥”的。依普通说法,似应当是才尽,但我压根儿未见得有才哩。


  淡淡的说,疏疏的说,不论您是否过瘾,凡懒人总该欢喜的是那一年上,您还记得否?您家湖上的新居落成未久。它正对三台山,旁见圣湖一角。曾于这楼廊上一度看雪,雪景如何的好,似在当时也未留下深沉的影象,现在追想更觉茫然。─—无非是面粉盐花之流罢,即使于才媛嘴里依然是柳絮。


  然而H 君快意于他的新居,更喜欢同着儿女们游山玩水,于是我们遂从“杭州城内”翦湖水而西了。于雪中,于明敞的楼头凝眸暂对,却也尽多佳处。皎洁的雪,森秀的山,并不曾辜负我们来时的一团高兴。且日常见惯的峦姿,一被积雪覆着,蓦地添出多少层叠来,宛然新生的境界,仿佛将完工的画又加上几笔皴染似的。记得那时H 君就这般说。


  静趣最难形容,回忆中的静趣每不自主的杂以凄清,更加难说了。而且您必不会忘记,我几时对着雪里的湖山,悄然神往呢。我从来不曾如此伟大过一回,真人面前不说谎。团雪为球,掷得一塌胡涂倒是真的,有同嬉的L 为证。


  以掷雪而L 败,败而袜湿,等袜于烤乾,天己黑下来,于是回家,如此的清游可发一笑罢?瞧瞧今古名流的游记上有这般写着的吗?没有过!─—惟其如此,我才敢大大方方的写,否则马上搁笔,“您另请高明!?”


  毕竟那晚的归舟是难忘的。因大雨雪,丢却悠然的双桨,讨了一只大船。大家伙儿上船之后,它便扭扭搭搭晃荡起来。雪早已不下,尖风却澌澌的,人躲在舱里。天又黑得真快,灰白的雪容,一转眼铁灰色了,雪后的湖浪沉沉,拍船头间歇地汨然而响。旗下营的遥灯渐映眼朦胧黄了。那时中舱的板桌上初点起一支短短的白烛来。烛焰打着颤,以船儿的欹倾,更摇摇无所主,似微薄而将向尽了。我们都拥着一大堆的寒色,悄悄地趁残烛而觅归。那时候以乎没有说什么话,即有三两句零星的话,谁还记得清呢。大家这般草草的回去了。


往期回顾,点击蓝色字体进入

美文赏析 |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俞平伯(带朗读音频)

美文赏析 | 《湖楼小撷》-俞平伯(带朗读音频)

美文赏析 | 《闲居》-丰子恺(带朗读音频)

美文赏析 |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带朗读音频)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