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研学不好做?这个古城的模式一定要参考!

研学猫
2024-09-02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编辑:韦幺白

2837字 | 6分钟阅读






当前,研学旅行进入快速发展期。然而,课程开发、营地建设、指导教师培养等,都已成为制约研学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研学活动,非遗研学活动依托于规模庞大的非遗宝库,可资利用的公共资源极为丰富,其发展动力和空间非常广阔。

 

如何将非遗与研学进行融合,以实现“研、学、游”三者具备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01


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统节日、戏剧、评书、武术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民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是历史文化与民族记忆的集中反映,是民族情感表达与民族精神传递的重要载体。


 

研学旅行无疑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要求和目的联系最为密切,是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与方法。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研、学、游三要素都不能缺少。

 

非遗研学旅行也应遵从研学旅行的基本要求。

 

好的非遗研学旅行项目不应只是简单带着学生参观、体验非遗项目,而应在课程设计中设定好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对非遗项目有真切、深入的认识。


02

 

平遥古城——“研学基地”+“研学点”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是平遥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平遥古城中 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管理者,深入挖掘古城文化,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平遥古城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山河、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是古城管委的职责。


图片来源:平遥古城景区


为突显古城特色,讲好平遥故事,古城管委会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步,打造研学点。在平遥古城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之前,一些单位已经举办相关的体验活动,这是他们成为研学点的良好基础,古城管委会选择研学点时首先考虑这类有经验的单位,经过审核与考核评定,22 家单位被古城管委会授牌成为“平遥古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它们是平遥古城研学体系中的的基本单元。22家单位中有文化类遗产点和景点比如文庙、城隍庙和博物馆,有古城居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工作室,研学点包括物质遗存和非遗传承,阐释古城价值的主题和展示方式丰富。

 

第二步,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古城管委会与研学点共同开发课程,编制研学方案 25个,出版古城研学的手册一套《平遥古城研学实践教材(一)》《平遥古城研学实践教材(二)》。教材中对研学点对活动项目的组织形式进行设计,活动形式有参观解说、讲座、知识竞猜互动问答、PPT演示讲解示范、观看视频、模拟情景和实景体验、签名祭拜朗诵、动手体验、非遗手工制作、品尝非遗美食等,用多样的形式展示古城遗产价值。

 

其中,《平遥古城研学教材(二)》 内容选取了平遥古城16个代表性非遗项目,在具体编排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教材内容划分为基地介绍、讲师介绍、活动意义、活动主题、活动项目、成果展示等部分,重点突出了实践体验环节,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第三步,培养研学指导教师。古城管委会与其他相关部门主办研学旅行指导培训,参加人员有非遗传承人、教师、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考试合格者获得平遥古城研学指导教师证书。研学指导教师培训从人才制度上保障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质量。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平遥古城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了“研学基地”+“研学点”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


图片来源:平遥古城景区

 

古城景区公司负责提供中小学生在平遥古城期间的住宿、饮食、景区讲解以及研学点指导教师


住所安排在古城内,可欣赏古城景观,极具有古城特色;


午餐和晚餐的地点安排在古老的晋商会所,学生可一边品尝山西特色美食一边欣赏山西特色表演;


为中小学生提供讲解服务的讲解员是古城景区公司富有经验的高级讲解员;


指导学生在研学点学习体验的研学指导教师经过古城管委会培训和考试;


住宿和饮食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书本知识以外的平遥,更加贴近生活,经过培训的讲解员和研学指导教师则保障了学生在平遥古城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质量

 

因为疫情原因,平遥古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曾暂停活动一段时间,短暂地在网络上开展线上研学活动,有课前预习和课后习题等课程设置,是一种在特殊时期下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新的探索。


03


非遗研学怎么做?

 

(1)非遗研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研学活动的核心是课程。好的非遗研学活动不应只是简单带着学生参观、体验非遗项目,而应在课程设计中确定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产品设计应深挖非遗价值,强化产品内涵与创意。非遗研学活动不应停留在观看聆听或简单互动的表面,唯有内容新颖、形式活泼、互动精彩、体验舒畅的活动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令其印象深刻,从而有效实现研学的初衷。


非遗研学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等多个器官,使其在学习非遗相关知识时也要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究。 


民间文学和民俗等可让学生分组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重新演绎;传统戏剧和曲艺等可选取简单的片段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教授,学生自由组队扮演角色、拍摄定妆照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加师资培训人员体验扎染研学实践活动

(2)充分挖掘利用资源

 

当前,研学活动进入快速发展期。热闹的背后也不乏发展的短板。课程开发、营地建设、指导教师培养,都已成为制约研学活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研学活动,非遗研学活动依托于规模庞大的非遗宝库,可资利用的公共资源极为丰富,其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都令人看好。

 

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建立了大量公益性的非遗展厅、博物馆、传习所等场馆,用于保存非遗资料、展示非遗形态与成就、开展相关非遗传承活动等。这些场馆能够为非遗研学实践可以提供活动场地,能够有效解决研学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

 

非遗工作者可以成为研学指导教师,以有效解决研学指导教师平参差不齐、数量不足的问题。

 

非遗工作者既包括非遗传承人,也包括从事非遗保护与研究的专业人员。

 

他们熟悉非遗项目的历史、内涵、价值与精髓,也能进行相关实践操作。

 

由他们担任非遗研学指导教师,既可以体现他们传播非遗的文化担当,又能更加精准地讲解非遗相关知识,熟练完成非遗项目的展演。

 

(3)需打破多方壁垒

 

非遗研学前景广阔,但真正实现有效利用非遗资源却也并非一蹴而就。

 

许多非遗资源、场所与人员隶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能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常态化地为研学活动提供课程资源、场地和人员支持,非遗机构和相关人员会陡增许多工作量。因此,尽管研学活动对非遗传承、传播都大有裨益,但目前公益性的非遗机构和人员参与非遗研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非遗研学活动是非遗、教育与旅游融合创新的实践,需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部门的统一协作,也需政府、社会的多方合作。




END




你对非遗研学的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分享哦~


错过的往期

博物馆如何打造研学活动课程?

省厅评选研学基地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95%的景区在亏损?研学旅行是破局之道?

国家批准,自然类主题研学有了新去处!

个性化研学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爆点?


1+X 职业技能培训 | 课程设计 | 标准认证服务

科学实践活动 | 论坛会议 | 云课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学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