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惨痛教训!迁西马树山案留下一个可怕的刀口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2024-02-03


迁西马树山案舆情点评,不能放飞思绪。


时间过得很快,头尾一掐,今年是我做自媒体第10个年头了。


我不能说我的原创文采有多飞扬;也不能说我的法律水平有多专业,但是我敢于说我的文章尽量客观。


即便如此,我有89篇原创,全国阅读量10万+;5篇原创,全国阅读量超过100万;2篇原创,全国阅读量超过200万。


在任何热点新闻事件中,我的评论很少一边倒,相对理性、平和。也正因为如此,我的许多原创,经常被推送到层级比较高的领导案头,也经常进入层级比较高的领导阅读内参。


也是因为不偏不倚,我的文章打赏的人不多。不讨好左派;右派也不青睐。因此,左派、右派都不愿意掏口袋。


因为我的文章里面,没有他们所需要的情绪,但是我的观点却经常中领导下怀。


合格的领导干部,应对舆情必须做到:高占位、大视野、宽角度、多侧面。


每次写文章之前,我首先问自己二个问题:


一是我这篇文章准备写给什么读者看?二是我能为我的读者提供什么价值?至于我的文章写出后,能不能讨赏?会不会掉粉?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我写文章,不用争宠谁。我一心想做的,就是尽微薄之力为政府提供舆情决策参考或者做个舆情小参谋。


因为,领导也需要引导。



下面,是我综合迁西马树山一案的舆情现象,提出10点个人看法:


一、不能没有证据一股脑儿把所有责任推到县委书记。县委书记指挥抓捕,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推测。


县委书记是否有问题,也要经过组织程序调查才能确定,而不是舆论定罪。


二、在提倡讲政Z的关头,大部分干部,包括公检法干部是没有担当的。有啥问题都是等待上级指示,没有自己的主见。


因此,评判一个人,包括官员,要就事论事,不可借题发挥,更不可落井下石。舆论可以监督,舆论也可以杀人。


我们要的只是前者。


三、目前网络曝光马树山的举报,也只是春节之前县委书记的城市亮化工程和组织部部长用人不当问题。这个是不是问题,大概率有问题。但是目前还未经查证属实,或者正在查证之中。


在此之前,任何主观定罪,同样违反中国法治精神。


四、一个县城城市亮化工程和用人不当问题,放眼全国任何县城,如果刨根调查,都大概率同样有问题,只是问题严重不严重的区别。


五、舆情起来之前,马树山是弱者;舆情起来之后,县委书记和当地公检法是弱者。


任何评论,都不能欺软怕硬,必须实事求是。


六、马树山的举报,是以卵击石,但是马树山的举报方式,如果同时是向30多名县委县政府、县、乡镇领导干部寄送举报信,这是维护公共利益还是不维护公共利益?


诬告陷害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从重处罚对象。即便已经退休多年,也要注意防范这个条款。


马树山脱罪,是运气,是特例。全国还有许多"马树山"......


七、每个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都不可能不得罪人,工作中也不可能不犯错。如果公务员或退休公务员,都以马树山这样天女散花的方式举报(如果属实),领导干部还能开展工作否?


八、舆论为什么支持马?


1是恐惧感。


因为迁西公检法这个绿色通道办案做法,如果被效仿推广,老百姓将无法安居,更别说乐业了。


2是有罪推定县委书记滥用职权,没有证据就认定县委书记指挥抓捕,快刀快枪。


3是即使亮化工程和用人不当存在问题,也不一定全部是县委书记“功劳”,还可能涉及更高级别领导。


九、大部分领导干部也是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上去的。


在没有查清问题之前,不要主观定罪。


舆论起来之前,我们必须坚决支持马。因为马不安全,需要保护。舆论起来之后,尤其是已经引起高层关注,我们要冷静观察。


任何公检法个体、任何县委书记个人,在强大舆情面前也是弱者,都适用无罪推定,否则他们有冤情又要麻烦调查记者和律师辛苦了。


十、本案最可怕的刀口,最有杀伤力的刀口,全网没有提到。


这个最可怕的刀口,是什么?


那就是诬告陷害罪不成立之后,报复陷害罪可能成立。


最新原创

点击阅读

1、徐雪芬:级级献媚、层层失守---马树山犯罪是怎样练成的?2、徐雪芬:河北唐山马树山诬告陷害案,功亏一篑3、徐雪芬:上诉状 #胡必亮 to 北京互联网法院4、徐雪芬:诉讼天才胡必亮---上半场贪婪 下半场平凡5、徐雪芬:中国男人的危机6、徐雪芬:如何应诉北师大教授胡必亮网络名誉侵权案7、徐雪芬:姑姑救人并不可耻8、徐雪芬:也谈北师大教授胡必亮全网悬赏捉拿“侵权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徐雪芬:惨痛教训!迁西马树山案留下一个可怕的刀口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