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懂啊!这本书真的可以往烂了读!!

游小俞 学习那点儿歪门邪道 2024-01-26
今天文章字不多,但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个两分钟看完的方法,直接看红字或者加粗字体,也ok~

先插一句话,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加星标,有可能收不到推送。某些错过文章的朋友们在问,这里告诉你为什么。以及,为还能偶遇到的lucky朋友们鼓掌!

过去20年来,我发现可以促使一个人做出重大改变的唯一一个始终稳定且可持续的方法,就是从小改变着手。

我发现能带来持久改变的只有3件事:经历顿悟、改变环境、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自身习惯。

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先分析清楚多年来一直困扰你的原因是什么。既然你正在看这本书,那就说明你很有可能有想改变却未能改变的事情。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你做出改变呢?

大家好,我是小游。

今天推荐大家一本书很厉害的书,《福格行为模型》(底部点击“发消息”三个字,输入“福格行为模型”就能获取电子版啦)。


厉害的书多了——这本的出彩之处是极其出色的实用效果。内容不在艰深,而在指出问题的一针见血,提出策略的简单粗暴又有效,研究成果的源头和指导地位。


如果你想改掉某个坏习惯,逐步改进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完成人生某个阶段的目标,那么一定要将这本书看2遍(差不多了)


因为这是真正的“指哪打哪”,效果立竿见影。



一、为何最重要的前提是“不要自我批评”,这是鸡汤吗?


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一旦我们一件事失利,或是有一个缺点,我们的整个自我评价都会降低同时,在这个信息爆炸和崇尚即时反馈的社会中,效率成了最重要的事,不仅要成功,还要以最快的速度···


如果没达到,或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占下风甚至和过去的自己相比,“失败”和“自我批评”这些字眼就会出现。


但作者说改变的起源让一切变得不一样是从认识到:“你不等于你的行为。开始的。

因为对于行为的退却是由于自己的胆怯!胆怯不是实力弱的表现,胆怯是一种态度和预测。


但是“福格行为模型”只是一个模型——他不讨论一个人是否有“懒惰”和“眼高手低”这些消极评价,因为行为本身和这些毫无关系,目的只是:开启行为。



二、如何激发行动,立刻去做?


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能完成的能力 2.刺激的触发 3.完成的动机。

这三者缺一不可。


观察生活中每一个被坚持下来的行为,都不是空穴来风。以玩手机为例:动机很强,能力(容易做到)很强,提示(各种消息提醒)很强,所以这个行为最容易被坚持,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但要养成的习惯、要坚持的事和要做的工作往往是这样的:每天早上起床做40分钟的听力练习,动机很低,能力不足——那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以为要以“动机”为突破,但实际上它是最后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从来都是很稳定的一个数值。

正确的做法是从“提示”和“能力”入手,这是本书最重要的原理:
提示是什么?触发去做一件事情的提示。

比如每当钟声响起时就去整理书桌,
每当放学或下班前写一张便条放在口袋里提示回家要做的事情;


能力是什么?是完成目标的能力。(降低完成难度)
比如把手机放在枕边第二天当闹钟还要控制晚上不玩需要很高的自控力,那就把它放在客厅;

比如通常的目标是想去做什么(理想的一天),但特别的方法是改成:划定一个下限“至少完成什么就是很棒的”,或者完成“这一天没有做什么(通常是坏习惯)”。

这些都能带来微小的进步,和显著的改变

三、特别在哪?又有什么改变?

在于真实。我们看现在的畅销书,就会认识到他们其实在人为地划分“高效能人士”和“成功人士”与普通人行动力和效率的差别。这就造成了一种误区,那就是倒果为因——认为他们是通过高度的自我管理才达成的这些成就,但实际上日程恰恰是结果成就和日程并不相关

会将他们列得满满的日程表的那种自律搬到自己身上,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可能只能完成50%或60%。

但是他们能够完成是因为他们在企业管理上或者运动天赋上的成功吗?他们就是高度克制、完全不受低级趣味和欲望的支配去自然地、却反人性地工作吗?

在这些信息都不确定时,就激发了动机猴子(Motivation Monkey)。动机猴子诓骗我们设下不合理的目标。有时候它确实也能帮助我们发挥出高水平,但在我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却往往不起作用。

因为,无法产生行动——计划就在眼前,但是我们永远要费尽心思和本能作斗争,仅仅依靠不靠谱的意志力。

福格的作者讲过一些这样的例子,同样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们受困于手机的时间黑洞“你怎么这么没有意志力!”、

她们在婚后面对工作和运动能力的下降长久地沉浸在自我批评“以前你都可以?”···通过做家务和其他的体力劳动来分散自责的焦虑,利用药物来抑制自责和消极,以及强大的羞愧感。

这是真实的人。

作者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重要的现实:
那些事与愿违并不由于普通人和企业家禀赋上的差异,而是由于行为设计上出现了问题,预期出现了问题。

如果能够耐心观察自己的行为分析出行为的阻碍原因(一直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就可以从行为中找到突破口,而不是无用的自责和精神胜利法

什么能够让凌晨3点的我们安然入睡?不是空洞的“我曾有那些美好品质”和寄希望为“完整、全新的时间表”这些虚的东西,而是“我今天确实做了一点点,我也有做下去的勇气。”

四、成果与意外收获

1.手机使用时间降低,并且后续在动机层面都被削弱了。因为我在行为中增加了一个规则,就是在每晚固定的看B站视频之前必须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在单词界面不要被打断去别的APP。然后我就发现我的手机使用时间长恰恰是因为在背单词过程中总是去别的平台···,而背单词能背一天。单词集中背完了,就没有打开手机的合理理由和“牵挂的事”。

2.意外惊喜:在影响别人的行为的层面也有效,在和同僚谈小组作业时用“能让别人感受到成功”和“让别人去做想做的事情”作为驱动,参与度肉眼可见提高。(以前更多是一厢情愿,还觉得别人总是不出力)


有一些物质进入了你的大脑,
从那以后
你被永远地改变了—
有改变的勇气吗?
去看吧,
寻找我们的答案。

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关注▼
如果这篇文章为你带来了灵感或启发,就帮忙点个『赞』or『在看』吧,这对我非常重要,感谢!

end



分享喜欢是更好的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谁懂啊!这本书真的可以往烂了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