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之枭雄:曹操传》:努力还原曹操的历史原貌

随读随写 2019-04-10



作者: [澳]张磊夫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曹操传

原作名: Imperial Warlord: A Biography of Cao Cao, 155-220 AD

译者: 方笑天

出版年: 2018-9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218490

内容简介  · · · · · ·

数世纪以来,曹操以中国历史上最奸诈者的面目示人。另一方面,曹操生于秩序倾颓的汉末乱世,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他不仅自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引领了中国早期文学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任何文明中,都少有人能有如此才华、取得如此成就,能够在去世后仍如此受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

曹操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尽管曹操的大部分故事因敌人的诽谤以及数代后的浪漫主义热情而变得混乱不明,但其核心事实仍然可考;很少能有距我们如此遥远但事迹又如此清晰的人物了。本书综合陈寿编撰的官方正史《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释等史料,努力为我们还原一个最为接近历史原貌的曹操。

作者简介  · · · · · ·

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代及三国历史。

 

引言

数世纪以来,曹操以中国历史上最奸诈者的面目示人,他强力而有才,但却残忍、邪恶,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而在另一方面,曹操生于秩序倾颓的汉末乱世,并成为内战中的将领。他凭借着高超谋略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重建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政治秩序,他不仅自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还引领了中国早期文学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在任何文明中,都少有人能有如此才华、取得如此成就,能够在去世后仍如此受关注的更是凤毛麟角。

对于一个生活在距我们如此遥远时代的人来说,曹操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以及他自己的作品中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信息。陈寿编撰的官方正史《三国志》的成书时间离曹操很近,5世纪早期裴松之为其增添的注释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史料,其中的一些还出于曹操同时代人之手。因此,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史书,《三国志》及其注释中呈现出事件的多重面相,以及丰富的细节和观点。其文本经过官方认可,流传有自,而其中与曹操有关的大量史料为我们提供了全面阐释曹操一生的可能。

曹操生于汉代,终其一生都保持着自己汉臣的身份。虽然他声称自己拱卫皇室,但他的儿子曹丕终结了汉王朝,并追谥他为魏武帝,建立了与蜀汉、吴三分天下的政权。

曹操诞生于2世纪中叶,此时汉王朝已步履维艰。北部边疆常被侵扰,迫使民众向南迁徙,这进一步削弱了汉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并刺激了草原游牧部落南下抢夺。对游牧力量的战争耗费成为中央政府的沉重负担,而朝廷也因数位幼年帝王及摄政的外戚擅权而走向衰落。

159年,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被年轻的桓帝打破,他在宦官的帮助下覆灭了外戚梁氏,但他对宦官的喜爱之情与信奉儒家的士大夫发生了冲突。168年,宦官成功推翻在灵帝朝摄政的窦氏,确立起自己的权威,而朝廷与地方士族——这一传统的中国核心统治联盟——之间产生了裂痕,又随着对反宦官的士大夫的党锢而愈演愈烈。

184年,这些互相争斗的群体同时面临更大的威胁:试图毁灭旧世界并创造新盛世的黄巾大起义。虽然起义在一年内就被镇压下去,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并毁坏了以华北平原为主的中原腹心地区。与此同时,边疆地区持续的困境因西北爆发的战乱到达顶点,战事使部分地区脱离了国家掌控。最终,在189年,孱弱且奢靡的灵帝驾崩,导致京师洛阳一片混乱,年轻的士大夫屠杀了宦官,但却为边境军阀董卓创造了机会。董卓篡夺了政权并扶立新帝,关东联军起而反卓,不到一年时间,年幼的献帝就在战火纷乱中被扶上皇位,成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

这就是曹操诞生时的社会背景。他的父亲曹嵩是当权宦官曹腾的养子,并利用家财买来了国家最高的官职。曹氏家族不太被社会认可,但财富和权力足以掩盖他们非正统的家史,而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给了曹操一展长才的机会。他也幸运地拥有如此做的资本:父亲的钱财意味着他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并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进入国家基层官员的队伍;184年,他曾指挥军队镇压黄巾军;在三十岁前就被任命为高级地方官员。

189年,首都的政治形势溃败,曹操招募起一小支军队,并加入到反卓联军之中。他的资历虽不突出,却成功击败了一股游匪,并于192年成为兖州刺史,掌管黄河流域一块不小的富饶地区。曹操早年的境况可谓危难,也曾犯过一系列错误,但他幸存了下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196年,他控制了年轻的献帝,200年,通过艰难的官渡之战击败了主要对手袁绍。在数年之内,他就掌控了整个中国北方。

除了可以被视为经典性地运用《孙子兵法》的官渡之战,曹操还打赢了两场重要战争:207年对东北乌桓的战争、211年对西北军阀的战争;两者都是出奇制胜、激动人心的战例。但这些战役的光芒常常被他在长江中游赤壁之战的失利所掩盖,赤壁之战成为决定中国南北长达数世纪分立局面的大事件;但实际上,南北分立的根源是人口的变化——南方的人口现已足以与北方分庭抗礼。

虽然曹操因此没能重新统一中国,但他已在一片疮痍中重建起有活力的政府。他的政府,特别是其实行的屯田政策,给了民众在战火中重新生活的机会,他的都城——邺城也成为足以与之前的都城相匹敌的文化中心。他个人的诗作是最早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新式风格的作品之一,其子曹植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曹操的才华贯穿了他的一生:虽然财富和家族给了他最初的优势,但他取得了许多起点比他高的人不能达到的成就。他掌握了权力后求才若渴,并多次表达了自己对才能而非身份或德行的看重: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他是一名对阶级或家族没有特别兴趣,而只关注个人能力的统治者——他有众多妻妾,却在其中选择曾经的歌女为正妻。

除了他人编纂的历史文献外,曹操还留下了许多诗歌、诏令,以及一封自辩书。自辩书《让县自明本志令》是一份政治文件,诗作也是公开流传的,但它们显示出作者坚强的个性、自信以及胆气: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尽管曹操的大部分故事因敌人的诽谤以及数代后的浪漫主义热情而变得混乱不明,但其核心事实仍然可考;很少能有距我们如此遥远但事迹又如此清晰的人物了。本书即欲追寻传奇背后的历史,阐述这一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一位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改革家以及诗人。

译后记

中国历史是由一些人物所串联起来的,这是人的历史,也是围绕着人的周边环境所塑造的历史。三国故事就是如此。关于三国的故事贯穿着我们的童年、青年、成年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最初现象。这里有美人的故事,这里有英雄的传说,这里的滚滚长江,说尽天下故事。

毛主席在《浪淘沙· 北戴河》中曾这样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是一位英雄,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每个人心中的曹操又都不一样。一个曹操,各自表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质。如果说历史充满着启示的话,那么曹操就是这种启示的个人化载体,他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对于英雄命运、时代精神的期许,他穿越时代,又超越时代。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三国历史,后来又有机会在北大读书,以汉唐作为专业研究时段,因此,当刘东老师将张磊夫关于曹操的这部著名作品交我翻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与历史上的这位英雄形成了个人化的关联,也跟曾经影响过自己的三国故事达成了历史性的接续,这种感觉与期待给了我信心,要把这本书完整详实地翻译出来,介绍给国内的朋友。翻译的过程也是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各

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这里要特别感谢我所在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孙庆伟、李崇峰、韦正、陈冲、秘密等各位老师的帮助,感谢清华大学刘东老师的信任和江苏人民出版社王保顶、卞清波、王翔宇老师的大力支持,最后,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的鼓励和袁老师的学术指点。期待后续与各位朋友的交流,我的邮箱是fangxiaotian@pku.edu.cn。

方笑天

2018年7月5日于北京家中



仇鹿鸣《读闲书》出版:要沉潜,不要热闹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再版

平川彰《印度佛教史》出版:流畅连贯,平易近人

刘东《天边有一块乌云》出版:接着业师李泽厚继续讲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传出版:“在野党”必读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再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