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空气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 静说日本 2023-11-12

入秋了,东京的树叶也开始渐渐地转色。

我坐在咖啡馆里,望着窗外的秋景,忽然涌起一种伤感:2023年,就这么快要过去了。

人开始留恋岁月,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

咖啡馆不大,因为售卖正宗的牙买加蓝山咖啡,所以特别有人气。满满当当的二十几个座位,空无一席,却没有喧哗,也没有人接打电话。

书看得有点累,我便看人。

咖啡馆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眯眼品味的老者,还是谈情说爱的年轻人,大家说话轻柔,笑容含蓄,每一个言行都似乎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不侵犯到他人的空

人性都是爱热闹,但是咖啡馆不是居酒屋。居酒屋里可以嬉闹,但是,咖啡馆里不行。同样的一个人,因为场景的不同,他可以变换出不同的性情与角色。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词,叫“懂空气”。


懂空气”的日文写法是“空気を読む,在日本社会,几乎是一掌握的技能。是一种不需要言的沟通,便可以情境产生敏感知的能力。是在不打破和的前提下,与他人互的能力。比如,在会室里,当讨论到一个敏感的话题时,每个人都会不而同地停止言,这时候,即使没有人明,大家都懂得是话题了。

“读懂空气”,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社会的默契。没能种“空气”,很可能会马上成局外人,你可能不被信任,不被包容,甚至被视为是团队担。

那么,什么日本社会如此究“读懂空气”呢?

因为日本是一个群体性极强的社会,人从小就被教全大局,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之前。在这样的文化氛中,个人的行和决策都必他人的影响。懂空气,就是在不言之中体他人的尊重,集体和维护


比如在日本,当你与朋友面,即使他到了,他也不会直接不起”,而是会你久等了”。仅仅是一个道歉的表达,更是时间的尊重和感激。

“读懂空气”现为一种非言语线索的解能力。在高度重非言沟通的日本,一个眼神、一个手、甚至是沉默,都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在商业谈判中,方的非言语线索,往往比听懂他更重要。

空气的懂,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无不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你几乎听不到手机声,因大家都默是一个需要保持安静的空。在公室,你几乎看不到激烈的争,因大家都默是一个需要和的地方。

种文化下,个人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年一代的日本人开始探索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求个人表达的空。他们试图在不打破界限的情况下,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是一微妙的平衡艺术,是一次文化的自我更新,是一种情商的修炼。

然而,正如同一部精妙的歌需要演员们完美的配合,日本社会的和也需要每个人懂那份共同的空气。所以在日本,懂空气不了自己的社交生存,更是了社会的整体美感和秩序。


119日,我写了一篇《日本人的“边界线”》,试图解读日本社会的文化内涵。其实,中日两国,一处大陆,另处岛国,虽然同文,但是并不同宗。就像是中华文化,自汉唐之后接纳融合了元、清外族文化一样,日本文化虽源自中华,但此后不断融入欧美文化,已经演变出一种独自的韵味。如果我们用替代式思维的方式去理解日本社会,往往会有一种难解的困惑。

所以,当今天们试图日本人何如此究“读懂空气”时,我们也同样面临着是批判,还是欣赏的问题。

但是,我更多强调的是理解。

“读懂空气”的背后,是一种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的集体主的不懈追求。是一种细腻的社会感知,一种在群体中找到自我的方式,一种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片刻宁静的智慧。,也正是日本文化魅力所在

读懂空气,修炼情商,是一个社会实现和谐共存的人文基础。


——————————————


读一套书,知一个国家。


—————————————


如果你喜欢日本的威士忌,请到银座的威士忌博物馆走走,在那里一定能够买到你心仪的那一款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