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没必要喊打喊杀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6-19

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没必要喊打喊杀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一个普通人的突然走红,往往伴随着争议与质疑。

近日,凭借一曲《诺言》而一夜爆红的郭有才,便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他的草根背景、励志经历以及深情的歌声,纯真的爱情:

赢得了无数网友的共鸣,却也招来了主流文化圈的质疑与批评。



面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我们应当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与接纳这一文化现象。

郭有才的走红,并非偶然。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与真挚的情感表达,被算法选中,走进了大众视野。

郭有才够草根。

他10岁丧母,13岁出门打工,颠沛流离的生活满是辛酸。

郭有才够励志。

他白天直播,晚上卖烧烤,穷困潦倒之下依然坚持唱歌,始终不忘最初梦想。

郭有才够深情。

艰难困苦之下,他与女友苏畅不离不弃,真情相守。

他的人生经历、他对梦想的执着、他对生活的感悟,都通过歌声传递给了每一个听众。

正如下面视频博主所说,从他的故事中听到的是正能量。




这种真实与真挚,正是当下社会所稀缺的,也是许多人所渴望的。

因此,郭有才的走红,是市场与观众共同选择的结果。

虽然他的演唱水平就那样,但是他对歌词和演绎是最到位的,深得人心。

自然也就引起许多人的共鸣,正如下面博主所说:

听着他的歌,回忆自己的经历,很多人听着听着就哭了。




然而,郭有才的走红,也引来了所谓主流文化圈的质疑。

他们指责他“低俗”、“毒瘤”,甚至认为他“毁掉了一代年轻人”,要“打倒”他。

这种极端的言论,不仅缺乏理性与公正,也暴露了主流文化圈的傲慢与偏见。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排斥与打压。

郭有才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他代表了主流文化,更不意味着他的存在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他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主流文化的机会,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多元的社会。

面对郭有才现象,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接纳。

我们可以不喜欢他的音乐风格,可以不喜欢他的表演方式。

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存在价值。

他的走红,是市场与观众的选择,也是社会多元文化的体现。

这1000多万粉丝不是傻子,他们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在文章《郭有才们没什么错,穷人逆袭渠道太少了》说过:

网红经济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也是底层草根实现阶层跨越的另一种路径。

我们应该尊重这种选择,也应该尊重这种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郭有才现象背后的问题。

比如,网红经济的兴起,是否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如何引导年轻人正确看待网红现象?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但绝不是喊打喊杀。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简单地将郭有才现象归结为“低俗”或“毒瘤”。

更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对就业经济等方面的正向作用。。

“我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会让我感到那么伤悲。”


(郭有才《诺言》完整版)

总之,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没必要喊打喊杀。




热点导读


郭有才其实就是幸运版的胖猫


只有转账才能代表对一个人的爱意?


郭有才何以成为微博容不下的“毒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