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喜她终于离婚,究竟安的什么心?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6-19

恭喜她终于离婚,究竟安的什么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声音似乎总能迅速占据舆论的高地,但其中也不乏令人心寒的“恭喜”之声。

6月1号那天,她终于被法院判决离婚,流着泪说“我终于离婚了,孩子我也要到了”。

当一位饱受家暴摧残的女性终于挣脱束缚,获得法律给予的离婚判决时,我们听到的竟然不是对受害者的同情,而是对结果的“恭喜”。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更是对家暴现象的漠视与纵容。



小谢的遭遇令人痛心。

两年的婚姻生活,她遭受了16次家暴,甚至在怀孕期间也未能幸免。

她的前夫贺某阳,一个典型的表演型人格者,婚前伪装得完美无缺,婚后却原形毕露,对妻子施以残暴的殴打。

我在文章《成都的谢女士终于离婚了,结婚证不应成为家暴的“护身符”》说过:

每次被家暴后,她都会发出求助,妇联、社区、公安、市长热线.....

能想到的做到的都试过了,没有任何一个渠道能实质性解决她的困境。

公安接警后以家庭纠纷调解处理;找律师打官司,律师嫌起诉离婚时间长建议协商离婚。

到法院起诉又材料不全,就在补齐材料的前夜,她再次被强暴、被殴打,导致内脏多处不同程度受损,需终身带着粪袋生活。



更为可悲的是,法律上的“离婚冷静期”制度,在此时成为她自救路上的绊脚石。

这种制度的存在,无疑是对家暴受害者的另一种伤害,使得她们在寻求解脱的道路上更加艰难。

媒体的“恭喜”之声更是让人无法接受。

小谢用命换来的自由,本应是社会对她勇敢抗争的肯定,而不是对结果的简单祝贺。

请问,拿命换来的离婚,有什么好恭喜的?

这种“恭喜”背后,是对家暴现象的漠视与无知,是对受害者痛苦经历的轻视与调侃。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正在通过媒体的传播,影响着更多的人。

它让人们误以为家暴只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值得外界的过多关注;

它让人们忽视了对家暴受害者的救助与保护,使得更多的女性陷入家暴的泥潭。

殊不知,家暴并非简单的家庭纠纷,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是对受害者人身权利的侵犯。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谴责媒体的失声与无良,更应该反思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家暴问题的态度与认知。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家暴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暴的危害与严重性,提高公众对家暴问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家暴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受害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救助与保护。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与引导,避免媒体在报道家暴事件时出现失声、误导甚至冷漠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需要反思“离婚冷静期”等制度对于家暴受害者的影响。

这些制度在维护家庭稳定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家暴受害者自救路上的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确保它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恭喜”的背后,是对家暴的无视与纵容。

说句不讨喜的话:

如果下次的主角是你,你拿什么恭喜?

她的遭遇,不仅不该恭喜,甚至是法律的耻辱。


(婚前与婚后对比)


结婚前,她那么美好;结婚后,她这么糟糕。

用网友的话说,除了让姑娘们学会擦亮眼睛的鸡汤,我们更应该质问一句:

我拿什么热爱你,我们的法律!

所以,社会需要正视这个问题,采取行动,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让她们能够摆脱家暴的阴影,重获自由与尊严。

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家暴问题的态度与认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热点导读“打工人要休闲就得辞职”,董明珠究竟说错了什么?
成都的谢女士终于离婚了,结婚证不应成为家暴的“护身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