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享|“来不来”读书会第一期——你眼中的哈姆雷特

2016-12-20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来不来”读书会

1

你眼中的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

“来不来”读书会给你机会畅谈心中所想

如此自由的一个平台

来不来,还是个问题吗?


Let's make "to be or not to be" no longer that the question.



  2016年12月13日,由外语学院研究生会筹划创办的“来不来”读书会在外语楼115室迎来了首次活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场读书会以“你眼中的哈姆雷特”为主题,鼓励大家就原作中、舞台上和荧幕上的哈姆雷特形象大胆畅谈自己的看法,聆听“不同的声音”。此外,活动还邀请到了重量级嘉宾梁超群教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活动伊始,我们以“Kahoot!”作为暖场小游戏,进行了莎剧常识小竞赛,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游戏环节结束后,主持人邀请梁老师做了简单的开场陈词,表达了对本次读书会的期待。接着,博士研究生祁亚平同学和硕士研究生郭浩澜同学分别阐明了他们自己对《哈姆雷特》的看法,并提出来自己的疑惑。祁亚平说:俄狄浦斯王自身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的悲剧结局。而同理,哈姆雷特因为自身性格优柔寡断,而一再延后复仇,如果他果断一点,那之后的故事将是另一番景象。现如今,很多人对莎剧进行不同形式的改编,例如将《哈姆雷特》改编成越剧。这些戏剧改编,使得戏剧人物活起来,可以有效促进人们对于莎剧的理解以及莎剧的广泛传播。梁老师对此评述说:从血亲复仇到怀疑其必要性,这部剧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人文主义的发展。

  郭浩澜同学也就自己读莎剧的直接感受做了简短发言:莎翁戏剧有很多巧合的情节,虽说无巧不成书,但是仔细想想,其中还是有一些逻辑不通的地方。梁老师回答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多是改编,所以情节逻辑很多是不确定的,莎士比亚只会突出他认为重要的内容。文学概念有“怀疑悬置”(suspension of disbelief),就是在文学上我们假定“女巫”存在,而期待“女巫”之后发生的故事,而不会纠结“女巫”是否真正存在。我们关注的和真正重要的永远都是讲故事的人是怎样讲的,如何演绎故事才是功力所在,这也可以解释莎翁经久不衰的魅力。

  紧接着,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梁老师也一一做出解答。

问题一:上话今年上演了一出名为《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死了》的话剧,以《哈姆雷特》中两个完全不起眼的小角色的视角,重新讲述了这个经典故事。对这部剧您怎么评价?

答:这部剧很有名,它颠覆了文化传统。之前的戏剧都是帝王骑士英雄的历史,小人物平凡没有个性,而这部剧打破了神话,以小人物视角叙述了小人物的历史,给小人物以血肉,体现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也鼓励人们去大胆质疑,我们所读的究竟是“谁的历史”?

问题二:我不认为哈姆雷特的犹豫是缺点,可能他延宕的原因是他为了复仇成功而需要进行周密计划。您怎么看呢?

答:哈姆雷特延宕的原因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的人认为哈姆雷特是因为恋母而延宕。《哈姆雷特》如此著名,就是因为它留下了很多谜要后人来解读。不同人对谜题有不同的答案,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也会给出不同答案。与之相似,《红楼梦》从《金瓶梅》获得很多启迪,但《红楼梦》成为经典并且红学研究长盛不衰,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问题三: 哈姆雷特究竟是真疯还是假疯?

答:哈姆雷特其实是借疯装疯。实际上疯狂是死亡的另一种形式,肉体拒绝死亡,而精神无法承受压力向往死亡,此时的人便会疯狂。而剧中,“疯狂”正是哈姆雷特选择面对自己的方式。

  最后,第一期“来不来”读书会圆满落下帷幕。会上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无法一一道尽,所以屏幕前的你,下期“来不来”读书会一定不要错过喔!


撰  稿:王美琪

摄  影:罗逸文

图文编辑:罗逸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