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注】合肥,一座“每天都有故事”的城市

2017-12-06 合肥城管发布

   前几日,英籍资深记者穆迪在《中国日报》上撰文,由衷感叹:合肥,内陆创新新标杆;合肥,一座每天都有故事的城市。“没有理由不崛起”,“没有理由不成为新的卓越城市”。


 



全文阅读


合肥,一座“每天都有故事”的城市


(注:本文系根据China Daily 12月1日European Weekly第七版Hefei,the city‘where a lot is happening’编译。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缺水的国家来说,用更少的水来种植植物会是一个重大突破。


  昂科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位于安徽合肥中科大先研院孵化器的初创公司,正在让这一愿望成为现实。


昂科丰植物生长柜


来源:昂科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研发的一种薄膜,一旦罩在玻璃上,就能使光折射,这样,温室环境中的植物即用更少的水也能生长。而且,折射的光还能转化为电能。


  李明,33岁,公司合伙创始人之一。他说,合肥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试点城市之一,这对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为战略的一项成果,我们可以从研究机构获取资金,并获得管理企业的指导和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把这当作重要的机遇,”他说。


  2012年,李明、张帆新、刘文和颜如共同成立了这家公司。张帆新,37岁,是李明的中科大博士生同学;刘文,57岁,是李明和张帆新的博导兼投资人;颜如,36岁,负责市场营销。公司成立时,他们收到3000万元的风投资金。目前,该公司聘用人员达20人。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我们虽然从事尖端技术研究,但不懂企业运营,所以在这个孵化器工作对我们来说大有裨益。”



  合肥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作为合肥在该领域的领先企业,也在努力突破。


来源:合肥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为世界范围内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装配流水线,其中包括标致雪铁龙和捷豹路虎。


  最近,它打造了中国第一个机器人自动化全铝车身装配流水线,无需人力操作。


来源: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


  巨一自动化成立于2005年,现聘用员工1350人。过去的五年中,其研发资金在营业额中占比从6%升至10%。


  王体伟是该公司总经理兼最初的八个创始人之一。他认为,国家战略会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只要我们的技术继续走在前列,我们就能获得财政扶持。我们这样的企业,只有继续前进、投资未来。”他说。



  产业升级不限于未来技术,还包括传统产业。


  安徽合力是一家生产叉车的合肥企业,去年投放市场第一台自动化叉车,哥本哈根马士基集团下属子公司成为其第一家客户。


 来源: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马清风,合力叉车53岁的首席工程师,穿着与其他工友一样的蓝制服。他说,控制技术制高点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经过我们的努力,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叉车在人机交互和智能管理系统方面性能得到提升。”他说。


  “‘中国制造’战略让所有的公司都着眼提升自身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也有利于整个行业。”


  该公司坐落于合肥经开区,其研发资金达到营业额的3.6%,今年预计生产叉车10万台,其中出口1.6万台,而2016年的出口量为1.3万台。


  马清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是一名在合力叉车工作31年的老员工。他表示,公司的正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他说:“在这个行业,中国的市场是完全开放的,世界十大叉车生产商都在中国激烈竞争。”


  “长期以来,叉车市场都面临同一问题,那就是,产品同质化。所以,形成特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合肥巨一的王体伟,获得南非伊丽沙白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认为,对企业而言,搬迁到内陆省份可谓动力十足,特别是合肥这样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


  “合肥,虽不是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但生活比较舒适,房价也相对便宜。与一线大城市相比,我们发给员工的薪水也很可观。”


  合力叉车的马清风说,在过去的40年,合肥和合肥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这里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但现在,许许多多IT与其他技术企业在此生根发芽。这是一个‘每天都有故事’的地方。”


文字来源:《中国日报》

美工编辑:任中怡

责任编辑:卞雨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