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你很难吗?来,听为师给你叨叨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0-09-30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国关导师制  师生交流



2016年,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在16级本科生中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除了即将退休的几位老教授,国关全体54名教员中,有50名担任了本科生导师,通过抽签的方式,与120名本科生结成对子主要在发展性辅导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和导师进行交流,根据对2016级国关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双方交流频次和时间在全校平均水平之上。


老早就听说导师制好,要说有多好呢,咱也不知道,但咱敢问啊!于是我们采访了三位真实体验了导师制的国关学子,听TA们讲述三年来导师制下的点点滴滴。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学生导师一对一    



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肯定都有过关于学业和生活的迷茫和困扰,或是不知道找谁咨询,或是不想麻烦不相熟的前辈,又或是不满足于学长学姐的指导。而这些赶上了导师制的国关幸运鹅们,可以随时一对一地“骚扰”那些一般只在课室里见到的厉害老师们,向TA们疯狂取经,这就让人够酸的了。毕竟北大的老师们,个个都是稀缺的宝藏啊!


1.

>>>导师谈学习<<<

学习方面,导师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可不仅仅是解答专业问题这么简单。


以吴强导师为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他会指导自己的同学选课,指清学习方向,还会评点各门课程的优劣(也会偶尔排雷)。他的学生林贞子在大一时听从导师的建议,多选通选课,少选专业课,全方面地感受了北大的学习生活。



有不少导师会建议同学坚持学习英语或选修二外,为今后发展奠定更好基础。除此之外,每次学生写完论文或者其他作业,吴强导师都会收过来批改,真是不容易,不容易!


several months later...


很多时候,导师的研究也会成为学生格外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沈雨怿同学认为,刘海方导师对非洲的研究给自己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看到这里,可能就有同学想到一个问题——选了导师开的课,会不会很尴尬?尴不尴尬当然是见仁见智了,有的同学会能避免则避免,但如果导师教的是必修课,同学们也只能坦然面对这一“福气”,每节课乖乖到场、不迟到不早退。倘若你实在紧张,有同学建议,坐在第二排也能低调地专心听讲。



虽然看起来“管得很多”,但是导师们都不会特别要求自己学生的成绩,而更关注TA们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导师盯学习,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压力啦!


2.

>>>导师谈生活<<<

导师制的导师,可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导师、论文导师,TA们可以跟你聊到天南地北,暴露自己作为老师之外精彩的另一面。


吴强导师经常和学生聊自己大学时代的事,每到假期,都会忍不住问问放假的安排,还会给学生旅游的建议。听闻导师大学时代自行车旅行的经历,还真有一位同学心痒得按捺不住,说走就走,也来了一次自行车旅行,收获颇丰。学生也会把自己的有趣经历和导师分享,有时聊着聊着,就变成了一场年龄差颇大的驴友大会,想想都很欢乐。



此外,还有导师会分享自己的学工经历,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学工。这可和我们以为的“一心希望我们读圣贤书”的老师形象不一样!更不一样的是,各种生活细节,导师都在真心关心你。曾有一位同学在朋友圈吐槽期末季的秃头危机,刘海方导师竟然无比认真地在下面评论,传授自己的护发妙招,这也真是太可爱了!


来自导师的护发秘籍请查收.jpg


3.

>>>导师谈未来发展<<<

导师不仅是学习导师、生活导师,还是人生导师。不少同学陷入人生选择的迷茫时,总会收到来自导师的给力支持。


沈雨怿同学提到自己希望出国读研,刘海方导师就对这一学科的发展状况、师资特点和套磁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指导,不仅帮同学省了一大笔签留学中介的费用,还讲了很多中介都不晓得的知识。



导师不会只灌输自己的观点,也会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曾经,吴强老师认为学生毕业就应该继续读研,但是林贞子说明了日本大多本科毕业就直接就业的情况后,师生互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吴强老师也开始理解这位日本同学的决定。总之,人生的岔路口上,学生终归是自己做主,但需要帮助时,导师一直在身旁。



 导师制大家庭    



国关导师制不仅给了学生和导师一对一的交流机会,更棒的是,同一个导师指导的学生们,还能和导师一起自然地形成一个大家庭。


1.

>>>导师如家长<<<

日本同学林贞子说,日本的老师也会给学生以指导,但是不会介入很多,感觉有距离感;而国关的导师就像自己的家长一样,可能会经常介入自己的生活,但却让人感觉很温馨。


也正因如此,国关的这群幸运鹅们,每次在路上见到自己的导师,都像家人相遇一样。不会匆匆敷衍光速溜走,而会停下来认真地互相问候、寒暄几句。以往对老师的紧张感和隔阂都烟消云散,这才是师生相处应有的亚子呀。


V.S.


学生们和导师线下交流,要么到导师的办公室,要么到国关的咖啡厅,每次一般会聊两个小时左右。而且,大家注意了!吃饭、喝咖啡每次都是导师请客!有时候,导师还会邀请自己指导的学生到家里,一起包饺子、聚餐,真的就像亲人一样了啊。


2.

>>>同一个导师、同一个家庭<<<

导师不是只有一个年级的学生,也会同时指导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到学期末或者过节时,导师就会把大家都叫到一起吃饭“拉家常”,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习成果。这个时候,学长学姐也会向学弟学妹传递经验,相当于又多了好些“小导师”呀。



更令人艳羡的是,潘维导师会组织学生们进行春游秋游,而且还会邀请学院的其他老师加入,比如让雷少华老师作为大师兄参与其中。每出门一趟,导师们的反差萌就暴露不少!



此外,这个大家庭也有一个微信群,让所有人在线上随时交流。吴强导师的群名,就是“吴老师大家庭”,每到春节时都会发送新年祝福。刘海方导师还特意在过节时为大家写了很长的一段话,给大家诚恳的勉励。不知道有没有红包呢?



 


 



对国关导师制了解了这么多,

此刻就想问一个问题——

你🍋了吗?


一对一、一对多,线上、线下,国关导师制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关系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上受益,更在校园里收获了家庭的温暖。

真诚期待导师制在北大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行,大家,R U READY?


感谢受访同学:

林贞子(导师为吴强副教授)

沈雨怿(导师为刘海方副教授)

王子月(导师为沈青兰副教授)



 


采访、撰稿 | 殷金琦、邓倩如

制图 | 温雪琦

编辑 | 邓倩如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