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教学 | 屏幕背后——线上教学幕后工作实录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0-09-30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  在线教学的幕后



编者按

2020年2月17日,受疫情影响,北京大学正式开启线上教学阶段。线上教学的幕后,有一群工作人员临危受命,承担了大量紧急任务。本期内容,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来天平、教发中心王肖群、以及国发院教务陈柳利三位老师,记录他们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开展的工作。


01

2020年2月17日,北京大学按原定日期迎来了史上最特殊的“开学日”。从这一天起,北京大学校内所有课程都将暂时以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


而在这个日子到来之前,“2.17”已经在一群人心里悬了二十余天。

“在2·17到来之前”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


当时,刚到外地休假过年的王肖群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犹如2003年非典来临,当时正常的交通和教学都遭受了影响。学校很可能将依赖网络教学。”来天平所在部门见情况变化迅速,立刻向供应商华为、思科加急预定设备,同时向电信、联通购买带宽,以备即将大面积铺开的工作直播会议之需。

而与此同时,王肖群所负责的教学网系统则受厂家缺货延误影响,升级迟迟不得完成。“如果此时出现任何差错,会造成严重后果。”又等了2天,王肖群感到事态更严重,决定改签29号飞机,和家人一起回京。正在山西的来天平则是取消了原本要前往湖北探亲的行程,选择改签回京。包括他们在内的教务部、计算中心、教发中心等部门的许多工作人员,都陆续回到北京,开始了各自的十四天隔离期。

情况和王肖群预料的一样,“封城”三天后,北京大学作出了延期开学(返校)决定。1月28日下午,学校通过远程会议召开中层干部的疫情工作会议,部署全校教学管理服务部门及各教学院系讨论各级“教学应急预案”。1月29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发布《给北大同学的一封信》,正式通知全体学生延期开学期间不得提前返校,对选课、教学安排的调整作出预告;同时,教务部向各院系教务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管理的通知》。

正在老家过年的陈柳利收到这一消息后,通过远程沟通,与国发院本科教务办公室的同事共同制定了《国发院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并开始统计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

2月5日,学校发布关于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的通知,次日发布《北京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实施方案》。在此期间,包括陈柳利在内的许多院系教务老师承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配合王肖群所在的教发中心推进在线教学培训工作,直到2月14日,在线教学培训工作初步收尾。


2月17日,北京大学全校师生迎来“云开学”。


02

“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新情况。”


王肖群在采访中对自己当时的状态回顾道:“我对这次疫情,可以说是事前不知晓,毫无心理准备。”

但在她看来,相对庆幸的一点是,线上教学所需要的工作基础一直都在教发中心的规划中。尽管,这次突发情况给所有规划都一并按下了倍速快进键。

2015年,北大成立教发中心。由王肖群负责的教发中心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室承担着信息技术调研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新思路2.0项目、课件微课精课建设、教学促进通讯、机房运维与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其中,从北大教学网的升级改造、北大Canvas、在线课堂Classin、视频会议Zoom、易思3D虚拟演播Istudio都由王肖群负责调研引进,并且在全校培训应用推广。

王肖群接受北大电视台采访画面


从上学期开始,由于两位在编技术人员分别在国外和休产假,同时学校启动教学网软硬件招标升级、Classin系统对接改造以及北大Canvas引进培训工作,王肖群的压力骤增,长期处于连轴转的状态,白天处理科室事务,晚上撰写调研报告、招标书、培训方案等文书,经常忙到凌晨,同时也在线解答教学新思路项目评委及老师的问题。

而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在今年1月下旬骤然加剧。“虽然我们已有工作规划,从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提供北大教学网+在线课堂Classin,北大Canvas+Zoom两套带直播的综合平台,试用一学期。但由于疫情突发在春节放假期间,在线教学工作突然启动,迫在眉睫。”

王肖群按照事情先后顺序以及重要性,迅速做了应急规划。王肖群将整体准备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1.13-2.6)、在线教学培训方案制定(1.30-2.5)、在线教学培训组织实施(2.6-14)、平台数据对接导入调整(2.3,2.15-16)。

1月30日上午,王肖群通过网络会议部署疫情期间科室分工——由她本人继续全面负责教学网软硬件升级优化、Classin对接、Zoom对接,并且起草“在线教学及资源服务的通知”、“北大在线教学培训方案”;刚回国的陈飞负责北大教学网数据对接和数据调整;正休产假的赵柳婷负责北大Canvas课程创建和技术支持;李志刚起草北大教学网在线授课方案推介、主讲教学网培训;郭九苓监管网络教学指挥调度中心;杨公义负责服务器机房安全和应用更新;尚鹏杰负责教学网客服,热线和邮件解答。

1月30日-2月2日,教发中心起草发布了关于为全校师生提供在线教学及资源服务的通知、北大教学网在线授课方案推介、北大教学网与选课系统数据同步说明。

2月3日,教发中心通过视频会议,召开了中心全体员工会议,决定尽快开展教师培训,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室起草完成“关于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的通知,次日通过教务部征求建议。

2月5日下午,全校正式发布“关于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的通知。

王肖群曾经指导“教学新思路”培训


为了支持培训及时解答,王肖群临时创建“2020春季在线课堂classin教师支持”微信群,不到10分钟,第一个微信群500人爆满,之后又陆续创建三个,命名ABCD共四个大群。另外,还建了北大Canvas建课群、北大教学网建课群,六个群覆盖2200多人,几乎涵盖了80%的一线教师。

由于国内几乎没有大学发布过完整的在线教学实施整套方案,更没有一所大学真正使用了“在线教学”模式替代实体课堂教学,要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北大在线教学方案的安排和落地,对王肖群来说是一个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全新业务。在过去多年里策划新技术培训、教学新思路培训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王肖群在2月4日完成了在线教学培训体系的制定,以第一批次初级入门体系为例,分为四个模块,持续7天15讲27学时,提供直播观看、直播互动等公开培训形式。2月6日,全校第一批在线教学培训启动,共计1725名教师、2062人次在线参加。培训期间,王肖群及同事从7:00-23:00通过六个微信群及教学网热线、邮箱等方式提供在线答疑服务。


和王肖群一样面临着全新挑战的,还有来自计算中心的来天平。

1月24日,北大开始展开疫情相关信息工作。1月29日,应学工部需求,来天平团队接到了两天内开发完成“全校疫情填报系统”的任务。经过争分夺秒开发工作,最终,系统在2月2日正式启用,也就是北大学生如今非常熟悉的燕园云战“疫”。系统包括学生填报和学工部门统计管理两部分,填报内容包括每日动态、身体状况、是否到过武汉等具体信息。截止目前,已覆盖40个院系,每日有近2万学生填报。

燕园云战“疫”界面截图


紧接而来的另一项全新业务,是“教室直播课堂”的开发。开学前一周,计算中心张蓓主任提出“教室直播课堂”的形式。决定一出,计算中心包括来天平团队在内的三个团队共同合作,全身心投入,从硬件设备、软件、调试,性能测试、带宽、调试,再到联系老师,完成了七天内从无到有的任务。作为北京大学推介的第五种网络教学方式,“北大直播课堂”能够让部分老师摆脱技术的羁绊和困扰,无需额外学习任何IT技术,只要与以往一样地站在教室就能直播上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在线授课的燃眉之急。 

除了要提供疫情期间的特殊业务,信息化团队的另一项重担,就是配合全校各部门,将原有的线下业务陆续改造为线上支持系统。以研究生招生系统为例,为了保证数据的绝对精确和完整,来天平团队曾经耗费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打造了现在北大已经投入使用的研究生招生系统,从开发完成到如今,没有发生过一起信息错误。然而受疫情影响,这个原本稳定的系统也面临着新的需求,来天平紧急开发了学生线上复核成绩,而在过去,复核成绩则需要学生拿着纸质材料亲自到校申请协调。除此之外,还有网上出国审批、本科生电子成绩单等板块也需要更新,在来天平看来,“这些还仅仅是需求已明确的,还有许多待定的工作等待着我们”。这种需求导向的工作模式对来天平而言并不陌生,唯一特殊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时间的紧急。

2007年,北大毕业的来天平在国企单位工作一年后重回母校,马上投入北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一直至今。计算中心负责北大网络、信息化系统、微机实验室、高性能运作等内容。来天平进一步介绍说:“其中信息化系统分支很多,比如学生、人事、财务、房产、设备等,基本覆盖了学校的各个方面。我带领的团队一共七人,主要负责有关学生、教学等方面工作,从招生开始,学籍、出国、评奖、选课、成绩、直到离校都属于我们覆盖的业务范围,涉及单位包括教务部、研究生院、学工部、资助中心、就业、国合以及几十个院系所。”

事实上,不同于国内大部分高校采用外包的方式以满足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都选择独立开发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从计算中心部门的工作范畴来看,哈佛的校级IT团队800多人,清华是300多人,而北大在60人左右。具体负责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人员就更少了。”

从2008年至今,来天平带领的信息化团队建设系统已累计1500多种功能模块,有效代码量是200多万,而整个团队的规模是七个人。

来天平(左三)及团队同事合影


“我们的模式其实是一般高校都不具备的。除去开发任务,还要同时提供服务,解决同学、老师在内的各种问题,与业务管理单位的需求进行讨论甚至是‘吵架’。”来天平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办公室曾经一个月打坏一部座机电话,“但我们做出的系统在各个管理单位那里都有非常好的口碑。”

激烈的沟通模式对来天平来说已经成为习惯,在他的形容中,比起“同事”,团队与各院系教务老师等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战友”。来天平对身边这群战友,尤其是教务老师,抱有很强的同理心与敬重感。疫情期间,来天平有时会在深夜接到一些老师的工作电话,但他发自内心感到理解:“给我打电话比较晚的,一定是自己工作得比我还要晚。大家都特别忙,也是希望能够为了学生、为了学校,把事情做好。……像我们做的研究生成绩线上复核,有时候同学们只要鼠标点击几下,网线那头的教务老师就需要来来回回地协调很多遍,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非常辛苦。”


“基本上每天都是醒来就开始伏案工作,有时候到了吃饭时间,父母做好饭后,都会因为正在跟同事或者学生沟通而没法及时用餐。”

与来天平观察的情况一样,自从1月29日教务部向各院系教务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管理的通知》开始,直到开学第一周,陈柳利和她的教务同事们持续二十多天从早到晚连轴工作。

由于国发院本科生采用大一下学期在校内进行二次招生的形式,再加上国发院经济学双学位是学校规模最大的项目,在读学生规模在1700人左右,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背景不相同,教务办公室的工作往往非常繁忙复杂。本次疫情爆发的节点,恰值春季学期,面临本科和双学位的招生、毕业和日常管理,工作节奏高度紧凑。

在制定《国发院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后,陈柳利和同事迅速统计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前为每门课程配备充足的课程助教,组织教师和助教参加2月6日就开始持续进行的教发中心的线上教学培训,同时,教务老师自己也需要参加相关学习储备相关知识,以便给需要的任课教师和助教开设教学网账号,协助任课教师、助教解决在教学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陈柳利和同事还需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学校和院系在选课、教学、本科生科研、出访交流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且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及时调查了解学生的论文进度,随时关注导师对毕业生论文的指导情况。在开学前,国发院教务办公室就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本科生毕业审查,并且通知相应学生补选课程,但疫情期间,由于其他日常工作高度紧张,第二轮毕业审查无法太早启动,在手动选课结束当天,陈柳利和教务主任刘博谦老师紧锣密鼓地根据学生选课情况进行复审,“我们在手工选课系统关闭的最后一个小时内发现一名学生的本学期选课不符合要求,并及时通知她补选课程”




陈柳利给学生发送的微信提醒


在2月14日前,国发院本科教务办公室还为每一门国发院的课程都建立了微信群,并且通过石墨文档整理出来所有课程群信息,通过邮箱和微信发送给学生,让他们及时进课程群后,以便通过教学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跟老师和助教沟通。“微信群是我们给学生发送相关通知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本科和双学位学生每一级都有在读学生群,教务老师都在群里,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信息更新需求的迅速膨胀使得陈柳利和同事的工作量同等激增,“除去我们给学生群发的邮件以及通过微信和电话的方式联系的情况,国发院教务主任刘博谦老师在延期开学期间针对学生的咨询,有的时候一天之内单独给学生和老师发送、回复的邮件超过60多封。


03

崩 溃 时 刻


在线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推进,是谁也没有料到的。如同来不及训练的仪仗队被仓皇推上了接受检阅的广场,巨大的压力盘桓在每个人的头上。


2月17日,学校开启线上教学,北大教学网首先成为众矢之的。

由于北大两个教学平台都是1月份的新系统,定位也是教辅系统,在全校在线教学支撑的任务下性能表现并不稳定。上午十点左右,北大教学网无法承受三万师生同时在线登录的状况,系统瞬间堵塞死机,只能选择重启,一度中断服务三十分钟,引起师生大规模的恐慌与迷惑。

事实上,在开学之前,王肖群就在最短的时间内调用了大量人脉资源,迅速成立“北大教学网系统实施群”,群内包括Dell公司、BB公司、教发中心科室、计算中心等各方相关人员共22位,目的就是保证教学网和Canvas的试运行;为了升级系统、扩展性能,王肖群也已采取分步骤购买固态硬盘、内存的方式,满足应急扩充需求,原计划的二期升级工作将向网信办申请、完成需求书后进行,预计四月初实施。面对这场仍然超出想象的“灾难”,王肖群和同事在当天晚上再次紧急加购固态硬盘与内存,同时配合专业技术团队,时刻在后台监控系统、清除缓存。


第二场“大崩溃”在2月21日爆发。

按照学校计划,北京大学选课网将在当日下午六点开放跨院系选课。然而由于不明异常原因,网站登录陷入瘫痪,无法提供服务的混乱情况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早在2007年,来天平就开始带领团队一手开发了北大同学们口中的海淀赌场”——北京大学选课系统。“北大选课系统同时服务了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又涉及主修、辅修、双学位的区分,还有北医和毕业结业回来换证的学生,学生身份还可能叠加。再加上2016年学校大规模教学改革,新旧培养方案同时存在于选课系统中,导致一个本科生要成功选上一门课,通常需要完成三十多个条件的筛选。”在这样的难度背景下,来天平自己对目前选课系统的完成度还是比较认同的。

每年开学日——也就是选课网开放补退选的当天上午,往往是来天平和同事状态最为紧张焦灼的时刻。来天平一定会站在后台监控屏幕前,盯紧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真的紧张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我和同事们就在办公室疯狂跑上跑下,协调问题。”

在被记者问及此次选课网崩溃的原因时,来天平有些无奈:“这次的情况真的是意料之外。根据我们后台的数据,在跨院系选课开放时,登入人数非常少,只有第一天选课时的10%,后台数据库、服务器基本没有压力。事后我们团队想要找出原因,但由于当时的情景很复杂且不可复现,到目前还没有明确定位到具体的原因。

在过去,如果选课网出现问题,来天平团队往往能迅速定位到具体的问题,解决瓶颈,然而这一次,尽管团队在事后反复进行压力测试,也无法测出当天的情况。来天平坦诚地回应道:“我还是希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各方面都在不断优化,争取下一次不出现这种问题。”


 三

前有崩溃时刻,后有接踵而至的难题。

对来天平和陈柳利而言,毕业审查系统将会是他们未来工作中的一道坎。早在2016年,时任北大校长林建华提出本科生综合教育改革,实施新版教学计划,在此前提下,2020年毕业审查将面临相较以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需要厘清教学计划的变更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厘清主修辅修合并的变更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季,陈柳利手中的工作变得更紧张了。而在来天平看来,本科生毕业审查系统“由于存在逻辑上的迭代和时间上的穿插,导致在信息化方面提出了特别大的挑战。我们做信息化特点是,能说清楚的事情我们能做出来,但是往往都说不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要去做,这是给我们的一个挑战。


03

“沉得住气,才能做下去。”


忙。这是疫情爆发以来王肖群、来天平、陈柳利共同的工作状态。随着学期进度近半,绝大多数教师线上教学工作都已步入正轨,大家因“2·17”开学日而紧紧提着的一口气,都在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习惯的过程中逐渐安定下来。

由于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来应对特殊时期出现的种种突发情况,及时消化压力和调整心态尤为重要。陈柳利和办公室的同事们常常相互鼓励,“延期开学对我们来说确实有挑战,但遇到问题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方便教师和学生,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事实上,在接受采访的间隙,来天平曾经反复向记者强调一件事情,就是为教务老师正名:“有些声音认为教务老师的工作谁都能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他们所做的工作。但我觉得,教务员这份职业需要面面俱到,从学生到老师一一对接,同样的事情说无数遍。我认识很多同事刚来的时候脾气都是很好的,但反复熬上十多年,再好的脾气也有不好的时候,她们真的需要得到大家理解。”一直身处幕后工作的来天平,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充分的归属认同,一是出于对北大这份土壤特别的眷恋,二是满足于周围的工作氛围。在他看来,“这份职业只有沉得住气,才做的下去”

在这个层面上,王肖群和来天平达成了“老北大人”默契的共识。今年,王肖群将成为在中心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经历了从电教中心、现教中心再到教发中心的转变,对她来说,做好本职工作,需要“从小事难事做起,不断创新积累,不断反思改进,遇到任何状况,都能调整发展下去”,而她的职业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北大,为北大教育信息化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王肖群认为,疫情对线上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在线教育将不再只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而是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她相信,在北大师生正式返校开学的那一天,教发中心所开发的这套系统仍能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价值,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北大未来发展的教学新模式形态,在提升教育质量的道路上不容忽视。

“辛苦了,谢谢你们。”




受访者 | 王肖群、来天平、陈柳利

采访记者 | 赖钰

录音稿整理 | 张正涛、田艺萱

文字 | 赖钰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鸣谢计算中心、教发中心、教务部对本稿件的支持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