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跨学科 | 古典语文学项目:培养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人才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3-09-17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跨学科项目 古典语文学


一、项目简介


古典语文学项目,旨在从经典和语言入手,以跨学科方式培养文史哲考古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是北京大学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平台,由人文学部与元培学院共同建设,接收人文学部和元培学院本科一年级新生的报名。目前有“中国古典学”(内含“先秦两汉经典传习班”“敦煌与中外文明研究班”)、“西方古典学”(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研究)和“亚非古典学”(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研究)三大方向,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古典学教学体系,2021年被纳入首批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项目。在2022年最新发布的QS排名中,北京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classics and ancient history)位列全球第14、亚洲第一。项目2010年6月首次招生,项目已招收13届共317位同学进入项目培养,迄今已有10届共199位毕业生,近百之分百赴世界各地名校深造。


古典语文学项目师生赴法国访学


二、主要特色


1

跨学科课程模块

以“专业+项目”的全新组织形式,组建“跨学科课程模块”,落实嵌入式主辅修制。学生选修古典语文学课程模块,与各自所在院系主修专业课程进行跨专业模块组合,大学四年所修的总学分基本不变,但其内部课程结构已充分个性化。


2

跨学科人文教育

项目以古代语言和经典为基础,以解读与构建世界文明体系为使命,以中国的视角对不同文明传统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诠释中华文明的历史内涵与世界定位。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达到对“古典”进行综合整体研究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有“真功夫”与“新思想”。项目对学生的要求,被凝练为“工夫之养成,思想之锤炼”,已经成为古典班的学风。


三、专业和课程体系


古典语文学项目形成了三个专业方向(中国古典学、西方古典学、亚非古典学),并有跨院系、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各有24学分的课程模块。每个方向的课程模块分成三个层级,学术基础课为必修课,考虑到学生来自不同院系,选课时间与所在院系主修专业必修课可能有冲突,为此给学生准备了较丰富的同类课程供选择;另外两个层级的课程是开放课程,由学生和导师讨论后决定。每位同学最终所修的模块课程各不相同,灵活且有弹性,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1

中国古典学方向

(1)学术基础课与专题研讨课(8学分),包括:版本目录学基础、文字音韵训诂基础、古文字学通论、古籍阅读与整理实践等;(2)典籍精读课(8学分);(3)类型选修课(8学分),至少包括3个门类:文学艺术类、历史考古类、哲学宗教类。


2

西方古典学方向

(1)学术基础课(10学分),包括:古希腊语拉丁语课程、西方古典学导论或中世纪研究概论课;(2)西方古典文献精读课(8学分);(3)类型选修课,至少包括3个门类:古代中世纪哲学类、西方古典文学类、基督教文明史类。


3

亚非古典学方向

(1)学术基础课(10学分),包括:西亚历史文化通论、古埃及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安那托利亚文明等;(2)古典语言课(8学分),古埃及文明语言课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语言课程等;(3)类型选修课(6学分),其他分支语言选修课程,如古典叙利亚语、古波斯语等。


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支撑体系


项目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全方位育人为理念,在制度层面为学生的学术成长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撑体系。


1

加强规范导师制,引领学生发展

古典语文学项目每位学生可以在人文学部各院系自由选择自己的导师,主要帮助学生选课、规划学习目标,讨论论文写作思路。2021年该项目展开为四个分支(先秦两汉经典传习班、敦煌与中外文明研究班、西方古典学、亚非古典学),进而形成四个导师团,共37位教师担任“常任导师”,中国古典学的两个研究班还设首席导师。


2

成立跨院系的教学委员会,协调教学开展

跨院系的教学委员会由相关院系教学主任(院长)、骨干导师,重要事务由教学委员会与北大教务部协调解决。教学委员会还组织午餐会,每周五中午邀请年轻老师和同学们座谈,交流读书方法、课程学习、思想专题、校园生活等。

2019年古典语文学项目课程建设师生恳谈会


3

开展多样化的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化水平

古典语文学项目设有欧美名校的暑期学校访学计划、港澳台和日本大学交换计划支持学生出国交流交换。每年还不定期邀请海内外古典学一流学者到北大访学,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学理念。


项目学生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研读敦煌写本


五、创造引导性的学生成长体系


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造各类机会和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团队领导力。


1

指导学生编辑《北大古典学》

2016年6月,古典班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印行《北大古典学》创刊号,刊发的内容主要包括:导师访谈、项目同学的学术论文、古典班大事记。迄今该刊已出9辑,每辑10-15万字。这是北大本科生自行编印的一份纯学术刊物。


《北大古典学》本科生学术刊物


2

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学术活动

通过读书会、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活动强化学生学术发展和成长。古典班同学经常组织读书会或研讨会,如2018年同学们读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2015年召集举办“《孟子》与圆善问题研讨会”;2018年10月举办“首届古典语文学青年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高校的30余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该次论坛。2021年10月举办古典班第十届同学学年论文讲评会。


项目学生在国家博物馆研读善本


3

引导学生自主的班级管理

项目教学委员会为每届同学设立一位班长,每年设2-3位《北大古典学》主编,并为三届同学设3位学生助理。班长负责班级组织,包括组织学术会议、参观考察等;学生助理主要负责收集各院系与古典语文学课程模块相关的课程,并收集同学们的课程反馈,以及采编古典班新闻,并在古典班自己的公号“北大古典语文学”推送。


六、寄语



项目负责人

李四龙教授

希望同学们有志于世界古代文明研究,深入经典,激活思想,熔古铸今,构建中华文明视野中的世界文明体系,共同建设未来的中国文化。


毕业生感言

张诗淇

(亚非古典学方向,2017级历史学系)

对我个人而言,在历史学系的四年和亚非古典班的三年中,最大收获是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变得更加耐心平和,不焦虑也不执着于眼前的问题,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受益终身,总之亚非古典入股不亏!

程悦

(中国古典学方向,中文系2011级)

在古典班学习期间颇多获益。析而论之,至少有三。其一,提前选定导师,明确方向。其二,淡化学科分野,拓宽视域。古典班在打通文史哲等人文科学方面的努力不容忽视。来自各个专业和方向的同学齐聚于此,为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古典班也为同学提供了跨系选课的便利,这让我修习感兴趣的哲学方面课程成为可能。其三,提供教学资源,助力学习。

刘宇明

(西方古典学方向,哲学系2011级)

加入古典班,我感觉学习氛围活跃,但是并不轻松。在这里真的有特别特别友善的导师,特别特别知心的朋友,我觉得在这里才真正找到了久违的“北大精神”!可以说,古典班改变了我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轨迹:充实的课程安排,紧张的学业,与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的交流。




来源 | 北京大学古典语文学项目

编辑 | 陈一芃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