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科教改 | 新时代“俄语报刊阅读”教学探索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3-09-17

观 点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俄语报刊阅读


编者按

为促进北京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支持院系和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大学教务部于2016年开始开展了本科教改立项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了七期,涉及“人才培养”、“新生教育”、“课程建设”、“实践育人”、“教改研究”等多个类别,这些教改项目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北京大学整体教学水平提高,部分教改项目后来获得了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教务部特将近年来评审出的优秀结题项目案例进行汇总展示,希望这些教改项目的成果和经验能得到更好的示范和推广。

一、教改项目设计思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文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外语学科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被摆在了前沿和突出的地位。新时代为外语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机遇,寄予了更高的期许,也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培养“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构成新形势下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层面都有所变化和创新。特别是在今天,全球化和信息化的21世纪,大众传媒在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通过大众传媒学习外语是完善语言知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进行外语教学的重要层面。有鉴于此,与大众传媒具有密切联系的《俄语报刊阅读》课程也亟须丰富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


《俄语报刊阅读(上、下)》是俄语系针对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限选课程,是俄语专业的传统课程,该课程秉承北京大学“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培养宗旨和俄语系“治俄文,穷俄事”的教学理念,以俄罗斯比较权威的报刊、新闻通讯社所刊载的时事新闻、评论文章,以及我国国内重大会议文件和重要讲话的官方俄文版为主要阅读材料,并隐性穿插思政内容,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我们在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并做了初步的尝试和实践。


二、教改项目实施过程

新时代《俄语报刊阅读》课程改革项目自2020年立项以来,项目组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探索。


1.深化培养目标: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新文科”理念,并立足于外语学科的特点和基本任务,《俄语报刊阅读》课程制定了逐级深化的三层次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语言的化用能力,夯实语言基础和培养俄语应用能力是《俄语报刊阅读》课程最基本的任务,同时培养快速阅读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利用外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的另一重要任务是通过对大量俄文报刊素材的阅读,增进学生对中国、俄罗斯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从所学语言对象国的语料中洞悉俄罗斯本国国情、俄罗斯对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这三个层面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俄文报刊素材


(3)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语言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借助于语言的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帮助学生完善对高尚品格的塑造。对人才的培养说到底是对人的培养,因此,《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第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即是将对语言的工具性学习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才”和“立德树人”并举的目标。


2. 改革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我们借鉴以往教师的授课经验,并结合时代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筛选出14个涵盖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且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包括:


每个学期7个主题,严肃与相对轻松的主题相间,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且第二学期主题的总体难度有所提升,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每个主题授课时长为两次课,4个学时,主题内容的展开本着由浅入深,由短渐长的三步走原则,即关键词句带路——短消息辅助——长文评论为重分层次展开,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熟悉相关领域的词汇以及固定句式,另一方面有助于引领学生逐步提升理解文章、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完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在尽可能广地涉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主题、内容的同时,我们在语料的遴选上秉承“四结合”原则,即思政建设和授课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代相结合;中国和俄罗斯相结合;语言对象国和国际相结合。


3.1 思政建设和授课实践相结合

《俄语报刊阅读》课程遵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积极努力将思政建设落实于授课实践,以期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从教师自身修养的角度,坚持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为人师表、注重言传身教,不但“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树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选择能够坚定学生爱国主义理念,培养其家国情怀,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文章,例如,在“会议”主题下,选取有关十四五规划的文章:在“军事”主题下,增加有关中国阅兵,航母建造的新闻;在“经济与金融”主题下,补充对“一带一路”倡议近几年取得的成就,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报道。另外,在每一主题的关键词句部分参照中共中央发布的纲领性文件,以中俄文对照的形式给出中国就相关主题的明确立场和主张。通过这种有意识、有目的性的阅读材料遴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心怀家国,自觉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乃至世界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奉献精神。


3.2 历史和现代相结合

报刊阅读虽然关注时事,讲求时效性,但筛选语料时在关注内容“新”、“奇”的同时不忘回顾历史,需要挖掘每一主题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或具有代表性的“时事”新闻和评论文章。通过这种今昔对比性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时代的更迭对语言变化和评论视角转换的影响。例如,在“访问”主题下,选取对两国领导人具有划时代意义访问的报道,如1957年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在“外交与国际关系”主题下,回顾中俄两国的外交发展史,引入具有历史意义的“乒乓外交”等新闻;在“经济与金融”主题下,与学生分享中国建国70年来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的文章;在“自然灾害与事故”主题下,扩充关于历史上重大灾害与事故及应对的文章等等。


3.3 中国和俄罗斯相结合

《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的教授语言虽为俄语,但学习的主体是中国学生,因此,本课程悉力向学生介绍一些从中国立场出发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句的俄语表达,提供俄语撰写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以及相关主题下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希望在润物无声的资讯阅读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扩充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文化自信,为将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准备。例如,在“外交与国际关系”主题下,引入有关中国外交原则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如何站在我国立场之上翻译“一个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名称;在“医疗与疾病”主题下,补充关于中医的相关知识;在“教育”主题下,扩展有关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闻;在“科学与技术”主题下,分享有关中国领跑全球的5G技术成就的文章;在“文化与艺术”主题下,增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表达,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在俄罗斯接受情况的评论文章等。


3.4 语言对象国和国际相结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生们接触到的资讯信息是全方位和无国界的,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在选材时也需要关注国际大事,借此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俄语报刊阅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来源上,以俄罗斯新闻媒体为主,同时也适当关注其他国家和中国的俄文媒体,如中国新华社、人民网和理论中国网的俄文版。在阅读内容上,则不局限于俄罗斯一国,例如,在“选举”主题下,关注每年各国最重要的选举活动;在“科学与技术”主题下,选取各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在“医疗与疾病”主题下,回顾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及研究和医治的进展情况等;在“生态与环境”主题下,分享各国为环境保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在“体育”主题下,引入对全球最重要的体育赛事、事件的报道,以及新冠疫情对体育界的冲击等文章。


4. 革新教学方法

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还要求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两者缺一不可。在《俄语报刊阅读》课程中,主要采取“双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四兼顾”(兼顾文字与音像;兼顾阅读与讨论;兼顾教授与自主学习;兼顾课上和课下)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


5.调整考核方式

课程的成功与否,学生收获的多寡需要通过考核进行检验,考虑到授课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层面做了相应的调整。

在内容层面,以考察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为主,同时辅以对听、说、写、译能力的全面考察。

在形式层面,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动态地体现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每次课前学生们的新闻分享亦是考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良好契机。期中和期末测试则可以阶段性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过程性和终极评价相结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


三、教改项目实施成果

《俄语报刊阅读》课程改革两年来,项目组教师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收获了选课学生的诸多好评。


1. 学生评价

我们对俄语系18级和19级选修《俄语报刊阅读》(上、下)的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一共13个题目,其中客观题8题,主观简答题5题,涵盖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共有23名同学提交问卷,对《俄语报刊阅读》课程进行了非常积极的评价,客观题的平均分高,主观题反馈好,学生们对教学各环节以及教师的辛勤付出均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2. 修订教学大纲

我们在课程系统中对《俄语报刊阅读》(上、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俄语报刊阅读(上)教学大纲修改后

俄语报刊阅读(下)教学大纲修改后


3. 学生积极参与

1)学生们认真对待每次课的课前新闻分享,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新闻资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分享的ppt截图


2)17级学生在疫情上网课期间举办线上探讨,为课程建设献计献策;

学生线上研讨


3)18级精选14个主题的苏联时期的新闻和评论文章,做到“知古通今”,锻炼了材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参与照片


4)19级全班合力办报纸,充分全面展现了报刊阅读课程的学习成果。

学生合力办报纸


4.项目的影响辐射情况

《俄语报刊阅读》课程对《高级俄语(一、二)》、《俄语新闻听力》、《俄译汉教程》和《汉译俄教程》、《俄语写作》等几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为他们未来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将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积累较为全面广泛的文化知识储备。


四、改进方向

《俄语报刊阅读》课程是俄语系每年开设的常规课程,在教改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 教师备课任务繁重,工作量很大,虽然每周只有一次课,但为了筛选内容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新闻通讯以及评论性文章;

2. 短消息和长文的阅读量分配有时候把握不好,某些内容不能当次课解决问题;

3.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进一步加强,参与形式的多样性需要进一步丰富。

教改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对教学建设思考的结束,新时代的外语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一门“技艺”,帮助他们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外语教学所肩负的更重要的使命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是利用外国优秀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和人文精神。我们会持续更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环节,争取做到与时俱进,力争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汇相关领域知识,进而宽口径、厚基础地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人文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塑造符合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的高、精、尖的外语学科人才添砖加瓦。 


五、教改项目成果

1.关于制作冬奥报纸的报道,发表于《大学生》杂志2022年第6期,以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大外院人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Cdh3kIl5oQWDLHY_SkdOxA

2.关于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俄语教学》,2022年第2期。



原文作者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周海燕 王帅

图片来源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撰稿 | 钱羽然

编辑 | 苟钟月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