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召开混合式课堂重构项目教学研讨会

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教务部 2023-09-17

新 闻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混合式课堂重构项目


4月28日下午,教务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混合式课堂重构”项目教学研讨会在哲学楼201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马昱春教授分享关于教学创新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案例,生命科学学院王戎疆老师和人工智能研究院马郓老师分别作为参与“混合式课堂重构”试点项目的教师代表,介绍了课程建设的阶段成果,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陆俊林分别从院系角度介绍了项目推进实施的情况,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进行了会议总结及下阶段试点动员。



汪琼认为,教学是引学生入门并帮助其逐渐自知的过程,她通过Grow的SSDL(Staged Self-Directed Learning)模型引出教学创新是要在束缚条件下不断突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具有自我导向。她认为,目前混合式课堂重构的两个趋势是“学以致用”和“虚实结合”,要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促进学以致用,并通过改变学习空间、创造富技术学习环境构建虚实结合的学习场景。最后,她提出三点提醒,一是课堂重构并不仅限于课堂,要延展到课堂之外;二是融合的课程要有边界,对各种教学要求和限制要有合理回应,需有限度;三是多样化的活动需要评价引导,通过评价塑造学习行为、引导产出质量,只有公正明确的评价引导方能达成目标。


汪琼教授做报告


马昱春结合自己在不同课程、不同班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案例,生动讲解了实践混合式教学多年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她认为,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的需求和“习”的过程,要在师生双向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过程中需重视信息化工具的支持和学习情境的构建。通过混合式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前厘清概念、形成悬念,课堂上进行更好地思维引导,带领学生“重新发现”,同时注重习题和作业的设计和使用时机。


马昱春教授做报告


王戎疆介绍了在“动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中进行的混合式课堂设计,他通过学情分析定位了混合式课堂重构的目标,在传统动物学讲授的基础上,课程针对学生年龄和学习方式的特点,依托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优势,加入了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模式上实现中学向大学的转变,逐步建立科学体系和科学思路,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最后,他用“不忘初心、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总结了本次参与试点项目的三点教学心得。


马郓在“计算概论(C)”课程的混合式课堂中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的重构思路。针对“选课学生人数多、互动交流不足”的问题,新增分组大作业、利用在线问卷方式规范化收集问题,及时掌握学习整体态势,高效解答共性问题;针对“基础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建设慕课,将基础知识的强化教学和拓展知识的引申教学由线下改为线上,通过客观题目评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推荐不同的在线学习内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将一些难度较低但步骤较为繁琐的真机操作演示通过微视频发送给学生,由学生在线观看学习、自行操作。他通过问卷等方式对改革成效进行了评估,认为本次改革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戎疆、马郓介绍

“混合式课堂重构”设计和实施情况


王世强认为,混合式课堂重构是多个维度的混合,是在线学习与线下讨论的混合,是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的混合,是课程学习与创新实践的混合。通过此项目,推动了老师们对传统教学进行反思,进行了新的课堂重构和设计,“听课、复习”转变为“预习、讨论”,“听课、实验”转变为“理论、实验、讨论、设计、实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问题导向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陆俊林介绍,2022年秋季学期学院参与“混合式课堂重构试点项目”的课程共计30门次,选课人数2495人,覆盖了公共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和公选课等多种课程类别,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多数学生认可改革效果。学院将继续大力支持项目实施,积极组织相关的教学研讨活动。


王世强、陆俊林介绍

“混合式课堂重构”院系组织情况


刘建波最后强调,在新时代下,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遇到严峻挑战,“混合式课堂重构”重点在于课堂重构,要面向未来,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做好加法和减法。感谢两个试点学院的组织,希望能够继续通过课堂改革强化课堂实效,也希望其他学院加入到该试点项目的改革行列中。


刘建波进行总结




背景介绍


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教务部在2022年7月启动了“混合式课堂重构”试点项目,旨在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探索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强化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对课程授课的有效参与,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构建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此项目以院系为主体参与,院系负责遴选一定数量的本科课程进行改革,并组织教师参加交流研讨及课程建设各项活动。第一期试点项目由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参与。




编辑 | 陈一芃

来源 | 北京大学新闻网


推 荐 阅 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