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教材(含案例展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课程思政案例指南》

Science Press 科学EDU 2024-04-10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课程思政案例指南



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刘元法  傅莉莉  主编

书号:9787030745064

定价:69.80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向全国高校食品学科院系发出了成立“全国高校食品学科党建联盟”的倡议,意在搭建“共抓共建、共享共融”的食品学科党建交流平台,共有58所高校食品学科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一起携手共建联盟,探索新时代食品学科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作为联盟成立的重要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食品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联盟共同发起食品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活动共征集了28所高校97个案例,本教材选择了部分借鉴和参考意义比较显著的优秀案例进行了编写,旨在为食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01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需求,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按照“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工作要求,深入发掘和提炼食品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牵头组织,全国各食品院校积极参与编写而成。编写人员力求将课程思政改革的精神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度结合,努力将理论体系转化为能具体操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形成一部可参照、可执行的食品类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部分案例配套精讲音频,供读者参考。

读者对象

本书不仅是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的新型教材,还可以供相关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和改革时参考使用。




02

作者简介


编写委员会名单






03

案例展示


案例一


破解“美味秘方”的“香料院士”孙宝国


2015年,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院士带领的“食品添加剂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的优秀创新团队奖。其还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获得这一殊荣和孙院士多年来的坚持与始终如一的付出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食品香料主要依赖进口,其价格堪比黄金,如代号分别为030和719的香料,每千克价格分别高达9万和14万元。当时已从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前身)毕业留校的孙宝国决心攻克这一难题,从“030”开始研究。孙宝国经过多年努力,先后在1989年与1994年攻克“030”与“719”香料合成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仅能生产此类高档香料的两个国家之一,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此外,90年代中期,孙宝国从《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得到启发,带领团队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采用“肉源”原料和生物酶解、水中炖煮的生产工艺,制造出天然肉味香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肉味香精的生产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案例实施与教学反思:通过在食品香精与香料章节中引入孙宝国院士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与知难而上的事例,使学生在了解我国食品香精香料发展历史的同时,培养其在研究科学问题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并通过不断努力,为国家食品产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的相关政策和理念有机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己任,具备强烈的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成为食品领域的高科技创新人才。



案例二


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运送青霉素菌株回国


樊庆笙在美国攻读细菌学的时候,正逢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认识到我国对青霉素的巨大需求之后,樊庆笙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渥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携带费了很大力气搜寻的三只青霉素菌种辗转回国。由于当时在战争期间,回国之路异常艰难,为了避免日军的袭击,樊庆笙坐船绕道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进入印度洋,历经5个月的艰险航程,到达印度孟买。他又换乘火车经加尔各答到达利多,再搭乘美军运输飞机,沿着当时全世界最危险的“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终于在1944年6月平安到达昆明。整个过程绕过了大半个地球,但再遥远的路途也阻碍不了樊庆笙的归国助力之心。归国后,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带回的三株菌株,我国终于成功制备出了青霉素,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生产青霉素的国家,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案例实施与教学反思: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同学们早已耳熟能详,从中也学习到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而我国青霉素产业发展过程中其实存在着更加曲折动人的故事。开始进行这部分课程思政内容时,先引导同学们谈谈对青霉素的认识和青霉素发现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会得出青霉素的重要抗菌功效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往往同学们只听说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却对我国青霉素产业的发展知之甚少,由此引出“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的故事。


正是像樊庆笙一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批又一批中国科学家奋起直追,为实现中国健康梦、富强梦而努力奋斗,才使我国快速成为世界抗生素生产大国,维护了人民的健康,我们应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本案例在提升同学们的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能够顺利生产出青霉素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樊庆笙带回的三株青霉素菌株,这也体现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意识到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是报效祖国的重要保障。通过该教学案例的引入与学习,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



案例三


纷美包装演绎发展传奇


瑞典的利乐包装曾牢牢垄断着全球90%以上的无菌包装市场,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曾高达95%。利乐攫取了每盒利乐包装牛奶利润的3/4,而且推动了常温奶在乳业市场上的盛行。纷美包装的前身是山东泉林纸业集团于2001年组建的无菌包装车间。2003年,企业家毕桦和洪钢先生敏锐地洞察到发展前景,重组为泉林包装有限公司。至2016年,纷美包装已经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蜕变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二的液体食品无菌包装材料供应商。目前,其全球市场份额占到2%~3%,国内市场份额也已增加到近15%,打破了利乐长期以来在无菌包装领域的垄断。


案例实施与教学反思:发展才是硬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通过纷美包装的发展传奇案例,引导学生好好学习,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实践的基础上搞好科技创新,谋求发展,毕业后利用自己的学识为民造福,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真真切切地贡献力量。



案例四


油脂浸出技术的奠基人:刘复光教授


我国在油脂专业设立时没有油脂“浸出”这个专业名词术语。如沿用化工单元操作中“萃取”一词,显然不够确切达意,不适合用于油脂工业领域。刘复光教授(无锡轻工学院)经过深思熟虑,率先翻译成“浸出”一词,同行们认为简洁达意,易读易记,得到肯定,于是“浸出”一词就成为我国油脂学科中富有特色,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专用名词术语。


刘复光教授是我国第一座弓型浸出器的研制设计者。他结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自己亲自设计建设了1吨/日规模的弓型浸出器中试工厂,在当时新建的无锡轻工业学院极其困难简陋的条件下于1960年秋建成运转,为在我国推广油脂浸出法新技术和培养技术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弓型浸出中试研究成果,扩大设计50吨/日弓型浸出器,采用丙酮作溶剂浸出棉籽预榨饼生产脱酚脱毒的蛋白精饲料,于1969年在南通唐闸油脂化工厂投产,其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也为以后混合溶剂浸出和环型浸出器的研制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在此基础上刘教授于1979年又率先在南通三余油厂研制成国内第一台50吨/日环型浸出成套设备,建立了第一座“大豆浸出气流闪发脱溶工厂”,为大豆的深加工和植物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并给食品工业提供了基本原料。从此,环型浸出器成为我国油脂工业中广受欢迎的重要浸出设备,为全国应用推广浸出法制油新技术、新工艺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复光教授所主持的国家“六五”科研攻关项目“棉籽蛋白饲料扩大中试生产的研究”“菜籽去毒制取饲用粕的中间试验”和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混合溶剂脱酚制取棉籽蛋白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并分别在江苏省南通、东台等地转化为工厂化生产,成为油脂工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主持的30吨/日大豆闪蒸脱溶工艺设备中试项目于1984年通过江苏省科委技术成果鉴定,并在山东省临沂油厂转化,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条大豆低温脱溶生产线,开启了我国低温粕生产先河。



案例实施与教学反思:刘复光教授为新中国成立后归国的留美博士,与那个时代回国的留学人员面临的问题一样,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通过在油脂浸出部分结合具体知识点讲述刘复光教授的事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于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有重要意义。



案例五


G20杭州峰会国宴菜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担负着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重要职责。G20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在我国杭州举行。本次峰会招待各国领导人的国宴菜单也备受关注,需要考虑到中西方饮食差异和饮食禁忌,还要展现出浙菜系的饮食特色。G20杭州峰会国宴上以精致的杭帮菜为主,其特点是轻淡适中,选料精细,因令时鲜,多元趋新。本次峰会的菜肴在食材上多选用杭州当地知名的鱼、虾、河鲜、菌类及茶叶等,营养丰富,做法考究。特色菜品有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化童鸡等,这些菜品大多是杭州历史名菜,但又融入了一些新的烹调技巧,显得更富有时代气息,国宴上同时还展现了中式餐具的精巧雅致,给各国领导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中国传统饮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及认可。



教学实施与反思: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包括饮食文化,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的重要保证。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立德树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校的“生命线”。本课程教学中以G20杭州峰会招待各国领导人的国宴为例,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理论培养的同时,积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饮食文化”课程本身就是论联系实际,而以G20杭州峰会国宴为例,将课程理论与思政教育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对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04

目录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05

购书链接


京东

当当网




更多教学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学EDU


近期文章:

1、【科学出版社】2023年精品教材“云书展”
2、立足前沿,兼顾理论与应用 |《经济学前沿研究方法》

3、喜报!科学社235种图书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

4、润物细无声,精图绘物理 | 《物理光学基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