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又廷新剧,我妈爱看我不爱

毒Sir Sir电影 2023-12-14

最近,来了部大戏。


医疗剧,央视、腾讯同时播出。


后台很“硬”。



卡司不俗。




问心



7号上线以来,央8黄金时段收视率接连破一。


多日蝉联全频道收视率冠军。


△ 数据来源:酷云数娱小程序


看起来表现不错。


可再看网播数据,却是另一番景象。


截至11日,对比央视直播关注度的5个日冠,该剧的腾讯热度仅有2次日冠。



热度峰值26580(截至11日),总体来看,逊于并未大火的《西出玉门》,与大热剧《长相思》更是相去甚远。



在更能直观反应关注度和讨论度的微博热搜榜上,也颇为冷清。



收视高,热度低。


台播和网播效果差距不小,意味着这部剧获得了更多“客厅观众”的青睐。


也就是说,中老年群体比年轻人更爱看。


《问心》的一头热,一头冷,并不是孤例,在年年有重磅的医疗剧门类里,它甚至已经是表现相对均衡的一部。


5月播出的《白色城堡》,拿下二十多个卫视直播关注度日冠,可猫眼热度始终在第十名左右徘徊。


去年的台网联播剧,央8黄金档的《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亲爱的生命》《谢谢你医生》,收视率均破1,但网络平台热度数据都一般。


登陆北京卫视的《促醒者》,开播10天有9天登顶了酷云直播实时关注度卫视榜,但腾讯视频历史最高热度仅为21513。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




01

医疗剧,年轻人本该更喜爱


医疗剧是舶来品。


70年代起,美剧里,医疗剧与警匪剧、律政剧和媒体剧并列为最受关注的四类行业剧。


行业剧,受众群体本就是能与之产生更多共鸣的年轻人。


一方面,是年轻人几乎能与上班族划等号,大家更能与故事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就医疗剧而言,其中会涉及大量医疗专业知识,信息量更大,门槛更高,更容易被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接受。


美剧常青树《实习医生格蕾》能奇迹般走过19季,靠的就是牢牢抓住年轻人的心。


这部剧在2010-2011年的播出季里,总收视率在全美所有节目中仅居第31位。


但它在18-49岁年龄段的观众群体中,收视率却高达第9。


在播出的近20个年头里,它在这一年龄段观众群体中的收视率几乎稳居前十。



专业,是优质医疗剧的基础,也是医疗剧能够好看的前提。


医生抢救命悬一线的病人,团队协作,用知识和经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断试错,在紧要关头做出决定生死的决断,天然会带来强烈的戏剧感。


《豪斯医生》的每一集里,都会展现男主角和他的团队们依次排除错误病因,找出疑难杂症问题所在的过程。


有一集,他们一一否决了癫痫、脑瘤、脑损伤、脑血管炎,最后认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猪肉绦虫感染。



这正是一个数次反转+意外结局的故事,其悬疑感不亚于一集高智商犯罪剧。


另一方面,在医院这样一个封闭的场所里,繁忙、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制造有张力的关系和激烈的冲突。


来自同辈的竞争、上下级的push。


格蕾和其他实习生刚入职,医生就告诉他们:


你们将被逼到临界点

环顾四周,向对手打声招呼

你们之中有八人将被调往较轻松的科室

五人将在压力下崩溃

两人将被要求离开

这是你们的起跑线,你们的竞技场



‍这不就是医院版“大逃杀”吗?


也来自于复杂的医患关系。


医生和病人、患者本是陌生人,可有些医生几乎能够决定病人的生死,这是远比一般人际更有烈度的关系。


也因此,不管是偏肥皂剧的《实习医生格蕾》,如悬疑剧般的《豪斯医生》,讲述自闭症医生特殊经历的《良医》,侧重于塑造行业“宫斗”的《白色巨塔》,还是展现普通医生秘辛的《疼痛难免》。


都是至少有医生的救死扶伤,和人际关系两大主要线索构成。


医疗剧,不管是可看性,好看度,都该是对年轻人友好的一类剧集。



02

国产医疗剧:洁净里的道德泥潭


对比国产医疗剧,和外国的优质医疗剧,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我们的医疗剧不管拍什么,由于总有大面积的洁白和高亮的灯光,视觉上总会给人带来高度的洁净感,和特别明亮的感觉。


亮堂堂的走廊、采光很好的办公室、会议室、手术室……


你很难找到一个关灯的房间,一个阴暗的角落。


医院里,总是干净的、光亮的、白生生的。


即使有光影的变化,总体来说也讲究透亮。



可其他医疗剧里却不一定。


同样都穿着白大褂,都刷着白墙。


《豪斯医生》里的医院时常有种惊悚感,拉上的百叶窗,不总是常开的灯,让整体氛围偏幽暗,暗合着男主角奇怪的性格,和来这的病人往往要在鬼门关里走一遭的命运。


《实习医生格蕾》里的灯光和色彩更日常,这个长寿剧集讲述着格蕾由实习生成长为普通外科主任的成长和改变。


《疼痛难免》看起来也偏暗,你会在这看到无休止的加班、大量低效的工作、难缠的病号和看不到未来的事业。



当然,我国的医院里的确哪哪都很亮堂,这是写实。


可当大面积的光明、洁白成为一种象征,便直指国产医疗剧的症结所在。


《问心》其实有亮点。


金世佳饰演的男主林逸,不那么讨喜。


他是东立医院心脏中心的空降心外科副主任医师。


天才医生,年轻有为,胆大心细,对权贵不卑不亢,对工作一丝不苟。


能力很强,性格缺陷也很大。


他恃才傲物,眼里不揉沙子,对谁都是火爆脾气,初来乍到,就接连因误会和其他同事产生矛盾,还因为态度不好遭遇患者投诉。



赵又廷饰演的周筱风,是心脏中心的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学科骨干。


内向、温柔、耐心、尽责,业务能力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做事周全,受人尊敬和爱戴。


可一上来,就牵扯进了一起医疗事故。


一位男主不完美,还在评论区招了不少骂,一位职业生涯上有争议,这样的设定在我国医疗剧里算是小小突破。



剧情也并非不好看。


比如,那次医疗事故是这样发生的。


林逸在街上偶遇一位有心梗前兆的大爷,好心把他送到了东立医院, 正好是周筱风接诊。


周医生发现老爷子的检查报告有问题,再三劝说他接受进一步治疗,老人却坚称身体很好,完全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在明确知晓了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害后,老人仍拒绝继续就诊并签下了知情书。


这时,周医生另有一位病人突然情况紧急,他便嘱咐老先生等一会儿。


老先生见他离开,偷偷回家了。



第二天,就心梗发作,倒地去世。


患者家属闹到医院:老人明明已经来了,你们为什么要任他走,为什么不对他多加留意,老人的死是不是医院的责任?


然而,从流程规范上看,周医生的处理并没有错。


家属觉得,医生就应该像24小时保姆一样,时刻盯着病号。


可病人也有看病与放弃的权利,并且,就这位老人的情况来看,监护他并不属于周医生的职责。


他所在的部门是急诊,他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留给不配合的病人。

这就造成了道德与现实上的两难。



看下去便会发现,剧集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两难选择推动的


有一次,是来了一位急需要做手术的危重患者。


按照流程,必须先给她做一项检查。


可当时,患者的病情一分钟都不能多耽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那项检查做下来要半小时以上。


林大夫靠经验判断自己能够在不做检查的情况下完成手术,遭到了其他所有人的一致反对。


最后他力排众议,进行了手术。


手术顺利完成,可他的冒险却没有被原谅。


这一次的两难,是危急情况下,该循规蹈矩打安全牌,宁愿失败也不能出错,还是剑走偏锋搏一把的两难。



后来,两难的抉择来到患者家属身上。


年轻女人生命垂危,治病需花大几十万的医药费。


她老公不愿意家庭被她拖垮,要狠心放弃治疗。


最后,是当年被她背弃的父母过来,交上了费用。


这一次的两难,是理性和人性的两难。



……


每一次,都能引发思考,也有足够的戏剧张力。


可仔细看看,又有不对劲。


故事围绕医患展开,但每一次冲突本质上都没有离开对道德的讨论。


所有的两难,从某种程度上,都是道德的两难。


也因此,这其中的戏剧张力与一般家庭剧中的抓马情节并无本质区别。


婆媳关系、情感关系、家长里短,这些“客厅用户”爱看的故事,不正是看看谁更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吗。


另一方面,尽管塑造了种种医患困境,对于真正的问题又隔靴搔痒。


老人不听医嘱擅自出院,有普通大众医学常识不足的原因。


因为医药费贵,被丈夫遗弃的女人,背后是用工单位不依法缴纳医保社保和赔偿,也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不到位。


这些,在剧里都没有展开。


同时,两位男主,别看各有缺陷,本性上都是道德水平极高的人。


林逸,街上偶遇一位有心梗前兆的陌生老人,就能二话不说,亲自送他到医院,还会留下联系方式,持续关注。


周筱风,在发觉这位老人偷偷离院之后,会嘱咐同事和他联系,还会在联系不上时,报警找人。



这两种行为,显然都超出了普通人的力所能及,和现实中一位真实医生的职责范畴。


在洁白、干净的国产医疗剧场景里,主角们总是超道德的。


比如林逸,会理所当然地指责周筱风,没有尽责对那位老人做好监护,尽管这并不属于周医生的责任。


也会宁愿堵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搁置正常流程,为病人做手术。


比如周筱风,任何时候都任劳任怨,不会对病人和同事流露出一丝不耐烦。


他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他们不仅是角色,而且是榜样。


因此,国产医疗剧总摆脱不了说教的主旋律感。


医生们看起来也个性分明,但仍然很不真实。


似乎,所有国产医疗剧都只有一个主旨: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而满眼的白色又为这份神圣加了层圣光。



03

国产医疗剧“并不需要”的品质


医疗剧为什么受到很多观众欢迎?

其实无非就是两个词:“专业”和“人性”,这是从1994年《急诊室的故事》就建立起来的标准,也是这么多年来,一条屡试不爽的法则。

但。

这样的模式,似乎从不被我们重视。

先说“人性”——

前面我们说国产医疗剧的医生看起来不真实,那么好的医疗剧应该是什么样的?

《实习生格蕾》。


作为早在2005年开播的剧集,它的叙事策略在今天看仍然时髦。


首先,它是一部“大女主剧”,并且,女主角格蕾和第一女配角克里斯蒂娜都突破了惯有的社会标准里对女性的框定,甚至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女孩”。


一开头,就是格蕾和酒吧里认识的陌生男人一夜情后的清晨。


面对男人明显的好感,她退避三舍,她甚至都记不得这个男人叫什么。



她聪明、冷静、理性,不相信世界上存在着绝对的标准和规则,认为自己做一件事的正确与否不该由他人决定。


她的一夜情对象,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


可两人恋爱时,男人还是已婚状态。


她这样形容对工作的热爱:


那种感觉好爽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吸毒



——无关身为“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道德、远大抱负。


仅仅是爽。


她最好的朋友克里斯蒂娜是和她同期入职的实习生,野心勃勃,目标明确。


在竞争中,能大大方方表示自己想要赢。


以至于一开始,她显得激进、功利、不近人情。


《纽约时报》称赞,在美国电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她这样有事业心和决断力的女性角色。



尽管在当下,女性视角和多元种族的叙事已成潮流,可在18年前,这种选择不可谓不大胆。


是的。

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身上,本就带有其他职业少有的光环。


可这些优秀的医疗剧,却无一把他们塑造成高大上的,异于常人的人。


因为他们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的普通人。

而不是一个笼罩着光环的符号。

再说“专业”——

这也是国产医疗剧的重灾区。

由于不专业,所以必须把重头戏都放在人际、道德难题之上,又因为把人际、道德难题,和主角们高光的人设看得更重,所以又会进一步忽视专业性。


《产科男医生》中母亲cosplay护士混进手术室;


《听说你喜欢我》女主到大五了还不敢上解剖课,和男主手术室吵架……

这些戏剧性强,但几乎已是脱离基本常识的离谱情节,在国产医疗剧里屡见不鲜。


真正由医生诊断、治病带来的剧情张力,总是很稀少。


如《问心》一般,能让医生记起来用消毒液清洗双手已经是值得评论区拿出来夸的点。

争取到一些医学生的肯定更是能碾压同行,得到“编剧怕不是在医院上过班吧”的赞扬……



而真正优质的医疗剧呢?


不止是普通人。

连医生都会从电视剧里学习。

《柳叶刀》(The Lancet)有过记录。


一位德国的男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食道发炎,无端发烧,视力、听觉几乎丧失,虽动脉状况良好,可心脏在衰竭,接诊的医生一筹莫展。


2012年,病人求于马尔堡大学附属医院的约尔根·舍费尔医生门下。


他是《豪斯医生》死忠粉,还在学校开了一门看《豪斯医生》学诊断的课。


病人的症状,让他想到了在第七季的一集看过的类似病例。


事实证明,病人得的是同一种病——植入的金属髋关节引起的钴中毒。


更有粉丝表示,由于豪斯的诊断工作涵盖范围很大,自己直到今天看剧都要翻专业书籍查阅。



真正优质的行业剧,不仅能够真实地展现行业,甚至能能影响行业。


纵观我国芸芸医疗剧,能守住“专业”这条底线的,恐怕都寥寥无几。


别说能影响行业了,不误导观众已是万幸。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

是我们没有专业的医生顾问团队?还是没有熟悉这个行业的编剧人才?或者是我们的观众对“人性”和“专业”都不在乎?

都不是。

有这么一个故事,来自神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说是当年剧组进医院拍摄时,找了一帮医生来做医疗顾问。

可还没拍多久。

这群医生“就意识到了自己是多么多余”。


为什么?

有一场戏,是梅婷饰演的角色被家暴打断肋骨,当时,胸科主任指出那场戏的很多问题,比如固定方式,角色状态等等,可导演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医生哑口无言:“观众不懂”。

是的。

在很多影视从业者眼里,“观众不懂”才是这一切的源头,他们把大多数的观众想象成了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水平不高,知识有限,审美一般,思想保守,热爱戏剧性,拒绝冒犯感……

于是医疗剧的“医疗”,变成了不过是一个可以吸引到更多关注的外壳,这些剧的本质,仍然是偶像剧、伦理剧、罪案剧……而非行业剧。

国产剧的毛病,它全都有。

而这,是它可以吸引到许多客厅用户,持续蹲守的原因。

也是它无法打动年轻人的原因。

但问题是,一个故事,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当这个故事里没有了有血有肉的“人”,没有了让人信服的“环境”。

当圣光不减,真实欠奉。

久而久之,谁还会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