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顶级IP,春节就等他霸屏了

毒Sir Sir电影 2024-03-12
过年有剧看了。

Sir预感这是要爆——

不仅上星央视,同时还上线Netflix,优酷预约人数更是破了八百万,创下站内记录。

谁这么大排场?

都因为一位男神回归——


大唐狄公案


今天我们熟悉的神探狄仁杰。

正是来自荷兰外交官高罗佩创作的小说《大唐狄公案》,一个法理与传奇交汇的东方故事。

这一次新版改编。

导演李云亮,执导过豆瓣8.0的剧版《风声》。


饰演狄仁杰的周一围。

已经通过《长安十二时辰》《我不是药神》《绣春刀》深入人心。


新版会怎么改编,确实让人好奇。

毕竟狄仁杰已“消失”太久。

就像剧名沿用了小说原名。

《大唐狄公案》的底色其实是回归——回到最初的那份“奇”与“义”


01

说起狄仁杰,1987、2004两版已成经典。

孙承政温文儒雅,英气逼人。

梁冠华刑侦、为官两手抓,从容稳厚。


珠玉在前,新作怎么拍出新意就成了难题。

《大唐狄公案》把时间设定在狄仁杰朝堂成名之前

彼时的他刚周游西域,携马荣、乔泰二人归返长安城。

比起历史上清正廉明的明官形象,更像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少年游侠。

好施乐善,救济贫民。

潇洒自在,对入仕为官不屑一顾。

而最突出的,还是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


一开场,一队捕快就闯进了狄仁杰下榻的客栈。

原来东市通灵宝铺明珠失窃,而据收贼赃的透露,盗贼与赃物就藏在这间客栈之内。

捕头欲将所有住客带走审问,全然不管其中大部分是明日赶考的考生。

狄仁杰撂下筷子,起身查案。

狄公断案,条理清晰、抽丝剥茧,此时已显现出来。

先凭他混迹客栈多日的观察,一一报出房客的身份踪迹。

最后,揪出了一自称账房先生的生面孔。


算盘,明珠。

这算珠就是明珠最好的藏匿之处。

这案子这么简单就破了吗?

非也。

搜出来的明珠却在客栈老板的算盘之上。

难道怀疑错了人?

探案的乐趣与关键所在,是细节。

两个算盘,一个沾满油污,一个亮洁如新。

就凭这折损程度,狄仁杰点破了假账房先生的调包之计,还了在场房客的清白。


这一案,狄仁杰不过牛刀小试。

但剧集本格推理的风格,已把观众与主角的视线合二为一。

跟随其叙述与线索,满足着破解悬案的猎奇心理与推理的成就感。

时值帝后同朝,武后改革除旧立新之际。

盛唐气象之下波诡云谲,狄仁杰无法避免地陷入一个又一个权力漩涡。


在一次次探案破案过程中,他自身的身世也一点点浮出水面。

从一个少年最终成长为思国忧民的“国老”。

探案,既是抽丝剥茧,查明真凶。

也是刺破钱、权、欲下人性的暗色。



02

剧中有九起案件,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伏笔。

而这些案子的直观印象就是——

奇。

首先是形式上。

不仅呈现了长安城、洛阳城的繁华气概,沧海古船、西域大漠景观同样尽善尽美。


对大唐风貌的再现。

破案时的几处闲笔,就勾勒出盛唐之下的市井百态,繁华鼎盛,胡汉兼容。

案件本身,更是奇情交错,贯彻着中式美学与传统气韵。

凤印失窃,天火降世。

武后最爱的梧桐树、嘉奖过的技班乃至为皇后养蚕的农舍统统被毁于一旦。


本是描摹伉俪情深的四漆屏,画中郎君手里的酒杯却突然变成了匕首,刺入妻子胸口。

在此屏下,诗人疯癫病犯,七刀刺死了恩爱发妻。


花烛夜变凶杀现场。

新郎新娘二人似是对弈,却皆身中数刀,棋盘浸满鲜血。


王朝大幕下,众生群像图图徐之。

单拿凤印一案,三层反转,牵扯出三个真凶。

力求废后、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

出手相助却疑点重重的魏太师。

乃至身处舆论中心却冷眼旁观的武后。


权谋相争,人人各怀鬼胎。

直到找出众人作案动机的那一刻,才能明白剧中最奇的,其实是人心。

常常存在于古诗中大唐画卷,在近几年的古装探案剧中屡屡成为主角。

唐朝璀璨夺目的文化现象与多如繁星的风流人物,为探案权谋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与线索。

前年的《唐朝诡事录》以狄仁杰门下弟子苏无名破案为主线,掀起一阵志怪悬疑的热潮。


而《大唐狄公案》,更强调实。

讲究实证、严密的推理

掬水楼内部无端燃起的“天火”。

从起初同门贺大荆发现酒壶口内沾上了黄连时,就埋下了线索。


“天火”中丧命的养蚕“农民”。

虎口处厚厚的一层老茧,正是其终日耕地劳作所得。

但别忘了,搭弓射箭的御林军虎口处,也极易有此老茧。

冲这一点,Sir不免想起了早年的《神探狄仁杰》。

断案同样讲求物证、勘探的合乎逻辑,绝不拿观众当傻子看。

滴血雄鹰一案,狄仁杰面对受鬼魂惊吓的武则天,直言先帝豪言:

创立江山 杀人无数 岂有鬼哉


《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也反复强调——

是人为,就会留下痕迹。

循着这些蛛丝马迹反推,也就逐渐接近奇情案件背后盘根交错的因果相生,窥见众生心相的魑魅魍魉。

所以不如说《大唐狄公案》是一次复古和翻新。

把那份锐利,难得地带回了当下。


03

搜一搜狄仁杰相关的影视作品,就会发现——

这些年,狄仁杰一直没闲着,堪称中国最忙神探。


而狄仁杰ip宇宙的起点,是高罗佩在荷兰驻重庆使馆工作时读到一本清朝无名作者的小说《狄公案》,在此基础上弃旧作新,参考大量公案小说、民间传说及刑狱典籍,成书《大唐狄公案》。

狄仁杰由此在海外走红。

早在1969年,英国就拍出了六集英剧《狄仁杰》(《Judge Dee》),一群外国人带着乌纱帽断案。


1978年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和《血溅画屏》均改编于高罗佩小说,神探狄仁杰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古色古香,有旧唐遗风。

△ 电影《血溅画屏》

2004年钱雁秋执导的《神探狄仁杰》堪称狄仁杰ip宇宙的巅峰。

胖胖的形象以及与元芳的破案二人组构成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此后,徐克执导的狄仁杰系列电影彻底颠覆了狄仁杰的形象。

侦探推理包裹上一层武侠的外壳,杂糅进奇幻的邪典气质,把狄仁杰拍成了一个上天下地无所不能的神人,还可以混搭各类惊悚、妖兽、奇幻元素。


一个IP火了,就出现了一个参差不齐的“同人宇宙”。

电影、剧、网大都来掺和,你分不清谁是谁,更无法确保质量。

现在一看到“狄仁杰”,就几乎要被劝退。

△狄仁杰大战神龙

太久没有在荧幕上,看到那位算无遗策、心怀天下的唐代神探明官了。

狄仁杰的形象不断被消费,却再也带不来曾经的振聋发聩。

说到底,狄仁杰不是神人,也不是单纯的神探,他还是复杂政治斗争下的政治家,是一代名相。

而新近的创作改编,越来越抓住他破案的离奇诡异,却常常忽视那一抹悲悯仁义的底色


在剧集《大唐狄公案》凤印案中。

狄仁杰数次被警告:这案子你查不了,神仙打架呢。

朝廷重臣与当朝帝后间的斗争,彼时无名无姓的他只是一枚偶然卷入其中的棋子。

遭人暗算,命悬一线,差点惨死马蹄之下。

当线索一点点指向巨大的权力阴影时,他也退缩、丧气。

但最终,还是执着地走了下去。

在科举考场上,写下——

改新者,革旧以替新也。

视其目的,核其手段。

时新政日下,每因法以便民,民赖法以安。


在唐代,女子执政,有违纲常。

但武则天的改革,打击士族门阀,却维护了百姓的利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他支持武则天,为其查明真相,不惜与恩师为敌。

这既是侦探追逐真相的原始本能,也是一心为民、心系天下的才略。

就像《神探狄仁杰》中武则天问死后如何评价她。

狄仁杰只说四字:功过参半


这便是狄仁杰。

当我们以他对照福尔摩斯时,常常忘了狄仁杰不仅仅是一个神探,断案如神。

他更值得铭记的原因。

是他在一个人人争相“向上靠拢”的环境里,保持着与权威的距离感。

他能成为神探,恰恰在于他从不接受“神”。

他信奉的是客观事实

讲证据,讲逻辑,用脚踏实地的方法,去攻破一桩桩悬案。

他信奉的是法律正义

在法面前,没有权位、背景、财富的区别,人人都应当平等。

他相信的更是,民大于天

他不效忠某个君王,效忠的只是真相与天下百姓。

这一回。

狄仁杰终于不再是007,不再是福尔摩斯,不再是任何一个神探。

狄公变回了他心中真正理想的样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好蓝莓坏蓝莓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今天终于补上这部9.4

他俩公然开撕,内娱多久没这么刺激了

8.6,该动画已屏蔽全体儿童

开年最火的「老三」,有意思吗

最美的画面,拍出了最毁三观的剧情

张颂文没说错,他拿了影帝也没戏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产顶级IP,春节就等他霸屏了

毒Sir Sir电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