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的计划,97%都没完成?

部门例会十分钟后开始,小A还没做完会议所需的PPT,越急越做不出,情绪快要失控。


前段时间她作为公司周年庆活动的负责人,她没提前做好统筹规划,活动中手忙脚乱总出纰漏,惹得大家很不满。

 

但她分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有时客户多,午饭都顾不得吃,总处在焦虑之下。

 

她说,近一两年的生活总是充斥着压力和期待,尤其是很多flag停滞之后带来的沮丧和失落。


 

很多人都会按照成功学的步骤来工作和生活,以期待获得想要的成功。


典型的成功学三步骤蓝图为:先决定自己要什么,再拟订计划,最后付诸行动,直到达成目标。

 

这幅蓝图取决于两项因素:一是期待一个外在的最终结果,二是意志力。

 

无论最后是否达成目标,期望本身就会造成慢性压力。

 

医学一再证实,压力几乎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问题的源头,并且从根本上使人注定失败。而仰仗意志力也几乎保证会失败,因为意志力凭借的,是意识的力量。

 

人类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力,简直比意识强大一百万倍。

 

因此,倘若潜意识与无意识因故直接反对由意识操控的意志力,每次败下阵来的一定是意识。

 

此外,企图凭借意志力“强迫”潜意识正在阻挠的结果发生,将引发极大的压力——这又会导致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几乎每一种问题。

 

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成与败皆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在状态,取决于这个状态是以爱还是以恐惧为基础。

 

倘若你在生活中运作的是以恐惧为基础,亦即应激反应,那么你一定会失败,或者至少无法达到自己最成功的状态,只能一直推着那颗动也不动的大石头,直到精力耗尽。

 

你会给自己设定人生的首要目标。你现在做的每件事、脑中有的每个念头,背后的原因几乎都是这个目标。它就是你真正最相信的事,而这目标也泄露了你潜在的程序设定。

 

你过去、现在、将来做的每件事,都是因为你曾在人生中的某个时间点设定了一项目标,即使你早已忘记那个目标是什么。

 

你不会一到早上就起床,除非你在某个时间点将此事设为目标——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刷牙、更衣、叫出租车、结婚、离婚、生子……

 

找出人生中的首要目标,是真正做出改变的第一步。

 

让我们回到典型三步骤“失败蓝图”,这是大多数励志产业人士使用的模型,且失败率高达 97%:

 

1. 聚焦于自己想要的事物。

2. 拟定计划。

3. 执行计划。

 

步骤一、步骤二涉及把焦点放在最终结果才能成功,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畅销书《哈佛幸福课》的作者丹尼尔·吉尔伯特提到他在哈佛的研究结论时,是这样说的:“期望是快乐的杀手。”

 

期待最终结果不仅会扼杀快乐、毁灭健康,而且会摧毁在几乎任一方面成功的可能性。



原因何在?因为你一旦对未来的最终结果有所期望,就会立即陷入慢性应激状态,直至得到或未得到那个结果。

 

而你或许已经知道,几乎每所医学院和每位医生都说:高达95%的疾病起源于压力。

 

不过,一般人不明白的是,除健康问题以外,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也几乎都是压力造成的。

 

生活中几乎所有问题的起因都是压力。换句话说,压力导致失败。

 

一、压力使人生病:根据地球上每所医学院和每位医生的说法,高达 95% 的疾病都与压力脱不了干系。这已是老生常谈。

 

二、压力让人变笨:压力致使血液无法流向更高的智力中心,并扼杀创意、问题解决技巧,以及获取快乐与成功所需的一切。

 

三、压力耗人心力:等最初由皮质醇激发的精力高峰期过后,将出现肾上腺素过量的状况,让你感到筋疲力尽。这是因为你原本不该进入应激模式,除非性命攸关,必须战或逃。“我总觉得好累”这个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源自慢性或持续的压力。

 

四、压力让你带着负面态度处理每件事:浮现“我做不到”“没有用的”“我不够好”“我不够有天分”“我不够迷人”“不景气”等念头的人认为自己是在诚实评估状况,事实却非如此。这些是感受到压力时才会说的话,只要消除压力,扭曲的思维、感觉、信念和行动都将自然而然转为正面。如果不消除压力,你可以试着无限期地凭借意志力改变这些念头,这几乎不会有用。

 

五、压力让人几乎做什么都失败:这是由前面第一到第四点得出的唯一合逻辑的结论。你认为当你生病、愚笨、疲惫又抱持负面态度时,事态将如何发展?你或许可以暂时把大石头往山上推,但通常石头又会滚下山坡把你压扁。或许最后你还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长久下来,你并不会感到快乐、充实、满足。

 

至于步骤三,执行计划,仰仗的是意志力,而意志力却和外在期望一样无效。科学界终于证实了我们多年来的亲身经验早已印证的事:单凭意志力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前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家、现畅销书作家布鲁斯·利普顿博士说,试图凭借意志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快乐与成功,实现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


 

内在目标才是成功的终极之道

 

根据期望与外在状况设定目标,如果人生的首要目标是某种外在状况,你将立刻陷入一种慢性应激状态,直至得到自己想要的。

 

这意味着那个目标本身可能就是你的人生出现问题的始作俑者,若首要人生目标是某种外在状况,势必会出现以下三种结果之一:

 

第一,一旦得到自己一直想要的那个外在状况或目标,他们往往会欣喜若狂,但只是暂时如此。

 

等过了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就会继续去追求下一样尚未拥有的事物,并认定那就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于是立刻又陷入应激、雀跃、应激的慢性循环中。

 

许多人数十年来一遍又一遍重复这种循环,直到生命尽头,心想:“我这辈子到底在瞎忙什么啊?”

 

第二,一旦达成目标,他们立刻觉得自己的梯子好像放错位置了。

 

换句话说,有时他们不会感受到应激循环中欣喜若狂的部分,也不会只是振作起来,去追求下一个目标,而是觉得幻灭,不知何去何从。

 

第三,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他们通常会陷入万念俱灰、万劫不复的绝望深渊。

 

你真正最想要的,且一定是某种内在状态,而不会是某种外在物质状况。我们称这种内在状态为“终极成功目标”。

 

有太多人追求的是某个最终结果——事业、财物、成就或一段感情——以为这个外在状况能换得自己真正想要的那种内在状态。

 

确切地说,或许我们相信取得这个外在状况,是拥有爱、喜悦、平静等内在状态的唯一方法,但事实绝非如此。


 

假设在交通状况糟到不能再糟的高峰期,有两名司机的车并排在一起。其中一位司机因为塞车而情绪暴躁,青筋暴露,涨红了脸,双手紧握方向盘,朝旁边的人咆哮。他隔壁那名司机却泰然处之,和车内的朋友聊天,跟着收音机唱歌、大笑。

 

外在处境相同的两人,反应却截然不同,所以外在状况不可能是他们内在状态的肇因,因为两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并无二致。

 

然而,这不表示外在状况无法左右人的内在状态,比如,假设你很不幸地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伴侣。在真正濒临险境或痛失亲友时,应激反应是应该开始运作的。如果你在正常状况下感受到的是爱、喜悦、平静等内在状态,那么可想而知,短时间内你将处于哀悼阶段,可是大约一年后,你就会重新振作、安然无恙。

 

但如果你平常感受到的内在状态是恐惧,此时你便无法振作,一个外在的压力源就能让你一蹶不振。然而,真正的压力起因其实不是那件事,而是你的内在状态。

 

外在永远无法创造内在,内在则永远是外在的起因。最终能否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外在状况,完全取决于爱、喜悦、平静等内在状态。

 

这些特质,是在各领域获得健康、财富、创意、快乐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样,恐惧、沮丧、愤怒等内在状态,会创造出与成功相反的外在状况:健康问题、财务困难、陷入困境的感觉、不快乐、一事无成。

 

如何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多数人活了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某个外在结果。

 

许多人穷尽一生追求十几、二十几项外在目标,每次都认为“这一定就是我要的”。领悟到自己将人生最好的资源都投注在一则谎言上,可能令人震惊,甚至让人悲从中来。

 

你可能放弃了自己的青春、金钱、人际关系、心力与健康,去追求你以为自己最想要的“那样东西”,却发现那样东西不仅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反而让你远离自己最想要的。

 

或许你已经发现自己相信的,是多数文化背景与你相同的人都信以为真的谎言:外在状况能换得爱与平静等内在状态。

 

无论你是否刚发现内在状态才是你的终极成功目标,抑或很早以前就知道,爱都是让你感受到那种状态的方法。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不要做会引发应激反应的事。

 

具体地说,你必须不再期望凭借意志力让自己在未来获得某个最终结果;反之,你要聚焦于创造内在状态,这种状态是打造你外在状况的力量源泉。

 

若想在人生各领域达到想象中最辉煌的成就——也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成功——只需要活在爱中,同时专注于当下。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麦肯锡报告:10年之内,8亿人被机器取代,1亿中国人被迫职业转换
  2. 11位顶级CEO自述:全世界都怀疑你的时候,你也要相信自己
  3. 比王思聪还牛的富二代,暴赚1550亿,是世界第一狂人之子!
  4. 微小说:总经理擦皮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