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手不盯一时的你死我活,而是着眼于不断变化的大局

宫玉振 就业与创业 2024-04-12

来源 l 营创商业评论(ID:yingchuangcn)


战争和军事,可以为商业世界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战争看竞争,从军事看管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决定竞争胜负的那些本质的要素。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摘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宫玉振的作品《善战者说:孙子兵法与取胜法则十二讲》,系统分析了从战略、组织、领导力、执行等层面,如何通过学习战争和军事,带领团队攻城略地、让组织变得更为强大。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或者有志于从事管理工作,这篇文章建议一定要认真阅读,相信会给你很多启发;如果你目前还是基层员工,更要认真阅读,知道领导每天在关注什么,才能更好地替领导解决问题,这样的人,职场发展不会差。


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很少有人会像战争中的军人那样,每天都在直面生死,但是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竞争性的商业世界中,成功与失败同样无所不在。尽管商业竞争与战争比起来当然算得上温情脉脉,但对于失败者来说,结果是同样的残酷无情。
战争冲突是人类对抗的最高形式,在战争领域,战略战术的正确与否所造成的后果,远远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来得明显。
战争关乎到人员的生和死、组织的存和亡。在这种血与火的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制胜智慧,从来都是取胜之道的最高体现。人类的竞争之道在战场上成熟得最早。
有一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战场和商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两个领域都充满了对抗;两个领域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两个领域都需要对胜利有强烈的信念和意志,因而两个领域都需要清晰的战略、强大的组织、卓越的领导力以及团队的执行力。
战争和军事可以为商业世界的管理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从战争看竞争,从军事看管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决定竞争胜负的那些本质的要素。



01


不盯一时的你死我活
而是着眼于不断变化的大局



从战争和军事中,可以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是要学会战略性的思考。
战略这个词本来就来自于军事,没有一个领域会像战争这样,把战略的价值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
战争史上的一个教训是,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说,战略的错误向来都是最致命的错误。
战争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赢了眼前,却输掉了长远;赢了局部,却输掉了全局。战术层面一时的胜利,恰恰导致战略层面的全盘皆输。
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战术家。着眼整场战争去布局,是战略家。超越战争去思考战争,才是政治家。
如果你缺乏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即使你取得了无数轰轰烈烈的战绩,也无法赢得持久的胜利。
如果你的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你的战术和执行能力再强,往往也是南辕北辙,无法挽回战略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遭遇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只关注战术细节,而忽略了战略全局,因而打赢了所有的战斗,但是输掉了整场战争。
德军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军队的战术向来都是大胆而精明。几乎没有军队可以在战术的优异方面与德军相比。但是,当1918年和1945年两度尘埃落定时,德军证明自己是政治无能并且战略无方。其战术与作战的优异表现,无法补救政治与战略的错误。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辅会战。
基辅会战是二战时期最大的包围战,苏军5个集团军被消灭,仅被俘就达到65万人。德军缴获3500门火炮,还有900辆坦克。希特勒得意地称这场会战为“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会战”。
然而这场会战,使德军失去了占领莫斯科的最好机会:德军因为基辅会战而丧失了两个月的宝贵时间,等到德军发起莫斯科战役时,已经是10月份了。
先是秋雨导致德军寸步难行,接下来是严寒导致德军几乎失去了战斗力。而苏军方面,则因为这两个月,得到了宝贵的动员西伯利亚预备队的机会。
德军的莫斯科战役由此失败,德国在三到五个月内征服俄国的计划由此破产,德军的“闪击战”时代,也由此宣告结束。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因此也就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
曾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的哈尔德上将认为,基辅会战是“东方战役中的一个最大战略性错误”。鲁道夫·霍夫曼将军后来也总结说,基辅战役“偏离了大方向”。
战争史给企业管理者的一个教训是:
过于陷入局部的争夺,反而会失去对全局的把握能力。用对抗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即使赢了,往往也是残局。
企业也是这样。竞争者当然要关注竞争与对手。但是过于关注对手,你的眼光就会被对手所限制。
太强的竞争与敌对意识,会限制你的视野和格局,影响你的判断与思考,以及你的策略选择,让你陷入跟对手较劲的死结中不可自拔。真正的高手,不会只盯着一时的你死我活,而是着眼于不断变化的大局。
组织最大的迷失是战略的迷失。
有太多企业,就是因为太看重短期的业绩,反而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所以,不要为了战术的胜利,而偏离了你战略上的目标。也不要用简单的战术组合,去取代真正的战略。
一系列看来合理的战术调动,恰恰可能给你带来的是更大的战略灾难。用雷军那句话说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比战略懒惰更可怕的是:战略上出现了问题,却茫然不知,或不愿承认,甚至把问题甩锅给下属,甩锅给团队。由此就不是去解决更根本的战略问题,而是企图通过战术或执行层面的努力来挽回局面。

二战后期,面临战略上的困境,希特勒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新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以及发起成功的战术性行动上,比如说那场孤注一掷的第二次阿登战役。
希特勒的命运告诉我们:不解决战略层面的根本问题,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战术与执行上,最终只会让你更有效地去做错的事情。
战争和竞争的共同特点是: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战略,你就会成为对方战略的一部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计划,你就会成为对方计划的一部分。
所以高明的管理者,总是把取胜的重心放在战略布局上,着眼于布长远之局,布未来之局,通过高明的布局取胜,而不是一时或一地的得失。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像优秀的将军那样学会战略性思考,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学会从眼前事务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要摆脱日常竞争中束缚自己的反应式的思维模式,要有一种取势和提前布局的意识和能力。
长远的战略,才会让你的一个个行动具有深远意义,使你的努力有一致性和连续性,让你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能促进总体目标的达成,才能帮你把战术性的机会发展成为战略性的胜利。


02


新手看打仗,老手看组织很多败局,其实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企业的管理者从战争和军事中,所能得到的第二个启示,是系统性的组织能力至关重要。
在远征埃及的金字塔战役中,拿破仑的法国骑兵大败埃及的马木留克骑兵。
战后拿破仑对两支军队进行比较时,留下了一段著名的点评:
“两个马木留克骑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骑兵,一百个法国骑兵能抗衡一百个马木留克骑兵,三百个法国骑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骑兵,一千个法国骑兵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骑兵。
大概没有什么能比拿破仑的这段话,可以更好地揭示出,系统性的组织能力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影响了。
战争,尤其是大规模的战争,对于军队来说从来都是最好的压力测试,尤其是对于军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是最好的考验。
强大的组织和良好的管理,才能支撑起一支军队长期的、大规模的作战。你要是想在战争中取胜,就必须通过系统的组织、管理与保障,把组织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好。这样才能将组织的整体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事实上,当我们回顾战争历史就会发现,战争史上很多战争的胜负,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双方的组织能力。
战国时期魏国的武卒和秦国的锐士之所以能够称雄一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共军队在长期的国共之争中,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地战胜国民党军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都是强大的组织能力。
西方也是如此。
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从何而来?一名罗马士兵的战斗力总是有限的,然而4800名士兵所组成的罗马军团,却变成了一台强大的杀人机器。
蛮族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也不乏勇武的战士,但是缺乏罗马军团那样严密的组织,因而总是无法摆脱匹夫之勇的局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军马军团,总是可以在潮水般冲上来的蛮族士兵面前岿然不动。

管理上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
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组织。
企业刚刚成立的时候,管理者往往关注的是市场、是产品、是营销、是爆款、是业务、是迅速地扩张。
一句话,关注的是如何打仗,如何打更大的仗。
要的都是看得见的结果、要的是立竿见影、要的是攻城掠地。没有多少人会去思考组织的问题,更不会真正去在这方面投入。
等到突然发现企业打不了硬仗了,管理者才会意识到组织能力跟不上了。原来所有的问题都是组织的问题。忽视组织能力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一下子都浮出了水面。
在企业的起步期,往往有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就可以了。但到了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期,组织能力就成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先天不足的组织,将无法承受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所以,那些速成型的组织总是走不长远。原因很简单,离开了核心组织能力的打造,企业业务与规模的扩张就没有了根基。
阿里巴巴为什么有今天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其强大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支撑起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支撑起了其高速的业务发展和组织扩张。
华为成功的奥秘之一,也是把能力建立在组织上。这非常像共产党当年的“支部建在连上”。
回顾那些伟大企业的战略,都是以提出宏大的愿景开始,以打造强大的组织能力落地。再宏大的愿景,再伟大的战略,也需要落实到组织和管理的层面。
真正的决胜,往往是在组织的层面来实现。企业家能力的最后较量,其实是驾驭和变革组织的能力的较量。
不幸的是,在现实中,我们虽然不乏聪明的创业者,但是有太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用肖知兴教授的话说,是商业上的天才、组织上的白痴。
组织架构随意,人事安排混乱,后勤财务一塌糊涂——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多的败局,就是败在组织上。
内部管理混乱,组织千疮百孔,你机会越大,发展越快,反而会死得越惨。
太多陷入败局的组织,其实都是败于自身,其实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孙子早就告诉我们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真正长期主义的高手,一定是先从理念到制度这样一些组织的基本面做扎实,以奠定组织取胜的基础,在动荡而复杂的环境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03


领导力至关重要好的将军是打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企业的管理者从战争和军事中,所能得到的第三个启示,是管理者必须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在培养领导者方面谁做得最好?” 管理大师德鲁克和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美国陆军”。
德鲁克还写道:“军队所培养和发展的领导者,比所有机构的总和还要多,并且失败率更低。” 因此,他们建议企业管理者应该向军队学习领导力。
的确,战争是最需要优秀领导者的人类活动,战场也从来都是学习领导力的最佳课堂。
军人从成为领导者那天起就明白,自己的首要职责,就是必须随时在复杂、残酷、危险而紧张的环境中,引导士兵展开行动,迎接挑战,夺取胜利,完成使命,而这就需要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用孙子的话来说,“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将军之事也。”
关于战争环境下的领导力,孙子提出了五条要素:“智、信、仁、勇、严”,吴子也提出了五条原则:“理、备、果、戒、约”,克劳塞维茨则提出了“干劲、坚强、顽强、刚强和坚定”五种表现形式。
在战争中,好的将军从来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选出来的。
什么是战争中的领导力,你到底有没有领导力、你的领导力水平高还是低,一上战场,就会一清二楚。
回顾数千年的战争史,其中有两条要素是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将军都必须具备的,一是沉着冷静的意志,二是同甘共苦的品质。
战争中的领导力,首先体现在沉着冷静的意志上。
战争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复杂而危险。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人性的弱点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领导者所要做的,就是绝对不能允许情绪和心理压力主导了你的决策,以及你的队伍。
战争史上,战场指挥官坚定而沉着的领导力,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可以迅速渗透到整个组织之中,尤其是在极端的环境中。这样的领导力可以帮助克服下属的怀疑犹豫,同时减少下属的焦虑。
强大的自信,加上坚强的意志和自律,往往可以使指挥官在很容易导致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去采取必要的行动。
二战时期英国著名的元帅蒙哥马利,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说:
“一个指挥官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也许就在于他在计划与作战行动中传播信心的能力,尽管在他内心对结局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而这就要求指挥官,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兵凶战危,人的心理很容易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决策出现混乱。
所以王阳明说:“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耳。”

人的智能差距并不太大。决定胜负的要素,是你内心镇定自若,还是陷入慌张。湘军名将罗泽南也说:“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真正的高手,可以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能保持不为所动的冷静。
因而在极其混乱甚至极其不利的环境中,能以沉着镇定的心理,进行清晰而合理的计算,并从容不迫,谋定后动,从而传递出强大的自信,和对混乱局面的控制能力,进而一举奠定胜局。
称职而又自信的领导者,甚至可以在看来已经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率领军队转败为胜,扭转乾坤。
拥有这种品格的领导者,才能在混乱和危险的环境中体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从而赢得下属的信任与忠诚,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带领组织去赢得胜利。
战争中的领导力,还体现在与下属同甘共苦的品质上。
军队所面临的是最险恶的环境,战场上的军人每天都在直面生死。用吴子的话说:“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
凡是两军相接的战场,都是尸横遍野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同生死、共患难、生死与共、至死不渝的感觉,对于战争中的团队来说,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能期望下属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
分享下属的苦难,和下属一起战斗,与下属同甘共苦这样的行动,在战争的环境中比任何言语都重要。
所以几乎所有的军事著作,都强调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在战争领导力中的重要性。
《美国陆军领导力手册》中有一段话:
“好的陆军领导者,即便在最高战略领导层,也不会把战士推出去战斗而自己安坐在后方。他们会和战士一起深入实地,在第一线进行领导。”
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流过血,一起流过汗。一起摸爬滚打,一起经受战火。一起分担失败的压力,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这样的体验,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的感觉,对于军队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企业也是如此。
在复杂、动荡而充满压力的商业环境中,优秀的管理者同样要像优秀的将军一样,赢得下属的信任,打造出有凝聚力的团队,并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地去争取竞争的胜利。这同样需要强大的领导力。
再好的战略理念,也需要强大的领导力,才能真正落地。战场和商场,都是如此。



04


价值驱动下的执行才是最强有力的执行



企业管理者从战争和军事中,所能得到的第四个启示,是如何打造出强大的执行力。
每位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但执行力向来也是困扰全球商界的一个顽固性难题。因此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能够找到,打造强大的执行力的思路、方法与流程。
世界上执行力最强的组织,一定非军队莫属。
军队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执行的文化。无论是我军的“保证完成任务”,还是西点的“没有任何借口”,都是如此。军队因而成为关注团队执行力的企业管理者们,不约而同的研究和学习对象。
在长期的战争中,军队在执行力方面,早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成熟而有效的心得:
1.理解上级的意图是有效执行的前提;
2.个人执行很重要,但组织执行才是一切;
3.高效的执行,需要打造明确而令人信服的高清目标,而不仅仅是大致的愿景;
4.好的计划制订要去中心化、要简洁、要多元参与、要使每个人负责;
5.没有什么事情会完全按计划进行,必须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6.领导者要把成功归于团队,而把失败归于自己;
7.执行过程中必须专注于那些,与任务相关的最重要的任务;
8.没有完美的信息,等待完美信息的组织注定会失败,成功的执行者一定是敏于适时而动的,因此,迅速制订一个80%完美的计划,胜过一个花太长时间制订的100%完美的计划……
所有的这些心得,都是从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对于企业管理者打造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和文化,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对于管理者来说,在执行中最困难的可能是,如何让组织的成员自觉自发地去执行。问题是:战争是要死人的,为什么军人会在明明知道自己很可能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还会坚决地去执行?
在古人看来:“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大夫死行列。此法令行也。”
将军就要死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御手就要死在自己的驾驶位置上,各级军官就要死在作战的行列中,这才叫做执行。
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
除了军队的纪律、荣誉与服从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官兵对于组织价值的高度认同。
用孙子的话,就是“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
道,就是让上级和下级之间有共同的意愿和追求。所以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而不畏惧任何危险。
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会以红军长征为例,问管理者们一个问题:
当年长征中的红军,是一支让今天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军队:衣不蔽体,食不裹腹,装备极差,颠沛流离,每天面对的是困苦和死亡。
如果这是一支国民党的军队,或者任何一支军阀的军队,离开苏区之后不久,这支队伍早就散掉了。红军的长征为什么取得了最后胜利?
因为这是一支有信仰的部队,这是一个有理念的组织。
企业当然是要追求利润的,企业员工当然需要经济回报,但即使在商业这种以功利为特征的世界里,缺乏清晰价值主张的企业也无法走得长远。
仅仅靠利益来凝聚的组织,只能是军阀,只能是雇佣军,甚至于是土匪。
没有愿景,没有是非。有利而来,利尽而散。从来没有哪一支军阀或土匪的队伍能够成事,即使是在乱世之中。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最后胜出的,一定是有清晰理念的那支力量。

为什么优秀的员工愿意留在你的企业?
我们往往以为是满意的薪酬。薪酬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金钱无法购买到真正的忠诚。今天这样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真正的实现。
所有的优秀人才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把自己最好的时光、最有价值的努力,投到你这个企业里,到底是否值得?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说:幸福感有三项要素构成:快乐、投入和意义。三项要素之中,快乐带来的幸福感最为短暂。
塞利格曼说:有太多的人以追求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对于幸福感而言,投入和意义却远比快乐更重要。
如果你是领导,你给下属提供的究竟是什么?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或者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好的组织,一定会建立清晰的价值主张。
卓越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才可以真正对优秀的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让员工愿意去全力投入。用北宋军事学者张预的话说,就是“见义而行,不待命也”。
价值驱动下的执行,才是最强有力的执行。
如果说在战场上,真正让人超越生死利害的,尤其是能够帮你渡过至暗时刻的,是官兵的信念与追求。
那么在商业世界中,清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同样是一个成功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并构成了区别于对手的独特资源和竞争优势,这种竞争力也是最难被对手所复制和超越的。
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从一开始就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找到这样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理由,找到组织成员强大的自驱力。
有了这样的理由,有了这样的自驱力,组织的成员就会不计一切地付出,员工的执行才能真正变成自觉自发地执行。
这是让组织变得强大的无形的精神内核,是组织能够历经挫折而长期生存、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伟大与平庸的不同之所在,更是战争和军事所揭示的一个真理。

文中配图来自电影《勇士》。


北京大学建筑业创新发展领军人才研修班



课程背景

2020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同时“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催生的业务需求,将为建筑业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
我国城镇化进程迈入中后期阶段,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轮廓更加清晰。2021年两会规划纲要要求: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建筑企业从“建筑承包商”到“城市运营商”的转变。
目前,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庞大的应用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基建未来建设前景广阔。
北京大学建筑业创新发展领军人才研修班,旨在帮助建筑业企业领袖把握国内外机遇、前沿技术变革、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打造竞争优势、夯实管理实务,助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课程特色

高端师资 

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亲授,全面把握政策走向;北京大学和国家智库学者传道授业,推演行业发展逻辑;政策性银行、知名基金公司、股权投资机构专家深入讲解投融资模式并精准对接相关资金资源;标杆企业操盘人分享案例思想、答疑解惑。

聚焦前沿 

了解颠覆性技术变革和全球经济衰退对建筑业的影响,注重实战实效,聚焦行业前沿、政策调整以及转型升级方向,通过沙盘推演和案例解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友平台 

创建校友5531工程,即聚集政府、投资、金融、建设、咨询五大领域资源,为城投、房开、施工、环境、产业五类企业领军人才,搭建资源互助、创智互融、合作互惠的三个创新生态圈,与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共享经济发展智库。

课程设置

课程师资


师资团队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主管部门领导;高校建筑领域研究专家;资深金融专家、法律专家、财务专家、管理专家以及标杆项目实操专家等构成,部分优秀师资如下:

仇老师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范老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郭老师

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副主席,工信部资深的重大课题战略的起草、策划领导,担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顾问

刘老师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

薛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

沈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张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朱老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纪老师

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丁老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校长

叶老师

采安管理合伙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孟老师

高级经济师,有几十年的金融、资产管理从业经验,对政府融资,如信托融资有丰富项目经验

李老师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税务系主任

周老师

中国平安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供应链事业部总经理

史老师

国家开发银行基建项目评审负责人

刘老师

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城市投资总监

鲁老师

央企董事长,原中建五局董事长

汪老师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老师

央企执行董事

杜老师

央企副总经理

徐老师

上市公司高级副总裁

车老师

行业领军企业高级副总裁,数字化转型首席战略官

以上为部分优秀师资,实际授课老师以课表为准。

学员对象

  相关行业:  建筑、市政、道路、桥梁、铁路、环保、通信、电力、园林、能源、农业、林业、供水、供暖、供气、水利、港口、航道等相关基础设施以及新基建领域企业,布局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领域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城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

  专业服务机构:  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招标代理单位、律所等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投资机构:  信托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

结业证书

参加课程学习者,经核准成绩合格者颁发《北京大学建筑业创新发展领军人才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结业证书可按证书编号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网上查询。

报名流程


学  费:78000元/人

(学费包括师资、教材、场地、教学管理等费用;不含食宿费,食宿教务组可统一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学  制:1年,每1到2个月上1次课,每次2天,共10次课程

报名咨询

课程咨询:加微信(1328965398王老师)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鸿星尔克5000万是诈捐?官方回应!董事长否认“濒临破产”,2000万人“野性消费”

  2. 张磊数十年的投资感悟:人生的成败在于格局

  3. 为什么你总想辞职?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4. 疯狂的普洱茶:暴雷、抢茶、跑路,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破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