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内44家公司“官宣”退市!

年内退市股数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近日经纬纺机宣布拟主动退市,A股退市队伍将再扩容。


据证券时报消息,数据显示:除经纬纺机外,今年1-8月共有44家企业“官宣”退市,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46家)。


今年退市案例亮点较多,其中“面值退市”成为主流,涉及家数与财务类强制退市相同。重大违法退市数量有所提升,显示出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心。此外,“房企退市潮”亦十分吸睛。


不过,目前A股整体退市家数十分有限,截至去年末累计不超过200家退市,“多进少出”仍然是市场生态现状。业内人士指出,打造活跃资本市场的背后,少不了持续完善“有进有出”优胜劣汰机制。



罕见主动退市案例



据Wind数据的统计,不包括经纬纺机在内,今年已有44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上市。


其中,宣布摘牌日期为7月的多达20家,8月以来则有7家。


从沪深交易所规则来看,退市主要分为“主动退市”及“强制退市”两类。其中“强制退市”又进一步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经纬纺机成为今年内首家提出主动退市的公司,其在8月29日宣布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终止公司股票上市,无预警主动退市的动作在A股实属罕见。


主动退市的案例并不多见,多数早已处于经营困难的境地,与经纬纺机情况不同。最早主动申请终止上市的是二重重装(*ST二重),该公司此前长期亏损,早已面临退市危机。为了维护中小股东利益,避免退市整理期股价波动给中小股东造成影响,二重重装(*ST二重)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程序,主动撤回其股票在上交所交易。2015年5月21日该公司股票摘牌,成为A股首家主动终止上市企业。



交易类强制退市成主流



据证券时报,今年以来44家宣布退市的公司中,据记者统计,集中为财务类强制退市或交易类强制退市,分别占比45%。


“面值退市”如今已成为A股退市主流,这体现出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反映投资者投资行为逐渐理性和成熟。


另一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市场流动性分化,“壳资源”进一步贬值,绩差股也会被边缘化。市场化的新陈代谢加速,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从行业分布来看,记者注意到44家退市企业中,房地产行业占比较大,达到20%,且都是触发“面值退市”情形。A股市场涌现的“房企退市潮”在今年备受市场关注。


开源证券分析师表示, 2021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危机的不断爆发以及行业的持续下行使得上市房企的业绩开始持续恶化,从而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房地产企业在二级市场被投资者“用脚投票”。部分大型知名房企的退市意味着“应退尽退”的市场化退市机制正在A股市场持续发挥作用,未来处于衰退期行业的、欠缺战略性眼光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会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


此外,记者注意到,今年有3家公司属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分别为退市泽达、退市紫晶、计通退。其中前两家为科创板公司。


前述开源证券分析师表示,科创板首批企业退市巩固我国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化原则,标志着科创板也正式进入常态化退市阶段,反映了监管部门贯彻“零容忍”要求,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重大违法行为的立场和决心。



活跃资本市场离不开优胜劣汰机制



尽管近年来A股持续发挥“净化器”作用,但整体来看,截至2022年年末,A股市场不到200家企业退市,数量仍然十分有限。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要抓好增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优质的资产供给;另一方面加大出清力度,进一步发挥优胜劣汰机制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这也才能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近期在谈及“打造活跃资本市场”时就提到应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


据其分析,从融资端看,中国股票市场退市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市值集中于金融、制造业等行业。过往十年,美股年度平均退市率超6%,相比之下,A股退市制度虽自2019年起有所优化,但退市率仍较低。长期较低的退市率或对低质量上市公司出清形成阻碍。


且当前A股市值集中于金融和工业行业,而美股则集中信息技术行业。对此,加大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等或是后续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发力重点之一。



南财快评:持续激活退市机制,打造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



最近几年,注册制改革、科创板设立以及其他一系列市场治理措施,重塑了A股市场生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但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热度出现了下滑,成交量走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


在流动性相对宽松,上市公司业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A股市场走低与一系列预期有关。与实体经济不同,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行业政策以及公司业绩等非常敏感,因此,市场经常对各种预期和不确定性采取立即行动,引发市场波动,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除了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市场对一些长期问题感到忧虑,包括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资产负债表扩张放缓、楼市低迷以及外部脱钩断链风险等,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A股市场低迷也由此成为影响市场预期的因素。


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这些市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扩大内需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提振市场信心,这种信心也将传导给A股投资者。活跃资本市场不是鼓励炒作,制造政策行情,而是依靠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A股指数长期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小非限售期较长,这导致机构给与IPO公司非常高的PE,市场长期存在炒新,在一个时期内将新股股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大小非限售期已过,过高估值就会面临大小非减持,出现长期持续下跌的现象。如果很多上市公司IPO存在高开低走问题,就会对指数产生影响。因此,应该从制度上避免这种炒新套利行为,缩短大小非限售期,回归价值投资的轨道。


以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特征明显,热衷追逐短期市场热点,追涨杀跌,不仅可能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A股健康成长,也对基民不负责任。一些机构包装明星基金经理,在炒作热点时宣传业绩,吸引投资客户,往往随后业绩暴跌,将大量基民套牢,从而令大量投资者宁愿购买理财或储蓄,也不愿进入股市。机构的追涨杀跌行为与经理人的考核短期化以及利益相关,并且即便亏损经理人也不用承担责任,这无疑鼓励经理人拿着客户资金去“赌博”。


目前,我国中长期资金持股市值占比偏低。美国国内机构持有美股市值占比大约在40%-50%之间,而中国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在20%左右,这导致市场投资者散户化结构比较明显,容易引起波动。引入更大比例的中长期增量资金,不仅是股市指数有序增长的“压舱石”,也能够在各种风险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应该推动个人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保险资金等更高比例地配置A股资产,要从制度上解决此类资金风险偏好过低的问题,适当放宽入市门槛。


中长期资金较为谨慎也与A股的个股风险有关。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惩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注册制有利于市场不断扩容,但退市机制仍待健全,一些应被清退的问题公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上市公司质量,助长了一些投机者的投机炒作行为。应该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各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鼓励通过集体诉讼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激活退市机制,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更加优质的资产降低中长期资金和广大投资者的忧虑,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严肃查处院士增选候选人说情打招呼行贿受贿行为,终身追责!中国科学院发布公开信

  2. 曾志伟入股缅北诈骗集团被带走?警方回应!

  3. 什么情况?这家A股公司董事长和一众高管集体辞职

  4. 2023年人才盘-盘活人力资本的价值大数据研究报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