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国家贫困县,垄断全国85%打印生意,1分利润做成千亿产值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挖数 Author 挖数

当年挖数读大学时,经常在饭堂隔壁的打印店打印学习资料,有次闲聊问老板哪里人,答曰湖南人。
后来工作了,2013年我在金山网络,当时新来一个同事,刚毕业2年但已经开上车,家境富裕,家里是开连锁打印店的,也是湖南人。
结合最近新看到一数据,全国大大小小打印店,不管开在学校还是街头巷尾,有85%的店主都来自湖南新化县,我的记忆一下就串了起来。
相信每个人都打印过资料,一些便宜的店,黑白复印一张A4纸也就5分钱,毛利润大概1分钱,国内最早做这门生意的是湖南新化人,把这门平平无奇的生意做成千亿产值的,也是湖南新化人。
新化县,前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3月才摘帽,隶属湖南娄底市,离长沙200公里,面积36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6万人,为何这个地方会跟打印结缘?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蓝色圈就是新化县

把修打字机做成生意
1960年,某项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着。湖南新化县的易代兴、易代育两兄弟因家庭成分不好,早早辍学在家,为吃饱饭,于是一起跟着一张姓师傅出外谋生。
那个年代机械打字机极其昂贵,只有政府机关才有,一般人都是用钢板印刷,张师傅做的就是这个行业,两兄弟每天跟着张师傅刻钢板。
有一天,涪陵人民银行在用打字机打印材料时,发现打出来的内容不整齐,于是叫来刻钢板的师傅易代兴。打字机跟钢板印刷有共通的地方,易代兴发现是定位铃有问题,很简单一毛病,移动一下定位铃就行,整个过程用不了三秒。
易代兴知道人民银行是有钱的主,于是决定报一个很高的维修价格,他跟打字员说:我们修打字机是包修的,所以不管我什么时候修好,就45块。
由于那时也没人会修这玩意,最后他真的拿到了45块,这可是一笔巨款,那个年代10块钱都能买80斤大米。
从此以后,易代兴、易代育两兄弟就以修理机械打字机为业,那个年代技术人员很缺乏,两兄弟的手艺大受欢迎,生意蒸蒸日上,这是最早踏入印刷行业并赚到钱的新化人。
可惜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个人没法私自做生意,必须有一定的身份,为了将生计继续下去,两兄弟伪造了公章和单位介绍信,摇身一变成了武昌红星文化厂的外派工人。
1963年,两兄弟在四川凉山维修打字机时被逮捕,并以伪造公章罪被判刑,直到15年后的1979年才回到新化。
虽前途葬送,但好歹留下了火种,早期因业务拓展需要,他们收了好几个老乡作为徒弟,其中有一个叫袁锡楚,1970年,袁锡楚又收了一个徒弟叫 邹联经,这个人最终将打印事业发扬光大。
变身正规军
跟易氏兄弟一样,早期邹联经也在跟政府斗智斗勇,据他回忆:
 “那时我们在外修理‘双鸽’牌机械打字机,新化政府对此严厉打击。在城区,一见到背包的人,尤其是在火车站周边,都会上前开包查验。为逃避查验,有的用蛇皮袋提着工具,有的请妻子或母亲将工具送上火车,还有的半夜三更起床,打着手电筒,从洋溪镇步行至隆回县城,再乘车前往目的地。
1973年邹联经在湖北云梦县被抓,1974年在陕西商南县被抓,基本每年都被抓一次。每次都是先收容,然后遣送回新化。但每次遣送回去后又出来,换个地方继续修打字机。
厉害的地方是,除了修机赚钱,他还注意技术的精进,1977年起,他先后到上海打字机厂、上海速印机厂以及上海誊影机厂做学徒工,学习技术,还将打字机等设备带回新化县的洋溪镇,在当地教徒弟。
些掌握维修技术的人,从小镇出发,走向全国各地,在外地挣到钱,回乡又继续带徒弟,由此新化县做这门生意的越来越多。
1979年,新化县决定在洋溪镇成立 新化县洋溪打字机维修厂,由邹联经出任业务厂长,次年改为新化县打字机维修厂。
自此,新化县的打字机维修业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到1983年,又吸纳了200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到1990年,当地从业人员扩展到5000多人,新化人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 流动维修打字机大军
1991年5月,瓜子大王年广久被判刑,次年被宣告无罪释放。自此改革春风吹遍大地,全国的个体户开始活跃起来。
在全国各地开店
1985年,邹联经的胞弟邹联文花3万元买进一台二手日本进口打字机,在湖北枣阳开了一家打字机维修店。那会很多单位已经有打字机了,于是纷纷送来检修,不管坏没坏都要付钱。同时他也开始带徒弟,他的胞弟邹联敏学成之后到了广州,参与到二手复印机市场中。
1986年6月,邹联经从长沙五一文化用品公司买了一台佳能270复印机,在新化开了一间店,揭开了新化复印店的历史。
1992年,头脑活络的邹联敏偶然发现一处二手复印机的货源,据他回忆:“我当时在广东清远开了一家打字机维修店,因为经常帮客户更换配件,有一次在龙塘发现有复印机的配件,我问了句店主这里有没复印机,他们就说台湾人那有,后来他们就带我到台湾人那里去了。”从此邹联敏做起倒卖二手复印机的生意。
低价的二手复印机大大降低了新化人开复印店的成本,慢慢地新化人的复印店在全国遍地开花。
开复印店还是很赚钱的,积累资金后,一些新化人把复印店升级成图文店,第一个这样做的是新化人杨文辉。1993年,杨文辉在广州开了一家复印店,发展壮大后,2002年升级为图文店,店的设备包括复印机、喷绘机、晒图机、彩色打印机等,杨文辉去世后,其子杨荆接着经营。
往上游扩张
邹联敏的二手复印机生意慢慢做大,也带了不少徒弟,这些徒弟把生意做到了广州,在广州天河科技街,新化人逐渐垄断了当地的二手复印机市场。
但邹联敏还不够大胆,更大胆的是新化人曾文辉,1993年他在云南德宏开复印店,平常喜欢研究新设备和新技术。2004年,曾文辉到上海参加一个办公设备展销会,在会上看见一台写真机,他觉得这玩意今后肯定赚钱。
同年,他带上开复印店赚到的积蓄,跑到福建厦门投资生产写真机。开始没有核心技术,那就进口配件组装。组装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曾文辉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终于生产出了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后来这个设备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他,其他兄弟也在往产业链上游走,同是新化人的邹干丁和朋友曾辉从香港进口了一台胶装机,感觉有市场,于是自己开厂生产,早期配件全靠进口,后来自己研究生产配件,还有后来的打印耗材。
从事打字机零配件生产的新化人曾树深,跑到珠海办厂生产打字机通用耗材,后来形成产业,如今据说全球60%的打字机通用耗材零件都产自珠海。
新化人逐渐霸占了整条打印复印产业链的上中下游。
2018年2月8日第六届中国·新化文印产业博览会上,新闻通稿里有这么一段话:“经过50余年的发展,新化文印人在全国拥有大小门店6万余个,新化籍从业人数20余万人,年产值逾1000亿元,占据国内文印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文印设备及耗材的品牌代理、销售、租赁、开店、终端服务、回收再制造、技术研发等产业中上游抢占了重要位置。”
实体下滑,拥抱互联网
近2年疫情打击下不少实体店倒闭,再加上国家提倡无纸化,很多合同都变成电子合同,街边打印店也一间间消失,挖数家附近那间经营了10年的店也搬走了。
了解了下,才知道很多新化人把打印生意搬到了线上

肖哥是一间淘宝打印店的老板,他说:
“刚来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租了个8平米的小门店,还是在一个书店里面,他在网上卖书,我们也把打印搬到了淘宝上。后来网上单子越来越多,那个地方已经无法生产了,就把店转让了,慢慢地搬了好几个地方,几乎每年都要搬一次,从四环外搬到五环外,五环外搬到六环外。”
受线下房租高和覆盖人群少的局限性,肖哥放弃竞争激烈的线下门店,2007年就在淘宝做线上打印。
“刚开始我们4、5个人做,也就是我们一大家子,咱也没求什么销量,挣点钱就行。15年以后,淘宝流量猛增,但是打印店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都是在不断地扩大经营面积和招人。”
走低价策略,拼发货和服务,依赖大客户盈利,这是大多数线上打印店的基本模式。
“像现在国家提倡无纸化办公,电子标书什么的,这个影响特别大。疫情影响也挺大,因为学校不开学,有很多店都关门了,有的就往线上转,导致疫情以后,线上的打印店增长特别快。线上相对来说是有增长,但是赶不上打印店的增长。”
“现在在网上开打印店,你至少要有一个团队,因为你要开一个上规模的打印店,需要几十个人。现在人员工资各方面的开支都挺大,只有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才能够生存。”
“购买设备都好几百万,我们最好的机器三、四十万,像现在上海那边做打印做的比较好的,他们都上了200多万的机器了。”
“其实未来,我还是充满信心的,主要也是今年原材料上涨太厉害,加之以前进来了很大一波店在相互杀价。但是我想会慢慢越来越来越好,因为等那一批大学生毕业了,各个去上班,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后应该都是在网上,我是这么想的。”
...
挖数爷爷是广东普宁市大长陇村人,几年前陪爷爷回乡,发现那里人丁兴旺,每个小家都是生2、3个小孩,然后每天一大家子十几个人一起吃饭,各种亲戚辈分我都分不清。然后谁家去哪里打工,很多亲戚都会跟过去,就跟湖南新化很像。
写这篇文章,我才回忆起这事,或许中国其他地方也一样,老乡带老乡、亲帮亲,慢慢这个地方的人就在某个产业占据重要位置。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所谓的人情味吧。


湖南新化县
普宁大长陇村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