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的公益实习是什么样的?

长青图书馆 长青文献图书馆
2024-08-23

导读:


“领读人计划“是由长青图书馆、悦享新知、喜马拉雅、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共同发起,由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支持的公益类图书阅读推广活动。2021年,将由10位领读人解读10本公益行业图书,举办10场读书会,并录制10期听书音频。

 

>>>点击此处了解 “领读人计划”


10月20日晚上,“领读人计划”第八期活动《让梦想扎根:一群青年人的成长与对话笔记》读书分享会在线上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曹宇菲担任领读人,分享总结本书的主要脉络和重要故事情节。本文分享了由领读人曹宇菲准备的此书解读文稿的内容全文(节选)。《让梦想扎根》一书是对于参加过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的实习经验感悟和对话的总结和梳理。此次活动也有幸邀请到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费明晶老师,向参与伙伴们讲述自己在广东汉达康复协会服务麻风康复村居住的村民们的困难和想法,费老师也同时向参与者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公益从业者青年的建议,以及对公益行业的诸多观察。


领读人分享


有人说,种地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对于土地天然的依恋,让人们在城市的角地、房屋的天台乃至赛博世界中埋下种子,守护它生根发芽而后瓜熟蒂落的奇妙轮回。《让梦想扎根:—群青年人的成长与对话笔记》的编者团队“社区伙伴”便怀抱着这样一种信念:社区伙伴与社区和相关人群一起努力,恢复人们内心与大自然的连结,探索实现可持续生活的道路和方法。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让梦想扎根》的简介中写道:“这本对话集是社区伙伴过去几年推行青年实习生计划的经验整理与记录。一群追寻理想的青年人,和相关领域的师友、或其他青年伙伴之间展开多样而丰富的对话,探讨对某些共同关注的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展现他们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以及对于主流选择迥异的“另一种生活”的探索。这些探索和反思涵盖了年轻人个体成长、成长环境和网络平台、对相关社会议题的参与和思考等不同层面和角度。”


在此次领读人读书会活动的开头,曹宇菲详细的介绍了本书的内容框架。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

● 第一章讲述的是离开农村又回到农村的返乡青年的心路历程;

● 第二章是留在城市及社区中的青年人对于建立起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上或是精神上的桥梁的路径探索;

● 第三章是对扎根在NGO的一线志愿者们的自我剖析;

● 最后一章则是在讨论已有的一些组织与平台对青年人的培养以及传承。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第一章的主角是返乡青年们


王永波(波仔)与王小英(英子)是一对夫妻。眷恋乡村的波仔在大学毕业后自愿返乡创业,尝试过种大棚、推行合作社,一直以来坚持着有机种植以及对生态农业的探索。英子来自湖南,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当了七年白领,放不下农村,便与波仔成为了一对返乡夫妇。张正扬和阿兰妹洪馨兰也是一对夫妻,两人都来自中国台湾。


张正扬是美浓的第一批返乡者,创办了服务于农村的旗美社区大学。他与阿兰妹一同在博客“美浓两代米家“上介绍农村的生活方式,并进行网络农产销售。两人都坚持着友善农业与责任种植,他们认为农产品不仅仅只是商品,它们也能够传达各地的风土人情。安金磊也来自河北,他坚持自育棉种,推行不伤害土地、昆虫、鸟类的自然农法,他的高质量的棉花在当地远近闻名。


对话发生在波仔与安金磊、英子与阿兰妹之间。波仔在有机农产品推广中遇到了问题,因为质量更高更健康的有机产品相应的成本也更高,阻碍了市场化。安金磊认为波仔的商业思路能够推动改变,不必过于焦急。


英子与阿兰妹的对话则聚焦于“返乡媳妇“这个身份上,英子在返乡后进行了妇女培训、成立书社等改善教育的活动。但与家中长辈的育儿分歧、偶尔对城市感的向往、繁重的无偿劳动、经济不自主、成就感缺失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她。阿兰妹在劝慰英子的同时也在思考农村社会结构文化对女性的种种期待,她思索着——从传统农村的责任中解放是否也意味着对乡村传统秩序的瓦解呢?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第二章是对社区支持农业的探索


横县健康农业项目发现了农村老龄化、农村价值被漠视以及农业污染等问题,希望以项目的方式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并树立一个标杆。爱农会则倡导土生农业,希望通过好吃健康的食物来引导大家进行生活化地城市反思。他们建立了合作农户网络来保证供应,寻找稳定的消费者群体来提供需求。

● “土生良品“餐馆是爱农会开在广西的一家饭店,延续着同样的思路,由合作的农户供应有机健康的食材,追求健康的消费者享用美食,在倡导性的过程中对城市生活进行反思。

● “社区农圩”也是如此,新鲜的食材由乡村运往城市,相应的理念以生活化地方式嵌入到城市的生活日常中。

● “山水涅槃”项目则是对农场进行维护,然后带领客人在此参观或培训,亲身体验农场生活。

● “共同购买”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台湾的环保妈妈们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发起的找农夫种植有机稻米蔬菜的活动,发展后成了有机农业交易的一种方式,坚持着“平等合作,生产者消费者定价事先商议,生产过程环境友善,大家共担风险”的原则。


对话发生在参与以上项目的青年中,他们认为社区支持农业不仅仅关乎于食品健康与否、对环境友好与否,事实上这也是对乡村价值的彰显和城乡关系的连接。区别于物理意义上的返乡,返乡的第二重意义就是让乡村生活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第三章探讨的是扎根于NGO的一线志愿者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抉择、挣扎与感悟


毕业的的白领生活让何志雄又压抑又焦虑,从小到大的教育告诉他要逃离乡村,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城市生活,返乡似乎意味着平庸无能与堕落。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内心,投入到了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在乡建中心的生活虽然也偶有摩擦,但符合他的内心向往。


郭慧放弃了安稳的研究工作,和深造的机会,投入到了支教助学的生活。后来她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她对于工作时的“给予”、“帮助”的想法最终转变为了”陪伴“与”共同成长“。与她对话的郝冰老师认为科技和人文是并行的力量,而群体与个体也并非是顾此失彼的关系。


唐婧与刘晓玮的对话主要在探讨如何坚守初心、不被主流环境消磨意志,同时讨论了如何避免工作中施舍以及高高在上的心理。韦罗东在与陆晓娅老师的对话中探讨了“小家“与”大家“的难以平衡。他希望做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不希望太委屈父母。


陆晓娅老师给出的回应是——“打开心胸”,吸收新鲜事物,放下自我防御,不再从公益慈善带来的社会赞许中获得自我满足,而是用情感、思考与行动,去成为服务对象的同行者。逆主流的选择有它令人心生向往的点,同样有令人纠结的地方。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张力,若要一路前行,须得不忘初心。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了一些项目平台以及它们的青年赋能成果


陈杰与郝冰参与“四川青年志愿者项目”,他们在培训与实践中适应坚持与成长,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明白了个人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来体现。项目让年轻人看到城市化的不可持续,同时也希望青年人能够关注弱势群体,脚踏实地地做事,传承前辈的精神。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让青年们在项目中回归责任、回归实践、回归团体,他们在支农调研与公社生活中拿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彰显出青年人的行动力。他们拒绝旁观者姿态的研究调查,发展社群拯救农村传统的断层危机,并努力让多元组织与群体加入这个过程。


“台湾农村阵线”鼓励青年进乡,通过荔枝的网络团购以及乡村意识启蒙活动让乡村与大家更近一步。他们拒绝旁观者姿态的研究调查,发展社群拯救农村传统的断层危机,并努力让多元组织与群体加入这个过程。农村普遍缺乏青年就业的机会确实是一大痛点。


泰国在传承地方文化方面有着督导的经验,他们发展青少年网络,以接触-理解-兴趣再到传承的路径吸引年轻人传承传统的文化艺术,NGO提供支持与成长空间,地区性的NGO网络以及社区组织网络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些项目都鼓励青年们发展内心的力量,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组织能否为青年们提供成长路径与发展前景也变得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领读人曹宇菲


在领读人曹宇菲详细的介绍了书中主人公们的具体经历之后,也跟在场的参与伙伴们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内容的反思与感想。其中提到四点中,尤其是对于社区支持农业的可持续性、平台如何更好地负能当代青年这两方面的思考,唤起了众多参与者的共鸣,在后续的交流环节中引起了强烈的讨论。


(以上内容整理自曹宇菲的分享)


青年实习项目参与者费明晶:

从实习到总干事


在《让梦想扎根》内容介绍完成之后,由广州市汉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费明晶老师做出了一系列的分享。费明晶老师曾经参与到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中的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实习,作为亲历者给大家生动的讲述了参加项目中的经历和感悟,参与到公益的契机,和对公益行业的观察。


费明晶老师提到进入社会工作的个领域,青年实习生小额基金项目是一个最大的契机,认为对于刚进入公益行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个既可以深度了解行业,也是对自己没有很大负担的机会。


她参与到实习生项目后,不断的了解到麻风病康复者群体的需求和生活的困境,自然而然的被需求推动从而持续的参与到项目中去,继续服务这个群体,做出更大的改变。她服务麻风病康复者这个群体,从当时实习开始坚持到现在,一转眼就是16年的时间。父母对她工作的反对,也让她用了很长的时间,比说服公众更多的精力,让父母更理解自己的工作。


费老师提出了两点对于新加入公益行业的年轻人的建议,首先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不要抱着太理想化的想法,复杂的社会环境会带来很多困境,可能会难以承受现实的打击,心态要放平。其次,公益并不是一个局限的领域,公益领域对技能的要求,和总体能力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了解政府政策,需要了解商业中的东西,也需要知道各种行业的信息。


在读书会活动的最后,一些积极的参与者向费老师提出了问题:什么样子的公益行业的实习生项目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项目?费老师回答总结了两个重点,一是可以给参与的实习生选择项目的自主权,二是在实习的过程中能进行互动和团队建设的环节,在认识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实习生的过程中,做分享,做小研究。她举了青年实习生项目的例子,回忆起当时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所有的实习生聚集到云南一个项目点,去帮助该项目点的实习生完成任务,令她印象深刻,这个青年实习项目激励了一代人在将来持续在公益工作的想法。


《让梦想扎根》中序言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当一个群体的灵魂能射出每一个个体的灵魂,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美德能在群体中鲜活起来时,健康的社会生活就能建立起来!



END


排版 | 陈诗恩



欢迎关注长青图书馆公众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青文献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