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里,窥见公益行业的那些“第一次”

长青文献图书馆 长青文献图书馆
2024-08-23

导读:


过去两年,长青文献图书馆收到由各个公益伙伴捐赠的、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资料,这些珍品见证了我国公益行业的发展历史。长青文献图书馆挑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籍、报告和实物,在馆内进行展示。


本文与大家一同认识这些珍贵的展品。期待疫情过去,我们在长青文献图书馆再相见!


▲ 小声广告下:欢迎大家参与公益行业年报征集工作,长青文献图书馆准备了图书盲盒作为谢礼,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征集详情。



*世界妇女大会纪念币  

 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5年9月4日至15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及有关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计1.7万余人出席会议。这次大会被认为是全球公民社会影响中国最引人注意的例子,也被认为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转折点。


*支付宝开出的第一张电子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2019年4月11日,王女士的支付宝里收到了一张50元的个人捐赠电子发票。这是全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第一次将电子公益事业捐赠票据送达个人。


*《我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20周年征文汇编(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81年,由国家拨专款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后于1986年并入新成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设立,开辟了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先河。2005年,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展了“我与科学基金”征文活动,此汇编为当时入选的征文合集,记载广大科学家与科学基金的点滴回忆。


*《希望工程20年》——希望工程20年特刊(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中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并发起实施“希望工程”。图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20年特刊封面,该特刊记载了从1989年到2009年这20年里 “希望工程”为受助人做出的努力,以及受助人所发生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向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据复印件(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希望工程”题字。1992年,邓小平同志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款,给予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和社会各界极大鼓舞。


*《2000年中华慈善年鉴》(图/长青文献图书)


1994年4月12日,中华慈善总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标志慈善事业在中国大陆已得到恢复。《2000年中华慈善年鉴》由中华慈善总会编辑出版,此图为当年出版年鉴的封面图,其收录了当年全国各会员单位的简介与慈善项目,反映我国慈善系统2000年度慈善事业发展变化情况,对考证当年慈善事业历史颇有意义。


*项南手稿(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5年4月,以时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1918-1997)为团长的中国基金会代表团出访美国,考察基金会和非营利机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十余家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民政部社会团体管理司、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管理司都派出主要负责人参加。这是中国基金会第一次组团出国考察。回国后,项南执笔报告《信誉是基金会的生命》,基金会访美考察报告也公开发表。


*《基金会指南》(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6年,首部《基金会指南》出版。该指南由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管理司主编, 汇集当时65家全国性基金会的基本信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较早的基金会名录之一。


*《慈善》杂志合订本(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6年,中华慈善总会创办内部发行的《慈善》杂志。1998年5月,由中华慈善总会与天津市慈善协会联合主办的《慈善》杂志,经国家出版署批准,面向海内外读者公开发行。杂志以道德教育、普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全国最早的慈善文化期刊。


*《非营利机构评估——天津鹤童老人院个案研究》(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7年9月,中国第一个非营利机构评估项目启动。该项目由中华慈善总会秘书处牵头,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下,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一批学者组成非营利机构评估专家小组,对天津鹤童老人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规范性评估。此次评估不仅提出系列报告,而且通过个案研究,形成了对非营利机构评估的成套程序、规则和评价准则。


*基金会与非营利机构信息网通讯(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8年,“基金会与非营利机构信息网”成立,是中国基金会行业发展的首个民间平台,并创办了反映中国非营利事业发展情况的第一份行业内刊《通讯》。该平台致力于推动慈善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和行业公信力建设。2001年,基金会与非营利机构信息网工商注册成立“北京恩玖信息咨询中心”,2009 年实现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更名为“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召开非政府组织问题座谈会,宣布正式成立“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内地成立的第一个NGO研究机构。这两本是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编的研究报告,基于中国NGO开展个案研究。


*《第三部门研究丛书》之一,全套共10本(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1999年10月,一套10本的《第三部门研究丛书》出版。这是中国内地首次成套出版第三部门研究丛书,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本书覆盖募捐、资助、 激励机制、监督机制、法律环境、文化功能、效益评估、转型期发展模式、历史、国际比较等研究领域。这一丛书的出版让第三部门出现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中,集聚了高水平的专业学者,填补第三部门学术研究的空白。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简报第1期(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该期简报记录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成立之路,2007年12月25日在南都公益基金会举行了非公募基金会第一次沙龙后,10多家非公募基金会的同仁多次交流,就有关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和治理的各种问题交换意见,大家形成了共识,决定联合发起举办“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08年11月20日,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会议室举行,会后在民政部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第一次新闻通报会,正式向媒体公开了论坛发起和筹备情况。


*商玉生手稿(图/长青文献图书馆)


商玉生(1939-2020)当代中国民间公益创新发展的元老级、功勋级人物,原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秘书长。2010年后,商玉生逐渐淡出公益舞台,但他的心仍心系行业发展,盼望着第三部门能枝叶蓬勃。在2012年一篇笔记中,商玉生坚定地写下了对中国非营利部门发展的判断:“中国的第三部门必定要发展,能发展——会像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第三部门将占据社会主流地位,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主流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该手稿由商玉生家属捐赠,目前由长青文献图书馆保存记录。



END



编辑 | 李秋池、何曦仪

排版|陈诗恩


欢迎关注长青文献图书馆服务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青文献图书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