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绛:中国鼓乐之乡

新闻融媒体中心 山西新闻联播
2024-09-25


这,是一座威严的城。
从晋国之都到大唐雄郡,战斗的鼓乐,一直在激荡。这,是一座繁盛的城。晨钟暮鼓间,是千年商埠的商船车马,是七十二行城的技艺雕刻。唐代的佛塔、元代的大堂、明代的鼓楼同框并峙,相映生辉,一眼之间,望尽千年。这座1400岁的古城,叫新绛。

















秦王鼓舞 问鼎中原


绛州鼓乐,始于先秦,盛于唐宋。改编自传统曲目的《秦王点兵》,据说源自李世民在绛州指挥的“柏壁之战”此战大获全胜,对其问鼎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从先秦到五代,

许多王朝都把控制山西,

作为他们入主中原,

甚至统一中国的第一步。

这是因为海拔1500米的连绵山峦,

让山西好像一座高台,

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华北平原。

绵延八百里的太行山脉与吕梁山脉,

两山夹峙之下,

汾河沿着这条通道一路南下。



新绛,就在这个通道的最南端。

这里,向北可通过汾河谷地沟通山西全境,

向南则直通黄河,

而连接了黄河,

就意味着通往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核心区域。
















四大名砚中唯一不用石头的砚台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四大名砚”,是其中唯一不用石头,而用泥土烧制的砚台。澄泥砚储墨不干涸,发墨不损毫,其独特之处,都与陶土的透气性有关。这种陶土,正产自新绛附近的汾河岸边。



从山西北部蜿蜒而下的汾河,流经此地突然拐了一个弯儿,不仅给新绛带来了独特的泥土,更是带来了山西境内少有的天然良港与适宜通航的水路运输。

















“赵氏孤儿”在这里


蒲剧,是新绛当地最受欢迎的剧种。而每年上演最多的,必定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春秋时一个叫程婴的义士,为了保护晋国大夫之子,牺牲了自己孩子的悲壮故事。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新绛附近。据说,这里的程公村,就是程婴的家乡。


演出《赵氏孤儿》的舞台,是始建于明朝的乐楼,而正对乐楼的一段天然坡道,就是新绛著名的“七星坡”。这个坡道上镶嵌着七颗石星,呈北斗七星状排列。



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观测天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细节上,经常模拟天象。新绛七星坡,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北京天坛也有七星石。这其实体现了古代建筑中“象天法地”的思想。














一座大堂穿越唐宋元明清


绛州大堂,是我国现存的三座元代署衙中,单体规模最大的建筑。州衙的正堂通常为五间,然而始建于唐代的绛州大堂,面阔七间、进深八椽,为全国州府大堂之最。



这座大堂是绛州州府的办公场所,最早建于唐代,元代是在原地重修的。唐朝的柱础,宋代的坡道,绛州大堂前的广场上,还出土了元代的月台、清代的墙砖,从隋唐直到清代,绛州的州治始终设立于此,从未迁移。
















年产亿枚的大唐铸币中心


《新唐书》曾记载:“天下九十九炉,绛州三十”,说的是古绛州在大唐铸币中重量级的存在。那时这里铸造的铜钱,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接近一亿枚。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晋国的都城。为满足王室贵族的需求,众多手艺精湛的青铜工匠聚集于此,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绛曾有4.5万手工业工人活跃在大街小巷,涉及五十多个行业,七百多种手工业产品,这里因此而被称为“七十二行城”。
















中国仅存的隋代州府园林


绛守居园池,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州府园林。隋代的临汾令梁轨,从新绛县城外三十里的“鼓堆泉”引水,开了十二条灌渠,方圆二十个村庄的上万亩田地因此受益。灌溉良田之外剩余的泉水,引入城中,一部分供城内百姓饮用,另一部分进入了绛州衙署的后院,于是有了后来的绛守居园池。



这座黄土高原上的秀美园林,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历代文人的网红打卡地,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等文人大家都曾在这里留下吟咏诗篇。

 | 来 源:央视一套




 | 总监制:郝 刚 | 值班主任:张云霞 | 制片人:张 默责  编:王 哲 | 图文编辑:张靖悦



其他人在看(戳下方标题)
山西四地最新人事任免




文化中国行 · 清凉山西 | 太行山里邂逅山水浪漫


“清风晋韵”读书会《山西廉政文化丛书》系列品读活动举办


《山西新闻联播》速览 2024.8.30




关注视频号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播放完整视频】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



点击阅读原文  看《山西新闻联播》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西新闻联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