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杭城论道|上海交大陆铭教授“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21年9月2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教授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区域与国家发展: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教授主持,吸引了线上700余名听众的参与。




陆铭教授的学术讲座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立足于国内的现实,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几大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



首先,他从中国经济的欧元区化问题切入,指出中国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欧元区内的国家类似,存在着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负债率更高的现象。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户籍制度下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导致的区域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拉大。此外,在全国统一货币的政策下,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无法通过主动的货币贬值提高经济发展动力,只能不断举债来弥补财政收支之间的差额。



随后陆教授从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面的“三角悖论”出发,讨论了经济集聚与平衡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中美日三国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只有GDP与人口在少数地区的同步高度集聚才能带来城市之间人均GDP差距的缩小,即“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此前的实证研究也揭示了,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市场力量引导要素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同时,政府力量在引导资源向中西部配置,导致了资源在空间上的错配。



接着陆铭老师从国家城市体系的角度指出,当前国内排名前30位的大城市,其都市圈人口数量都明显的偏离了齐夫法则,这说明了中国的都市圈规模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提出了“大国大城”这一中心观点并解释了城市规模与城市病之间的关系。经验研究表明,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城市内部存在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上升对提高城市废水处理效率、缓解城市拥堵等城市问题具有正向的显著性。



最后,陆铭老师强调要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促使人口和土地要素流入劳动生产率高的地区;此外,可以借助全国性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偿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债务,但这一改革也面临着对当前国内政治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挑战。



讲座结束后的讨论问答环节,与会的各位听众踊跃提问,陆教授对各界学者们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与交流。 



【主讲人简介】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学术畅销书《大国大城》的作者。担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Asian Economic Papers (MIT出版社)编辑和《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劳动经济学。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战略思考。


【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文末处可获取本次讲座PPT与直播视频】


往期关注


第一讲 浙江大学讲席教授沈国强“中美规划比较分析:兼顾规划创新”

第二讲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教授“可持续城市化:挑战与应对”

第三讲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专聘副院长朱希伟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第四讲  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系副教授王珏“政府干预与创新行为效果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