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冶高峰论坛即将召开,天大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将带来精彩演讲

不断前行的 国际设计 2023-09-17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开幕在即。持续一周的大会共设置17场主题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研讨交流,畅谈人居建设与城市发展。今天我们给大家隆重推出的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孔宇航院长将于7月6日下午13:30在乡村振兴与都市农业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他常探讨建筑的非线性、有机性命题
他游走在建筑宇空中他是建筑师,杰出的建筑教育工作者他是当代中国建筑系列创作作品集的主编他有学者的儒雅,有长者的智慧,更有年轻人的活力他是孔宇航


孔宇航

KONG Yuhang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Dean, professor,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孔宇航

孔宇航,196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1988年、1989年分别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筑学硕士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硕士。之后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天津。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建协竞赛委员会委员(UIA-ICC)、亚洲建筑师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孔宇航教授一直从事于教学实践、写作思考与设计研究,近十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共4项,出版著作2部、编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教育奖、省级教学成果奖、陈从周建筑教育奖等荣誉;作为项目负责人,荣获多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担任《建筑细部》主编、《当代建筑教育》执行主编、以及多个建筑期刊编委。


1
建筑&环境&人
建筑系统作为开放性系统应嵌入环境系统、人类系统之中,在设计过程中应视建筑为有机生命体,研究人、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生成体系,应用非线性理论、有机建筑理论与方法,在自然层面上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在文化层面上探讨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同构;在技术层面上探讨建筑与新技术的有机构成。丰富与拓展现有建筑创作体系,构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有机建筑框架,深化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创造高度有机的人居环境。
2
部分设计作品


传统的转译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20 中国馆参展作品


从“最大”(故宫)到“最小”(单元民宅)的传统案例中汲取共同生活的智慧。通过作品进行当代中国语汇的诠释。“故宫”见证了不同的朝代“明朝——清朝——民国——共和国”。她知道“我们曾经如何生活在一起”,她同样期待着未来的生活方式,好奇着曾经辉煌的文明将如何在当代与未来语境中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连续相继、诗意安居。


我们进行的是一项理论的、概念性的设计,我们选取的场址位于故宫西北一隅延春阁与中正殿旧址。
这块场址既是“物化”的基地,同时连同故宫,亦将作为我们设计研究的(基础平台)始发点。换言之,“故宫的生活场景、历史事件”将作为记忆的一部分去共同构建未来的生活,展现生活的本质与诗意的场景。


设计将延续千年的文化,使过去、现在与未来形成一个智慧的整体。基地并非是其本身的物质性存在,基地将连带其历史的、文化的基因参与到设计目标的构建,从而使文明薪火相传。



非线性设计葫芦岛昱榕酒店设计

酒店设计运用混沌混合线作为空间设计的基准线,消解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布局,构建动态的宾馆建筑群体空间,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错位的系列曲线景观墙塑造亲切的室外场景,建筑内设矩形中庭,承继城市文脉并与开放空间形态形成有机联系。建筑造型考虑城市界面设计,宾馆新建部分与已建部分呈嵌套布局,外部与城市道路形成 “L”型,内部为正南北朝向,形成中庭与开放式景观庭院。体块组合构建出丰富的空间,连续的片墙与起伏的坡屋顶共同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呈现轻灵的整体形态。直线与曲线刚柔相并,强调人性化设计,旨在塑造“典雅亲和”的建筑特质。空间设计注重光影变化与室内外空间的共融,成序列的天窗和玻璃屋顶的大堂设计,强调光影的艺术形和诗意感。




有机性与地域性表达盘锦地方大学总体规划与单体设计
有机思想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性,地域理念则带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情结,在自然、场所、环境、历史、人文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关联,进而更加全面地表达出建筑的多维特征。校园规划以开放性、有机性、人性化与地域性的整体性策略力图反映地域文化、基地历史与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特征,塑造校园人文环境,使校园生态景观与整体空间布局相得益彰。在自然层面,设计充分利用基地自然条件,保持原有生态特征,力求创造层次丰富的校园绿化空间,规划营造不同尺度和情景的水系,并与外部水系相同,形成优美的水体网格;在空间层面,建筑与景观的层级布置打破了传统行列式空间布局的单调性,教学群落与宿舍群落围合的庭院空间相互渗透,视线通达,尺度宜人;在文化层面,设计探讨校园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同构,规划对原有盐田肌理再现的同时,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体现油田文化与辽东景观。
大学校园设计作为一种类型化设计,应对当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加以诠释,对自然、人文有所表达。建筑的有机性与地域性表达将成为通向诗性设计的重要思维过程,对有机思想和地域理念的关注能更好地表达出设计的内涵与本真。


拓扑几何大连理工创意大厦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数据通讯的普及,城市各种功能空间的交叠迫切地需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混合性,以及建筑空间的场所性与可变性。传统静态的欧几里德几何体系已远远不能充分表达这些复杂的要求;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空间体系来展现社会文化的基本图景即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迫切需要。


设计根据场地属性与城市、校园原有道路网格系统,通过建筑手段弱化人为边界限定,并将城市和校园道路网格体系进行叠加与重组,以实现校园与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建筑体量采用具有不稳定性的立体“L”形,通过对其旋转、缩放等操作营造复杂动态的“U”型空间,并引入“模糊空间”概念,营造开放、流动、可变性、网络性等模糊多义空间,以可多重阅读的模糊空间代替传统空间模式。设计始于对城市空间的整体分析,结合拓扑分形几何学概念创立多义不稳定的几何原型,并深入地思考建筑空间的生成过程和组织方式,强调在设计中发现一种不可预知的多样性和模糊性,探索能够反映当代社会特质的空间体系,在知识爆炸时代创造一个符合当代校园文化的载体。



音乐的律动维也纳1992“EXPO”国际建筑竞赛特别奖
《蓝色多瑙河》为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创作,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结合维也纳音乐之都的国际地位,设计方案从曲谱中提炼方案总体布局雏形,将建筑单体如音乐符号般镶嵌在多瑙河与周边地块组成的线谱上,通过建筑单体多变的体量关系、丰富的空间序列组织与滨水开放空间的塑造营造有机多样的空间体验,并实现了多瑙河与滨水生活区域的有效衔接。



狄神的面具世纪标志“20世纪建筑纪念碑”
建筑的悲哀在于其风格的虚幻,为了构筑一种“同一”,似乎必须远离历史的线性概念而从分析非线性的过程中寻找。狄神的隐喻,就像那无法控制的创造之源,为我们提供一种媒介,将建筑本质理解为一种达到混沌状态的非线性过程。
狄神之庙位于雅典卫城下的山边,纪念碑是节目庆典的中心,并代表创造性活动的一些成就,这座历史的建筑残迹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文本背景。狄神现象的现代解释为一种“在”与“不在”的震荡,这揭示着混沌作为一种非线性过程的复杂本质,纪念碑可被理解为对现有心境景观的切入,起着法典的功用,从而在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层结构可以被阅读。象征着狄神创造之源的混沌图解与象征着狄神诞生之地相互插入,使古典与现代不断交替,“在”与“不在”反复震荡,仿佛时空是一个双螺旋,不断旋转的过程成就了这座独特的世纪标志。


美丽乡村实践楼纳河对门改造


项目以实现“传统”人居与乡土文化向“现代”生活需求的转变为目标,希望能够延续乡村空间变迁中的乡土性和乡村行为活动以及生活方式,打造老年人的乡土记忆、中年人的休闲体验及儿童的乐趣空间。整体的村庄空间改造以“集”主题展开,区块功能划分、产业业态主导、景观环境提升为重点,以田园生活休闲及集市功能为主题,展开空间秩序的打造。集进外部空间结合休闲元素形成四大主题“广场集市”、“农田集市”、“街道集市”、“水上集市”。让“集”空间作为一种基本基因资源,将乡村原有的各类空间通过秩序整合为一个路线完整、领域分明的空间体验场所。



其他作品赏析


届时,让我们锁定孔宇航教授的专场直播,更多互动体验,前所未有。大家如有相关问题,可提前在本文下方留言区留言,我们将提前整理汇总,你可能得到孔宇航先生的答复!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