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铁/Perkins/Snøhetta...全球顶级事务所打造北京副中心三大场馆,年底竣工!

国际设计 2023-09-17

据北京通州区两会消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预计2022年底竣工,力争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未来五年,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将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1001街区规划图则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建筑鸟瞰 ©AREP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公共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沙盘,摄于2021年9月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 ©Sunny


01 “文化粮仓”──剧
丹麦SHL建筑事务所 & 美国帕金斯威尔 Perkins&Will

Sketch ©SHL, Perkins&Will


城市副中心剧院坐落在北京通州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北端沿岸。它是位于大运河畔的“文化粮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及室外剧场,总座位数约5500个。项目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Visual ©SHL, Perkins&Will


构成剧院的三个建筑体量由一个共享的平台层串联起来,包含歌剧院、戏剧厅和音乐厅 。雕塑般的体块融合了通州当地的漕运历史和文化底蕴:古代的通州粮仓曾担负着为京城储粮的重任,而未来的剧院将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食粮。

Visual ©SHL, Perkins&Will


“通州自古以来便是南北漕运的交通要道和入京的重要门户。来自南方的各种物资在进京前都将在通州中转,它们在这里被分类并储存在大型仓库中,随时准备着在需要时被运往京城。” SHL建筑事务所和Perkins&Will董事、设计总监 Chris Hardie说:“在新的时空里,将以建筑的方式打造一个运河精神和文化的容器,吸引市民和游客来到这个新的文化目的地。”


国际顶级声学设计带来一流视听飨宴

声学设计是剧院建筑的重中之重,在剧院项目各厅堂的设计中,对标国际一流剧院的声学标准进行设计,为广大观众提供卓越的观演体验。为了保证剧院达到国际顶级的音质效果,歌剧院混响时间设计为1.5秒,可满足西方歌舞剧演出要求;音乐厅混响时间设计为2.0秒,可满足四管制交响乐演出要求。


Visual ©SHL, Perkins&Will


声学工程师和建筑师共同对四座观演厅进行了三维精细形体设计,通过调整观众厅的形状来精确控制观众厅内的声学反射和散射;采用专业的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确定观众厅内各个界面的室内材质和构造要求,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此外,音乐厅和歌剧院的背景噪声、环境要求均高于国家甲等剧院要求,可满足国际顶级声学的安静要求。



国际领先的舞台机械成就一流感官体验

城市副中心剧院的舞台工艺设计充分考虑到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在现有建筑体形的基础上尽可能发挥了舞台机械灵活多变的特点,其中配备的乐池升降台、侧车台、车载转台、电动吊杆、大幕机等舞台设备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实现快速切换布景,让观众全身心融入戏剧表演、感受完美的感官体验。



城市副中心剧院于2021年底全面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2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

剧院建设照片,来源:北投集团



02 “森林书苑”──图书馆
挪威Snøhetta建筑事务所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ECADI

Visual ©Snøhetta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是坐落于六环公园边的“森林书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量约为5000至8000人次。项目定位为现代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放松的阅览环境,进一步增进了图书阅览的人文体验。
智慧机械书库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地下一层以文献典藏作为主要功能,在建设中引入了国际领先的“智慧机械书库”技术,该书库面积约3400平方米,高约16米,设计文献总典藏能力可达到650万册,运用自动化技术融合传统图书馆整理书籍文献的“采、编、分、典、流”业务,以信息处理和文献流通为依托,有效提升藏书量和检索效率,实现了高密度存储库本、高效率流通借阅、高质量服务读者的目标。机械书库能够快速响应读者的借阅需求并精准完成文献自动出入库动作,实现了从传统图书馆“人找书”到“书到人”的服务模式创新,充分体现出智慧型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为广大读者带来图书借阅新体验。


Visual ©Snøhetta


超高玻璃幕墙营造通透、明亮的阅览空间

为了使图书馆整体效果更通透、明亮,实现室内山体景观与室外绿化景观融合延伸的设计效果,打造造型新颖、个性鲜明的地标性建筑,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将采用高度方向无分格的超高玻璃幕墙,为广大读者营造更加舒适、独特的阅览体验。


Visual ©Snøhetta


项目外立面由276块超高玻璃幕墙玻璃围绕而成,其中最高玻璃幕墙高达15.05米,最大板块重达10.77吨。如此大体量的玻璃幕墙生产难度大、安装精度高、密封工艺复杂,且幕墙板块互为支撑体系,板块间锯齿形设计,无论从外形还是受力体系都属国内首例。


Visual ©Snøhetta


可发电的“森林伞盖”大有不同 

图书馆屋顶采用金属屋面加采光顶的设计构造,阳光可从银杏叶片状的屋顶缝隙中斑驳洒下,极大降低了日间照明所需的用电量。同时,金属屋面缝隙处的采光顶为可调光玻璃,在光线充足时可有效降低透光率和空调能耗,切实保证了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此外,图书馆屋顶还设有光伏玻璃及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23万千瓦时,成为图书馆日常用电的重要补充,有效减少了用电量。


Visual ©Snøhetta


图书馆项目于2021年底全面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2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底前具备开放条件。


图书馆建设视频,来源:北投集团



03 “运河之舟”──首都博物馆东馆

AREP法铁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都博物馆东馆(大运河博物馆)是镶嵌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位于三馆组团的最南侧,呈东西向布置。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项目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将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展示城市发展的生动窗口,为参观者带来文化熏陶与情感共鸣,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学习需求。


Visual ©AREP


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侧主楼形似巨帆,高高扬起,造型舒展,主要包含封闭式展厅、社会教育、文物修复、藏品库房、公众交流、图书阅览以及后勤管理等功能空间。



北侧观众共享大厅构型犹如船只,坚实厚重,谦逊质朴,主要包含博物馆出入口、礼仪大厅、报告厅、放映厅等空间,具备礼仪活动、观众参观导览、问询、配套服务设施、展览开幕式、开放式展陈等功能。



南北两座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河水于廊下川流而过,建筑倒映其间。船、帆、水三个元素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副典型的运河画面。从六环路视角望去,帆船正在乘风破浪,奋勇向前。而在行政办公区视角,巨舟静静地在港湾里停泊。建筑形态动静交替,步移景异,随观者而动。



参观人流由北侧序厅进入建筑,通过连廊跨越至南侧展厅,室外游客沿水街穿过建筑,内外活动均围绕水街空间进行。通过精心布置的空间尺度与水景小街,在巨帆天棚掩映之下,建筑将京韵与运河文化融为一体,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生活场景。


 ©AREP


Visual ©AREP


大运河博物馆南侧朝向绿心公园,博物馆在这一侧层层叠落,在主入口广场一侧与自然地形相融合,成为绿心公园有机的一部分,相互对照又浑然天成。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与历史积淀在设计中得以兼顾。


Visual ©AREP


首都博物馆东馆于2021年底全面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2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底前力争具备开放条件。


首都博物馆东馆建设视频,来源:北投集团



04 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

千年运河畔、绿心公园旁,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颗文化明珠璀璨交辉,三馆围合汇聚处,便是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这里先锋潮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森林景观与现代建筑相互掩映,未来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消费服务的新高地和潮流汇聚的“网红打卡地”。



坚持开放共享原则,打造与公园景观自然衔接的地下空间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项目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含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约4.9万平方米),项目位于三大建筑围合区域的地下空间(共2层),掩映在地上景观公园之下,通过设置18个出入口及下沉庭院,广泛引入自然光线,实现与外部公园景观的流畅衔接,积极营造清新明亮、环境友好的一流商业配套设施。



配套功能科学合理,实现高品质、一站式休闲购物体验作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配套商业设施和重要功能补充,项目集购物消费、餐饮服务、文创交流、亲子娱乐、共享停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满足市民游客一站式购物服务需求,彻底改善了本区域商业基础薄弱、配套服务匮乏的原有状况。此外,共享配套设施接入了4.9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预留工程,未来可实现M101、M104(规划线路名称)2条地铁线路连通换乘,市民游客可通过共享配套设施与地铁换乘站、三大建筑无缝连接,最大程度为前来参观购物的市民游客提供了绿色交通出行的便利条件。

未来M101与M104规划线路图,仅供参考 ©Sunny绘制


传承运河文化元素,打造古今文明相互交辉的“网红打卡地”

在项目设计中,共享配套设施积极引入先锋设计理念,在市民共享大厅等中心区域采用结构线条优美流畅的穹顶挑高设计,引入船帆元素和绮丽的灯光效果,并在顶部引入天光,打造开阔灵动、天光水色、独一无二且具有未来感的公共空间,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独特前卫的购物休闲体验。同时,项目设计充分继承大运河文化意向,装饰风格源于典雅流畅的运河水浪,营造出漕运交织、文化悠长的古典韵味,再度唤醒了千年前漕运码头商贾云集、商贸繁荣的尘封记忆。



配套设施项目预计于2022年底实现项目完工。建成后将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国际一流的商业共享空间,为游客游览三大建筑及城市绿心提供高品质的优质配套服务。


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信息来源:北投集团、SHL建筑事务所、Snøhetta建筑事务所、AREP、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整合编辑:Sunny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字样,进入国际设计网。


相关链接:备受期待!2022年即将建成的12个建筑,4个在中国!
C.F. Møller + RRA | 北欧之光——挪威奥斯陆Fjordporten Nordic Light
SHL建筑事务所|格陵兰岛安斯特敦监狱


——END——

北京通州副中心三大公共场馆,今天您「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