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本百年字典面前,我们几乎都属于文盲——

又见经典 2022-04-04

小学的时候,看到过一则钱锺书的轶事。


说他去湖南任教,路途遥远,就捧着一本字典看了一路,还津津有味。夫子自道:“字典是旅途的良伴。随翻随玩,遇到几个生冷的字,还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更可喜的是,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记载旧时口语,表现旧时之习俗,趣味之深,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时就记下来,东施效颦的闹了本《新华字典》。


然而,几次下决心都没有读下去,觉得自己就不是读书种子,大受打击……


直到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以下文字来自凤凰博客,作者颜昌海),发觉或许不是自己的问题——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清光绪27年(1901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该书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如今,却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从幼儿园开始,学生们迷信的是《新华字典》。


笔者关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从知名博主老愚一篇博文开始的。


博主老愚近日发表博文,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1949年之后编撰的《新某字典》做了一个对比研究,赫然发现,原来《新某字典》在对中国文字解释说明的过程中,将内涵深厚的中华文化阉割成了死知识,彻底切断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同时也阻断了世界文明的传输。

老愚说:我是陕西省人,但我一直不明白“陕西”是什么意思,山西在太行之西,山东在太行以东,一目了然。“陕西”二字何意焉?有陕西必有陕东,其分界线何在?看遍陕西地名,无一处有“陕”字。《新华字典》这样解释“陕西”——我国的一省。至于“秦”,前者释义有二:一为姓,一特指陕西;后者则更干脆:陕西省的别称。在权威词典里转了一圈,我还是弄不明白,“陕”“秦”二字的真义。在我漫长的求学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中文系毕业,从未获知‘陕’‘秦’二字原始信息的机缘。“当胡赳赳拿来泛黄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并告知这是胡适先生的启蒙之书。翻开,在卷一行政区划与地名部分,一眼便看到了‘陕’‘秦’二字并置的画面,编者释‘陕’曰:‘周成王时,周公治陕以东,召公治陕以西,盖以陕为分界处,今省称陕西,即召公所治地也。其地自古为帝王之宅,周以龙兴,秦以虎视,自汉以后,皆称关中。诚天府之雄也,而新疆陇蜀尤必以此为咽喉。’”

“胡适们习读的启蒙书这样论‘秦’:‘今陕西省皆秦国地也,宜禾,故字从禾,古称上腴,历代都之长安,繁富甲于天下,今省城西安府即长安也。’秦的本义也出来了,我眼前翻滚起八百里秦川的麦浪。当代学者左民安先生说‘秦’是会意字,本义即‘粮食’,莫非也由此而来?兰州大学数学教授张自强先生认为,‘秦’的本义是把粮食放进容器里,即酿酒。后两说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或许正是个好补充。唯一的遗憾是,‘陕’字的本义尚无着落。求助《说文解字》,得解:陕,隘也。即险要不易通行之地。至此,心里的疑问悉数冰释。‘陕西’一名,源于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指的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经由宋的陕西路、元的陕西行省,明的陕西布政司,到清代陕甘分治,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大致确定下来。”


老愚说:作为一个陕西人,现在总算明白了,而且找到了自己的省籍之根。

于是便寻找《新华字典》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异同,发现却令人大吃一惊。


★请看胡适的故乡安徽的解释。官方通用字典的解释是:安徽,安徽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别称。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安徽,安庆府与徽州府之合称也;皖,地名,古皖国在今安徽境,故称该省曰皖。

★对“京”“都”二字的解释,就更让人诧异了。《新华字典》释“京”:“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


★《新华字典》释“都”:“首都,全国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大城市;姓。”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都”:“天子所宫曰都,大都,都门;总也,美盛也,故以为天子所宫之名。”

若地名难以说明问题,那就不妨看看对几个简单的字的释义。



★天,《新华字典》释义有六:地面以上的高空;自然的;日;气候;季节、时节;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或他们居住的地方。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至高无上曰天”,然后对十一岁以上学生这样解释天空——“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俞远则愈薄。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物,《新华字典》解释有二:东西;“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释义为,凡生天地之间者皆曰物,分动物、植物、矿物。


★最有意思的,是对“党”的解释。《新华字典》的首要义项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第二义项为——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第三义项为偏袒,最后一个是——旧时指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五百家为党,如乡党、党人”;这是对十岁以下,对十一岁以上的更进一步:“周制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党,朋也,助也,朋助而匿非,则为偏党朋党之党。”前者没有知识,自始至终不告诉读者“党”的本义,由近及远,远而无根;后者由知识生发意义,令人信服。


随手举几例,均可现出现行通用字典与清末人文常识的根本区别。


出版于1901年的这套发蒙之书,洋溢着一股荡涤人心的清新、刚健、自然之风,他教人爱自然、万物以及同类,中西兼容,今古合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给予读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烈意识。道德与知识合拍,可谓引导学生进入文明世界的向导。


老愚说: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面前,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文盲。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


第一册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

第二册为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

第三、四册为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

第五、六册为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

第七、八卷为卷四,也是最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

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


本书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及至当代,此书却寂寂无闻。


而《某某字典》,对字的释义彻底切断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刻意隔断字词的历史文化联系,其注释原则是以今日之义为义,今日之用为用,将知识阉割成为死知识,阻断与历史的联系,并阻止你去发生联系;每一个汉字,都变得那么枯燥、乏味。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澄衷蒙学堂。


创办人叶澄衷,浙江镇海人,幼时家贫。14岁来沪谋生。后成为沪上巨贾。深感幼年贫困辍学的痛苦,立志兴办教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捐银10万两,在虹口张家湾(今唐山路)购地30余亩,创办学堂。同年10月,叶澄衷病逝,其子秉承遗命续捐银10万两。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校舍落成开学,校名澄衷蒙学堂(今唐山路一小、澄衷中学),这是最早的一所由国人兴办的班级授课制的新式学堂。


创办后的第一任校长刘树屏先生认为,传统的语文教材不利于新式学堂的教学,于是结合儿童的心理,编辑了一套全新的儿童识字教材,也就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胡适、茅盾、竺可桢、丰子恺、梁漱溟、李四光、夏衍、袁牧等文化名人,都是以这套书发蒙的。


一百多年过去了,很多大学毕业的文化人看到这部当时的蒙学读物都要感慨,自己几乎不认识几个字,要和自己的孩子从头学起……


说起来真够悲哀的,经典君也忍不住摇摇头,打算从这个假期开始和自己的孩子放下《新华字典》,从头再开始识字。


往期好文了解一下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