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噶玛巴 | 空性是能够根除轮回的基础

法王噶玛巴 因为你我在这里 2021-04-24

摘要

越了解空性就越明白无明之因

开示空性是为了出离迷惑

空性是能夠根除輪迴的基礎

如何了解到「勝義諦」


1

禅修「無我」

空性充滿利他之力

课程:龙树亲友书

日期 | 2009年12月22日

地点 | 印度菩提迦耶 德噶寺

禅修「无我」,就能自然利他。

当我们禅修「无我」,对众生不知无我真相,想追求快乐,反而造作苦业,由衷生起不忍之心,这时「无我」空性就充满利他的力量。



2

越了解空性就越明白无明之因

生起慈悲心

课程:《贤劫千佛灌顶》

日期 | 2011年7月19日

地点 | 美国纽约噶玛三乘法轮寺



问:对一切众生升起慈悲心,这点和空性是否违背?

法王开示 : 

Maybe。就像昨天谈到空性是一种机会、一种可能,一种缘起的相对。例如长和短就是因为本质是空性,因此短不会永远是短,长也不会永远是长。跟更短的比起来,短就是长,因为本质是空性,不是实有。一个短如果实有存在,就不会改变,长者恒长,短者恒短。长短并没有真实自性存在,所以才有相对的长和短。


如果一切不是空性,那就糟糕了,「相对」就会变成「绝对」。


昨天提到如果能够了解空性,就会了解一切都是相互依存、依缘而起本质性空,像我们自己能够存在,是因为依于他人,例如食物、受用所有生活所需的种种东西,对于生活上所拥有的一切,我们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但我们都忘了这后面有多少层层无尽的因缘,才能成办我们的房子、食物、车子等,是由多少不认识的陌生人制造出来的,有这么多人的恩德在这里面,可以说大自然的恩德都在我们接触到的事情中。


因此,感恩的心非常重要,可说是慈悲之母,因为发现原来众生对我们有这么多的恩德,因此我们要对他好,这样一想,慈心、悲心都能得到增长,这是从缘起角度了解空性和慈悲的关系。


我们从另一角度来说,对空性越有了解,相对就更能知道什么是无明,了解无明造成的痛苦。


看到这么多众生被无明所俘虏,因此要对他们升起难忍大悲心。


看到众生希望寻找快乐,但做的行为却恰恰相反,要对他们生起大慈悲心。


大家把痛苦的因当成快乐的因,这就是没有了解空性而造成的痛苦,因此对空性的了解,更能帮助我们升起慈悲心。



3

开示空性是为了出离迷惑

课程:龙树亲友书

日期 | 2009年12月22日

地点 | 印度 瓦拉那西


〈愿惑显智〉

远离「认为一切是真实」的错误执著。

我们目前大概只能发愿吧,因为还不到那个境界。

过去祖师大德将显相称为迷惑,有其深刻的意义。任何显相甫一出现,我们习惯性地强烈执著它就是真实,是实有的。


因为一开始我们就受到因为自己的贪执的影 响,而无法看到事情真实的面貌。

所以称一切显像为迷惑,我觉得非常贴切。

只要我们还有「『认为一切是真实』」的执著,任何心中变现出来的相貌,都会被认为 是真实的。


如果我们说整个世界都不是真实存在,要如何解释呢?

确实历历在目却又说不存在,这是怎么回事?

是自己的眼睛有毛病,还是耳朵鼻子出了问题?


都不是,而是我们的心有毛病。

我们作了错误的判断。


例如一个生气的人,所看到任何人都好像是在招惹自己,都变成会让自己生气的东西。


这一切幻象都导因于自己根深蒂固、累世积聚的习气所致,尤其是在今生培养出来的习气,有些是跟从小父母的教育有关。


例如一个哭闹着想要某个东西的孩子,父母受不了哭闹,只好把东西给孩子。这 样的结果养成孩子借由哭闹来得到东西的习惯。


例如我小时候,看到动物被宰杀的情景,就会很不忍心,甚至流泪。


记得当时大人对我说,不杀不行呀,不然要饿肚子的。我觉得这个解释对我很有帮助,如果当时大人因为我的劝阻而不宰杀的话,我将得不到这样的感受。


但是经过事情发生,大人也对我解释了,虽然我没有领悟到太深的道理,但至少让我知道一件事:众生生死无常呀。这也是存在我心中一段深刻的记忆。


然而现在很多父母不跟孩子讲道理,要东西就给,我觉得这就是在助长孩子的我慢。慢慢随着孩子的成长,就好像牛 角愈来愈坚实一样,我执也愈来愈强。


为了食物、为了名利,我们就斗争、嫉妒和瞋嗔恨。


姑且不论外在的显相是否真的是迷惑的幻象,能够确定的是,自己内心层出不穷的念头、景象大都是错误与颠倒的。


为了消除迷惑,我们要具备正信,也就是对甚深空性的道理要有信心,这种信心来自对空性的体证。


佛陀开示我们空性的义理,不是用来和其他教派辩论的,而是要帮助我们从迷惑的困境中出离。


尤其是大手印的禅法,祖师大德们将空性的义理化为实际的修持法门,我希望各位能够好好地去修持与体会。



4

空性是能够根除轮回的基础

课程:《修次中篇》

日期 | 2011年4月22-23日

地点 | 印度 新德里 印度环境中心


观的禅修,或称分析式禅修,

也称为「毘钵舍那」。


它的修持专注在空性;空性是对实相本质的了解,能够根除轮回的基础———无明。


无明是对本自存在的「我」的执著。


有些人可能认为空性否认所有的事物,因此,什么都没有,而将「无我」等同于「没有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能够积累业力等等。


这就落入虚无主义的断边,并非是「空性」与「无我」的真义。


说某样东西「没有」并不深邃,空性的义理才深邃。空性并不等同于「没有」。


例如我们去分析一只花瓶,在其中我们找不到花瓶。


「找不到」是什么意思?是「找不到」一个「有」的东西?还是「找不到」一个「没有」的东西?


答案是我们是在寻找一个「有」但「找不到」的东西。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我们并非否认花瓶的「有」,但是,我们却误解了它是「如何」才能「有」的。


对我们而言,它似乎是自己就可以让自己显现;因此当我们按照依自力而存在的特性去寻找花瓶时,却「找不到」这样可以依照自力而有的花瓶;因为花瓶并不是以这样的方式而「有」的。


同样地,认为空性是「没有」则是错误的见解。


就好比是在看电影中的演员,对我们而言,他看上去很真实,但是,我们知道他并不真实存在,他只是演员的一个显相而已;而这个显相依靠的是各种因缘条件,例如胶片、放映机、萤幕等等。


这个显相是依缘起而「有」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显相,但演员并不存在,只是看上去好像是真的存在,但它就仅仅是显相而已。


以同样的方式,一切因缘合和的显相并不是以我们所认为的方式而存在。


因为我们通常将它们认为是独立的存在,事实上则不然。就拿「我」为例,我们会觉得「我」是独立而自主的,是世界的中心,不依靠任何因缘或条件而存在。


实际上,「我」的显相是有的,但是它并非是以我们所认为的方式而「有」的,而是依赖许多的因缘条件而「有」的。


空性代表着一个机会、一个可能的开创。

正如龙树菩萨所说的:


「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


因为是空性的,所以有无限无穷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自己是自足自立的,但是透过对空性的禅修,我们会敞开心胸,了解到我们是万法的一份子,相互间有本具的关连。


当我们将自己视为是独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障蔽、狭隘的见识,透过对空性的了解,我们的心会被打开,变得宽广而平静。


在感受到压力的任何时候,我们会觉得压力是如此地真实,但是,只要一思维到空性的义理,那感觉就完全地消融了。


空性的理论,可说是比大学教授相互研究讨论的课题还要大的一个题目,若是太过了也会沦为空谈。


但是,空性,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很实用、有利益的一个见地。


人们似乎对零有负面的观感,但是没有零,也就不会有一、二等数字。

对待空性,或许我们也要采取类似的态度,而将它视为是所有可能性的来源。



5


如何了解到「胜义谛」

生活中的佛法

日期 | 2009年01月13日

地點 | 印度菩提迦耶

依靠世俗谛,才能了知胜义谛,因为世俗谛的缘起显相,有长才有短,有坏才有好,有西方才有东方,(这些相对存在、相依而存的事物)没有一样可以独立存在,我们才会了解它「自性空」的本质。


即使是水中月,也要靠平静的水才能显现。


再譬如杯子,我们放水的时候,它叫水杯,放茶的时候,它叫茶杯,因为缘起的不同给了不同的名字,但杯子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本质是空性的,所以可以做水杯,也可以做茶杯。


再譬如有种草药,人吃了有毒,但孔雀吃了羽毛却会变漂亮,是良药或是毒药,就要看吃的是谁,这也是一个相对的例子。


不可以离开世俗谛,而了知胜义谛,否则容易落入断边;但是了知空性的人,还是能见到杯子的显现。


往期精选

7 July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