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二 陈志诚教授

陳志誠教授 文字研究 2021-10-27


錢穆先生《中國文學史》

序二


陳志誠


继《中国经济史》之后,学长叶龙教授有意将他珍藏多年、修读钱宾四师“中国文学史”课时的笔记整理,然后付梓出版。现在经已整理完成,书名就叫《中国文学史》,并嘱我为这本书写个序。我一方面感到万分的兴奋和荣幸;另一方面,我又深感惭愧,我哪有资格为这本书写序?恐怕叶师兄之属意于我,一来因为我们是同门师兄弟,无论是在新亚书院抑或新亚研究所,他都是我的前辈。二来,恐怕也是最主要的,我们都先后修读过钱师的“中国文学史”,彼此应该有些相同的话题和体会。叶师兄盛意拳拳,我就只好勉力而为,答应过来。但谈的都是个人的感受和印象,而且拉杂说来,称不上是篇像样的书序。

叶师兄和我虽然先后都修读钱师“中国文学史”的课,不过,效果却并不一样。首先,他修读的时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而我修读则在六十年代初。其次,他修读的是整年的完整课程,而我修读的只是半年的课,下半年即由另一位老师替代了。那是因为作为新亚书院的院长,钱师在五十年代中之时,仍可专注于院内的校务和教务,但到了六十年代初,他已因书院要并入中文大学作为三所成员学院之一而非常忙碌,无法多兼教学工作,所以“中国文学史”课只教了半年便没有继续下去。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叶师兄是江浙人,他听钱师课的能力比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香港学生强,吸收上比较容易。再加上他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都相当好,所以,他的听课笔记详细而精确,可以充分反映钱师的讲课内容,堪称是课堂的实录。

众所周知,钱宾四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誉满中外,著作等身。他又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国和中华文化,“九一八”事变之后,因应教育部将“中国通史”作为大学必修科以振起国魂之规定,他在大学讲授该课,所编写的讲义即成为日后部定大学用书的《国史大纲》。是书不但足以唤醒国魂,亦加深国人对国史的认识,深受知识分子的欢迎,而钱师也奠定了他史学权威的地位。除《国史大纲》外,他的著述包括《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庄老通辨》《庄子纂笺》《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文化学大义》《中国思想史》《国史新论》《宋明理学概述》《四书释义》《论语新解》《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记地名考》《中国文化精神》《阳明学述要》《中国文化丛谈》 《朱子新学案》《中国文学讲演集》等,洋洋大观,非常丰富。

细看钱师的著述内容,都是以史学、经学、文化、思想、考据、理学等范围的学术性论文为主,属于文学的,就只有《中国文学讲演集》而已。《中国文学讲演集》原是钱师有关中国文学的讲演记录,计共十六篇,1963年由香港人生杂志社出版。篇幅虽不太多,但涉及的范围却相当广,所提的论点也很深入,颇多独到的见解。此书1983年增加了十四篇,共三十篇,改名《中国文学论丛》,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除了这些偏重作品欣赏与研究的文章外,钱师也有些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如《朱怀天先生纪念集》《湖上闲思录》《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灵魂与心》《双溪独语》《晚学盲言》等抒发个人思想与感情之作。显然,我们的史学权威、国学大师,一直都没有忽略对文学的兴趣,至于“中国文学史”,更是他在教坛上经常要讲授的课。

钱师个子不高,但步履稳重,双目炯炯有神,使人望之而生莫名之畏。加上他在讲课时声音嘹亮,抑扬有致,徐疾有度,在讲坛上往来踱步之间,散发出一股非常独特的神采。所以,在上他的“中国文学史”课之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静心听讲。他的每一课就像每一个专题一样, 非常吸引人。

我们新亚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个月都有个月会举行,全校学生都会参加,除了简单的校务报告外,还会邀请嘉宾或校内老师作主题演讲,演讲辞都由学生作记录,然后刊登在定期出版的《新亚生活》刊物上,钱师是主要讲者之一,这些讲辞,其后都汇集成书,取名《新亚遗铎》。此外,钱师也往往受邀到校外机构作专题演讲,不论是校内校外,大都有一位同学获指派替他作记录。而在这些同学之中,我们广东籍的学生往往只是偶一为之而已。就记忆所及,替钱师作记录最多的,叶师兄应该是其中极少数者之一。他一直追随着钱师,也一直好好地珍藏着他所记录的钱师笔记,应该说,他是钱师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早前他在报刊所发表的《钱师论经济》《中国经济史》以及《商务报》的《钱穆讲学粹语录》等,都是他积存多年下来的成果。而对钱师学术的传扬,他可说贡献良多,居功至伟。

如今,钱师讲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要出版了,这真莫大的喜讯。尤其像我这么样的后辈,只修读过半年的课而已。现在虽已是垂暮之年,但依然有机会看到钱师完整的《中国文学史》面世,圆了多年未完之梦,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而于叶师兄一再推广钱师学术、惠益后人的初衷,又怎可以只是向他再三致谢而已呢?是为序。

陈志诚教授,新亚书院及研究所毕业、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留学日本。曾任香港城市大学语文主任、新亚研究所所长,退休后仍任教研究所及港大中文学院。


文字輸入 隆君承

文字校對 胡非才

 


◆相關閱覽


◆钱穆先生:中国文字不代表语言而控制着语(方)言

钱穆先生: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

◆钱穆先生:谈甲骨文字

◆钱穆先生: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论丛再序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概观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的起源

◆钱穆先生:无师自通中国文言自修读本之编辑计划书

◆钱穆先生:唐代考试为何重诗赋?

◆钱穆先生: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钱穆先生:教育的第一任务

◆钱穆先生: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

錢穆先生:国内人则倡言全盘西化,却未注意到丁龙

◆钱穆先生:究竟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哪里?

◆钱穆先生: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节选)

◆钱穆先生:由“耶诞节”说起

◆钱穆先生:中国人极重冬至

◆钱穆先生: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伟大光明的前途

錢穆先生爲何字賓四?


◆余英时先生:寿钱宾四师九十

◆余英时先生:《国史大纲》发微——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影响

◆余英时先生:理学传统在清代并没有忽然失踪

◆余英时先生《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目录

◆余英时先生《论戴震与章学诚》目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