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在國:安大簡《詩經·召南·摽有梅》之篇名試解

徐在國 文字研究 2021-10-27

徐在國:安大簡《詩經·召南·摽有梅》之篇名試解

[摘 要]传世的《诗经·召南·摽有梅》篇“摽有梅”之“摽”过去多训为落、击,篇名亦取于此。新出《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一)与之对应字作“”,即从艸,友声的“苃”字,读为“囿”。“囿有梅”言果园中有梅,句意及篇名亦当重新思考。“苃”字经过“”、“蔈”等字作为中间形音环节而讹成“摽”。

[关键词]《诗经·召南·摽有梅》 安大简《诗经》 篇名 囿有梅

《詩經·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安大簡《詩經》也有這首詩。首字不作“摽”,而是寫作:

整理者注釋如下:

”,簡文作,下部從兩“又”,所從“又”與《無衣》()所從同。從兩手,會意,即“”。“”,“”之异體。《魯詩》《韓詩》作“”,《齊詩》作“蔈”。

這個注釋是整理者反復討論推敲過的。這樣解釋的好處是和傳世的《詩經》可以對上。從古文字偏旁變動不居來看,釋“”可能性很大。我們認为也有另外一種可能。現試着把我們的想法寫出來。

我們認为此字有可能分析为從“艸”、“友”聲。整理者認为下部從兩“又”,是對的。安大簡“又”字或作:

008042042043

043046050

從“”的形體來看,下部所從兩“又”是左右并列的,似乎可以看作“友”。傳抄古文和戰國文字“友”字如下:

《说文》古文或作:

三體石經古文或作:

楚文字或作:

郭店·語三62

信陽2·19

郭店·緇衣45

清華五·三壽10

清華五·厚父11

上博一·緇23

清華一·尹誥2

上录“友”均是左右并列的,和“”所從通。

如此,簡文“”,即“苃”,和《字汇補·艸部》“苃,音友。草名”之“苃”似乎没有關系。頗疑“苃”即“囿”字异體。《说文·囗部》:“囿,苑有垣也。从囗,有聲。一曰禽獸曰囿。”“囿”,一般指古代帝王畜養禽獸以供觀賞的園林。漢以后稱苑。《詩·大雅·靈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毛傳:“囿,所以域養鳥獸也。”班固《東都賦》:“太液昆明,鳥獸之囿。”“囿”,也指菜園;果園。《大戴禮記·夏小正》:“囿有見韭。”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紅桃。”

簡文“苃又某”,即“囿有梅”,即囿中有梅,是指果園中有梅。《詩經·國風》“某有某”習見,如《園有桃》《山有樞》《山有扶蘇》《野有蔓草》,這是篇目中的。文句中也習見,如“園有棘”“山有嘉卉”“墓門有梅”“林有樸樕”等等。“囿有梅”與《園有桃》、“園有棘”句式、内容均相近。

傳世本《詩經》为何作“摽”“”“蔈”。我們試作推測如下:此字最初可能寫作“”,將“艸”下所從的兩“又”看作“”了,於是將此字釋为“”,《玉篇·艸部》:“,落也。正作。” 《说文·艸部》:“蔈,苕之黄華也。从艸,聲。一曰末也。”“”與“蔈”音同而通。至於毛詩作“摽”,則是與“”“蔈”音同的緣故。所以就有了“摽有梅”,才有毛傳“摽,落也”以及《説文》“摽,擊也”等訓釋。

補记:拙文草成后,曾向李家浩先生说过我的想法。李家浩先生在九月二十一日,给我打电话,告知:他认为此字从两“力”,即“荔”字,在简文中当读为“篱”。特此志之。

【相關閱覽】

李鹏辉:《诗经》“硕鼠”新证

卢海霞、袁金平:《诗·鄘风·墙有茨》“中冓”释义新证

刘刚:《诗·鄘风·干旄》臆解——以出土文献和器物中的马饰为参照

杜泽逊:安大简《诗经·关雎》“要翟”说

钱穆:诗与剧

钱穆:谈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