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翼明:孔子何以值得信仰

唐翼明 文字研究 2021-10-27

唐翼明:孔子何以值得信仰

唐翼明先生


人能活得有意義 因爲這些偉大“蜘蛛”編織的“網”

 

人與動物有什麼區別?人也是動物,卻是不一樣的動物。動物只是活著,但人不只是活著,人在活著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思——我爲什麼要活著?我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人是一個尋求意義、需要意義的動物,這是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地方,是根本的區別。

 


在浩淼廣闊的宇宙中,人只是一個極其渺小的存在、一個極其短暫的存在。那麼,這樣一個渺小而短暫的存在,究竟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坦白地講,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但人又不可以沒有意義。如果沒有意義,人是沒法活下去的。如果人完全感到沒有了意義,人就只有自殺。動物不會自殺,而人會自殺。人自殺並不是因爲沒飯吃,沒衣穿,而是因爲尋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所以,我常常把人比作一隻蜘蛛,蜘蛛不能飄蕩在空中,它不像鳥一樣能飛。蜘蛛需要把自己掛在網上,它在空中沒有網,那怎麼辦?蜘蛛自己吐絲來織網。蜘蛛的這種生存狀況,和人極其相像,但不是在生活層面上,而是在尋找意義的層面上。人自己編織意義,編織一張意義之網、價值之網,然後把自己掛在這張網上,才能夠在這個宇宙中過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但這張價值網、意義網卻是不容易編織的。在這一點上,人還趕不上蜘蛛,因爲每一隻蜘蛛都可以編織網,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人需要一些偉大傑出的人物,來爲我們編織這張意義之網、價值之網。比如,孔子、老子、耶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穆罕默德等,他們是人類中偉大的“蜘蛛”,他們爲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編織比較完整的意義之網和生命之網,讓我們能夠掛在這張網上,使我們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能夠心安理得快樂地活下去。

 


所以,我們要感謝這些偉大傑出的人物,或者說偉大的“蜘蛛人”。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日子會很難過。年輕時,我聽過“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那時無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才真正感受到這是至理名言。

 

我很慶倖自己在21歲那年,從頭至尾把《論語》仔細讀了一遍,一個字都沒落下,包括楊伯峻先生的注解(《論語譯注》),這使我在這整整幾十年中,能夠把自己牢牢掛在孔夫子編織的這張價值網和意義網上,在任何艱難挫折面前,我沒有喪氣、沒有自殺。年輕時,我曾經做過一件小事,那是在二三十歲時,我爲長江寫了一首很簡單的小詩“蒼茫天地闊,開闢一江流。百折氣未減,丘山空阻留。”這輩子,我經受的挫折可能不是我們年輕朋友能夠想像的,但我從未倒下,從未氣餒,從未想過自殺,是誰給我的力量?就是孔子。

 

我在美國留學十年,讀了很多西方哲人的名著,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東西,但我從來沒有認爲他們比孔子更偉大、更了不起。留學十年中,我的書架上始終有一本《論語》伴隨著我。

 

大家看過很多西方的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對耶穌的崇拜,穆斯林對穆罕默德的崇拜,對真主的崇拜,就像我對《論語》的崇拜一樣。他們爲什麼能夠在這個世界上作爲一個渺小而短暫的存在,可以心安理得的積極地活下去呢?那是因爲耶穌、穆罕默德以及蘇格拉底這些人,爲他們編織了一張價值之網、意義之網,這些人都非常了不起。所以,對於這種宗教,各種成體系的哲學,我都非常尊敬、敬畏。我基本上是一個逢廟必拜的人,但不是拜和尚,不是拜牧師,也不是拜豪華的建築,我拜的是這張藝術之網、價值之網,拜的是這個文化體系。這是千萬人,億萬人能夠心安理得、積極有意義地生活下去的價值體現。


《論語》是中國人的聖經 中國旅館的床頭都應該放一本

 

說到這裡,我們要稍微說一下西方人,我把中國以外的人統稱爲西方人,不管東西南北。中國人在追求價值意義上都是一樣的,但我們的文化有不同之處,這個不同之處說不完,最根本的區別在哪裡?就在於西方包括穆斯林,他們崇拜的是上帝或者真主,就是一神教裡的“一神”,而我們中國人信仰和崇拜的是聖人。西方的文化光怪陸離,建立在上帝崇拜之上;中華文化絢麗多彩,建立在聖人崇拜之上,這是中西文化最根本的不同。這就是爲什麼美國總統就職時要一手按著《聖經》,一手舉起宣誓;你就會明白爲什麼穆斯林一天要向真主禱告5次。遺憾的是,有段時間中國不知道崇拜誰?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一度變得空虛。直到現在,我們還非常浮躁,這是非常不好的。

 

西方的上帝崇拜,是承認這個世界、宇宙有一個造物主,他創造了這個世界,並管理著這個世界。中國其實也經歷過同樣的階段,夏商時期,人們崇拜天帝,天帝又叫“上帝”,我們後來用“上帝”這個詞來翻譯西方的god,以至於我們現在誤認爲“上帝”是西方文化傳進之後才有的名詞,其實不是,在夏商時期,中國人崇拜的恰恰就是上帝,就是天帝。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天帝有信仰,認爲人間持續是仿效天的秩序來建立的。最早時,中國就相信有一個天帝、上帝,後來就演繹成玉皇大帝,在這點上與西方是一樣的,但中國到了周朝以後,慢慢地發生了變化,由依賴上帝、鬼神,逐漸變爲依賴理性,而作爲天地意志和人類理性之間起橋樑作用的,中國人認爲是最有智慧的聖人,既然人間秩序要按照天地的秩序來建立,誰最能懂得天的意志,誰就是那個最優秀的人。中國人認爲最優秀的那個人就是聖人,聖人是最完美、最理想、最睿智的人。所以,“圣”字有耳朵、有口,最後是一個王。我講的是繁體“聖”字,現在我們寫成“又”和“土”,就不知道是什麼意義了。我是反對漢字簡化的,這樣漢字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只有聖人能夠體會並懂得天的意志,然後把天的意志傳達給老百姓和普通人。天通過聖人來教化人,人通過聖人來仿效天,這就叫“則天行化”。“則天”就是以天的法則爲榜樣,仿效天;“行化”就是推行教化。所以,中國的文化本來也是一個上帝崇拜,但後來卻演變成了聖人崇拜,這到底是進步還是什麼?今天,我們沒有時間來深入分析。西方的上帝崇拜和中國的聖人崇拜,各有優劣,各有其偉大之處和局限之處。

 

西方人一直堅持他們對上帝的信仰,崇敬他們的上帝,而中國卻放棄了對自己聖人的信仰,不再崇敬自己的聖人,這叫什麼呢?這叫“自毀根基”,自挖祖宗之墳,自己讓自己的文化沒有根。現在,全國上上下下都認識到了這個嚴重的問題,所以要提倡文化自信,那自信的是什麼?首先要自信這個根。

 

當每個西方人仍然像以前那樣崇拜上帝時,當美國人把“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印在每一張鈔票上的時候,我們卻忘記了孔子,我們甚至詆毀孔子、批判孔子,這是很可怕的。西方人每天吃飯前都要禱告,禱告上帝贈予美好的食物和美好的一天,當他們堅持這樣做的時候,中國人忘記了聖人,忘記了五經,忘記了《論語》。而這些,恰恰就是我們自己的聖經。很多人認爲聖經是西方人傳進來的,不是的,“聖經”就是聖人的經典,這是中國的固有名詞。

 

我們翻譯西方的“Holy Bible”時,我們找到“聖經”這個詞來翻譯,以爲“Holy Bible”就是聖經,聖經就只有“Holy Bible”。其實,我們的五經就是聖經,我們的《論語》就是聖經,我們的四書五經就是我們的聖經,我們怎麼可以忘記呢?你到西方旅行,到美國旅行,你到了那些好的酒店,一定會在床頭櫃上找到一本聖經,睡前或晨起可以翻開讀幾頁,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帶走,老闆不生氣,會讓你帶走的。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爲什麼中國人就不能放一本《論語》在旅館裡呢?我現在在這裡公開呼籲,中國的旅館都應該放一本《論語》。睡前晨起翻幾頁不是很好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是很好嗎?我們現在有弘揚國學的共識,我覺得我的這個倡議是非常具體、非常好的建議。我希望大家這樣做,如果政府沒做,民間可以做,開旅館的朋友可以做啊!

 

《論語》告訴你:怎樣活得像個人

 

我爲什麼要特別提到《論語》這本書呢?我剛才講四書五經都是我們的聖經,但我特別向大家推薦《論語》。因爲《論語》是最親切、最具體、最便於我們從小到老熟讀的一本聖經,《論語》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間的許多對話、言談,沒有什麼比《論語》更能夠讓我們親近聖人和聖人教導。

 

《論語》並不難讀,加起來不過一萬五千多字,每個人只要想讀,絕對可以讀完,每天讀一百個字是沒問題的,一百多天就可以讀完。你再怎麼忙,你的文字功底再怎麼低,讀一百個字會有問題嗎?問題是我們讀不讀,讀不讀又在於我們對這本書有沒有認識,知不知道這本書了不起,是中國人的聖經。以前的人一發蒙就要讀《論語》,我小時候念過私塾,後來土地改革就沒有了。土地改革之前,我寄養在我伯父家,每到冬天閒暇時,他就自己辦私塾,請一個老秀才給子弟們講《論語》,也講《三字經》、《幼學瓊林》、《古文觀止》等。以前的人讀《論語》,基本上每個人背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有一段時間,不知爲何不讀甚至視爲讎敵,《論語》就成了毒草,我們現在要深深懺悔,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褻瀆,首先來源於對孔子的褻瀆,一旦我們瞧不起孔子,甚至批判孔子,中國人還有文化自信嗎?你信什麼呢?你有什麼東西可以自信呢?如果問我,我是回答不出來的。


《論語》到底教了我們什麼?你先讀完了,我們才好真正討論這個問題。如果你以一個功利主義的態度來讀,我告訴你,你會很失望,《論語》沒有告訴我們1+1等於2,也沒有告訴我們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結合就是一個水分子;《論語》沒有告訴我們運動的三大定律,也沒有告訴我們電腦怎麼用,手機怎麼玩;《論語》不能讓你考高分,也不能保證讓你進入北大和清華。所以,你如果抱著這個態度去讀《論語》,老實講,你可以不用讀了,因爲它並沒有教你這些。

 

但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懂得1+1等於2HO是水,三大運動定律,怎麼玩電腦和手機,比懂得“人爲什麼是個人”、“人要怎樣活才是一個人”、“這輩子怎樣活下去才心安理得”還重要?這難道不慚愧、不後悔嗎?你覺得這些問題比後面的問題更重要嗎?如果你也感覺到後面這些問題更重要,我告訴你去讀《論語》。《論語》就是告訴你,人怎樣才是一個人,怎樣活得像個人。

 

國人太功利 教育太糟糕 《論語》教你人與人最根本區別

 

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今天的很多中國人太膚淺、太浮躁、太功利,在我們有些人的眼中,這個世界上最可崇拜的只有兩個:一是權力,二是金錢。他活得像不像個人不重要,他作爲一個人怎樣與動物區別也不重要。老實講,這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危機。

 

這一點我們也要向西方人學習,現場有沒有朋友念過《聖經》,如果沒有念過,我也勸你們翻一翻,蠻好玩的。我是讀過《聖經》的,但也沒有像《論語》(一字不落)那樣讀,但我大致讀了,因爲我父母給了我很多本《聖經》,有中文的、英文的,各種版本都有。外國人並沒有說要到《聖經》裡去找1+1等於2,也不因爲他們崇拜上帝和《聖經》就造不出原子彈了,就不會用電腦,就不會玩電腦和手機。無論是伊斯蘭教還是基督教,他們並沒有忘記《聖經》(“Holy Bible”),並沒有失去對《聖經》的崇敬。爲什麼你就覺得讀《論語》會妨礙你玩電腦,玩手機,妨礙你學習1+1等於2,怎麼會呢?你首先要懂得怎麼像個人,再談別的,你人都不像,卻說自己是電腦專家,手機電腦玩得團團轉,這有什麼意義呢?

 

這些問題要到《論語》中去找,《論語》告訴我們,人一輩子的任務就是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品德高尚、博學多聞的君子,而不可以做無恥的小人。說到這裡,我又想補充幾句,大家知道人與人的根本差別在哪裡嗎?不在於你的數理化比我好,也不在於你的文章寫得比我好,也不在於你官做得比我大,錢賺得比我多。人與人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君子還是小人。

 

人其實只有兩大類:一類是君子,一類是小人,當然還有介乎于君子和小人之間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努力向君子那個方向走。幾十年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大家自身的經歷也會告訴你們,什麼地方都有君子,也有小人。我曾經在農村長大,多年住在農村,在最底層的老百姓當中也有君子和小人。我後來一直念書,念到了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從中學教師一直做到大學教授。在大學教授中也有君子,也有小人。哪裡都有君子和小人,這才是人和人之間最根本的區別。我們交朋友,你是哪個國家不重要,你是哪個民族也不知道,你信仰什麼宗教也不重要,你是男人和女人也都不重要,但你是不是個君子卻很重要,《論語》就告訴我們這個,把這個道理從方方面面講得清清楚楚,而且告訴我們如何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君子,如何修養才是一個君子?如何對待別人,如何處理社會關係?才是君子該盡的責任,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可惜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家長教育孩子,學校教育學生,我們很長一段時間不教這些問題,我們教數物化、語文、英語和體育,教大家要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等等,就是不教人怎麼做人,這是很可怕的!

 

恕我直言,今天的教育狀況是很糟糕的。我身在大學,大學就是一個職業訓練所,上上下下所有人關心的就是考試成績,關心大學畢業後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賺很多錢。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家長來問我,老師你看我的孩子讀哪個學校比較容易,比較好,比較有錢途?這個錢途是金錢的錢,從來沒有家長關心如何將孩子培養成爲一個真正像樣的人,一個光明磊落的君子,而非一個卑鄙齷齪的小人。我要告訴各位在座的家長和老師,請你們多想想這個問題,其他問題都不重要。我有三個孩子,我從來沒有關心過他們的學習成績,從來沒有講過任何具體的知識,我不關心他們的知識。這些他們自己可以去做,沒什麼困難,這是學生的根本。有比做人更困難的事情嗎?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伯廬說過“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這是《朱子治家格言》裡面的話,是經典之言。

 

我想說一個問題,我們是中國人,我們的民族是華夏民族,我們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體系中,我們掛在這張價值網、意義網上。我在美國呆了十年,在臺灣呆了二十年,但我從來沒把自己當成美國人,因爲那張網我掛得不習慣,我還是信仰孔子。

 

文化可以嫁接 但不能夠移栽

 

我們通過聖人孔子所具體體現出來的文化,這種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已經流入到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每一根血管,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我始終認爲,文化可以嫁接,但不能夠移栽。基督教裡好的可以學,應該學;《古蘭經》也應該學,可以與我們自己的文化嫁接,但不能把我們的“樹”挖了,然後種那棵樹,那是種不活的!無論古今還是中外,都不能夠代替孔子和他所教導的意義,而且孔子的這些教導和價值並不違背全世界人類共同信仰的價值。

 

我還想談談“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有沒有?當然有,沒有共同的東西,怎麼能夠活在地球上,怎樣能夠溝通和交往?我們提倡仁愛,孔子最了不起的主張就是“仁”,“仁者愛人”,有沒有哪個民族提倡不愛人?我們反對殺人,有沒有哪個民族提倡殺人呢?我們說不要偷別人的東西,有沒有哪個民族說偷就是好?這是沒有的。

 

美國有位學者叫阿德勒(Mortimer J.Adler),在他所著的《六大觀念》一書中認爲真、善、美是人據以作判斷的三大觀念,自由、平等、正義是人據以行動的三大觀念,西方的主要價值觀都體現在這六大觀念上。而孔子的教導也體現了這六大觀念,你去讀《論語》就會發現,孔子就是在講真、善、美,講自由、平等、正義。可能有些人質疑孔子提過自由?許多人甚至說孔子就是維護地方統治的,就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就是要治服老百姓,我很直率地說一句,你讀懂《論語》了嗎?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請問這是什麼精神?我們今天崇拜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家基本上都認同,這是融合中西文化的主要宗旨。孔子是一個真正具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三軍統帥我們可以剝奪掉,但一個普通匹夫的志向你是改變不了的。

 

很多人認爲孔子主張不平等,因爲他要講等級。其實孔子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比西方許多先賢更好。貫穿孔子的全部學說,最重要的有兩個字:一個是“仁”,一個是“禮”。“仁”是讓大家互相親愛,“禮”是要分出等級,尊卑有序。但人沒有等級嗎?人真的像我們字面上那樣理解的平等嗎?不是的。我從來不認爲是平等的。不平等是絕對的,平等是相對的;不平等是永恆的,平等是暫時的;不平等是現實的,平等是理想的。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不是一切都平等。孔子正視人間的不平等,而提出一個最好的主張,如何承認人類不平等?這一點勝過許多學說,比許多學說都高明。

【相關閱覽】


龐樸:孔子何曾愚民

王齊洲:試論孔子的藝術觀

林雨:孔子背“黑鍋”,標點惹的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