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学期刊主编论坛


特别提示: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本论坛采用线下线上混合模式。与会主编、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学者及北京语言大学师生线下与会,校外人员线上与会。
论坛根据3个议题分为3场,每场1小时。有6位主编在主席台就座,每位演讲时间约8分钟。6位主编演讲结束后,与线下线上参会者互动约12分钟,欢迎广大同行朋友们积极参与。(大咖云集,时间有限,把握机会!!!)




演讲嘉宾简介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中国语文》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立法用语规范化专家咨询委员,《文学评论》《语言科学》《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汉语学习》《汉语语言和话语学报》(荷兰)编委。出版专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1996,江西教育出版社,与方梅合著)《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什么是句法学》《说把字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汉语研究论文百余篇。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翻译学。著有《翻译文化史论》《语料库翻译学探索》《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研究》《国外外语教育研究》等。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两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奖,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者,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文字应用系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心理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主持编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12)和《全球华语词典》,主持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全球华语大辞典》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 


杨亦鸣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曾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为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语言科学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与神经认知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语言科学》主编等。长期从事神经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汉语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重大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BrainCognition《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冯胜利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乾嘉理必及章黄学理、训诂学、韵律语法学、语体语法学、历时句法学、韵律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法。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十余种国内外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杂志编委以及国内外语言学杂志和出版社审稿人。近年来研究兴趣包括韵律句法学、韵律诗体学、训诂学及汉语教学法。主要学术著作有《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汉语韵律句法学》及《汉语书面用语初编》等。 


王贵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生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兼任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报》《中国文字研究》《励耘语言学刊》《出土文献》《汉字文化》《汉字汉语研究》《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等刊物编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日本藏汉文古字书集成与整理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史”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出版《说文解字校笺》《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汉字与出土文献论集》《简帛文献字词研究》等著作。 


程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对外汉语教师协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研究》主编,华中科技大学语言文字工作文员会副主任。发表论文80余篇,著作多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0)和重点项目(2018)各1项。


胡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博士生导师、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执行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形式句法学、语义学、理论语言学、演化句法学、儿童语言获得与认知发展。论文刊发于LinguisticsThe Linguistic ReviewJournal of Pragmatics、《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期刊。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担任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执行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原主编、《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文化艺术研究》执行主编。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重点项目、政治学一般项目等;著有《幽默语言学》《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学:理论、方法、案例》等,发表论文约200篇。 


李小平 

《语文研究》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的专业编辑工作。专业研究兴趣在母语晋方言方面。独著和合作出版专业研究著作10余部,发表专业研究论文50余篇。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山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曾被评为“山西省直机关劳动模范”(2016年),入选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6年),入选山西省委“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2019年)。 


唐贤清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古汉语研究》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部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0项。独立或排名第一获部省级教学科研奖励(含荣誉)2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朱子语类>副词研究》等著作4部,主编丛书、论文集多部,参编著作10部。


施春宏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教学与研究》主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涉及汉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近年着力从事构式语法、语体语法、韵律语法的理论与应用探索,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教学研究,并积极开展语言学观念和方法方面的探讨、语言学前沿思想和成果的教学转化与科学普及工作。共发表语法学、语义学、词汇学、理论语言学、规范语言学、二语习得和教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学术论文120余篇(含合撰),其中20余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发表语言学随笔80余篇、译文数篇。 


金奉民 

朝鲜族,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授,《汉语学习》主编。发表《助词“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来/去”、“오다/가다”的认知原型和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한중주다/給’에대한인지의미론적접근》等多篇论文,出版《한국어와중국어의사동사대조연구》《汉韩动词配价对比》等专著。


王敏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语言文字应用》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语用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秘书处学术负责人,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字学、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


陈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现为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语言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文化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独立出版专著2部,合作出版专著2部,在《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俄语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姚双云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互动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Journal of Pragmatics、《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教学成果曾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李军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华文教学与研究》执行主编,曾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对外汉语系主任。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汉语修辞学、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认知语言学等。出版《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语用修辞探索》等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多项,建立了话语效果调控修辞理论及体系,对汉语语用模式和语用规律等进行了系统探索。


郭风岚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主编,北京语言大学教材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民族语言文化、汉语国际教育等。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获采纳咨询报告60余篇(份),主编教材、辞书等多种,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合作)1项。


张博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北京语言大学第十届、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词源学、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出版《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张博词汇学论文集》等专著及论文集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教材及论文集多种。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