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思想的构成与表达”——江怡教授大学写作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想的构成与表达

江怡教授大学写作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2023年6月5日晚,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大学写作系列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举行。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首席专家江怡教授受邀以“思想的构成与表达”为主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立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思想”与“表达”两个关键词展开,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剖析思想的构成方式;二是分析关于思想的表达方式;三则阐释思想和语言的关系。

 “生命是火,思想是光,语言就是光之影!透过语言谈论思想,就是与光之影共舞!”讲座伊始,江怡教授便用这样一段话揭示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也为整场讲座埋下伏笔。

在第一部分,江怡教授以关于柏拉图“洞穴假说”、“人脑稿图”、“人即机器”、“鸭兔图”等四幅图画引入话题,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思想”与“思想对象”的区别。如果说思想是光,那么人们对思想对象的认识就是光将物体映射在影壁上的样子。思想来自于我们对思想对象的认识,但是我们对思想对象的认识却并非是思想对象本身,而仅是对思想对象的建构。基于此,江怡教授引入了弗雷格的论述,精准地说明了“思想”是什么、“思想”的结构以及思想的“构成”问题。不同的认知方式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认知结果,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也会获得不同的结论,我们所看见的物体都面临着各种解释。既然我们所认识的事物并非是事物本身,而只反映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那么,认识的目的就要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偏见,不断向“真”靠近。

第二部分,江怡教授介绍了思想表达的方式。对象的存在与否与我们对对象的认识没有任何关系,任何对象的存在只有进入到我们对对象的认识中才能使得我们真正理解该对象,而我们对对象的理解是通过关于对对象的思想表达来获得的,所以,思想的构成方式就是表达的构成方式。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发生改变,不是因为事物本身发生改变,而是由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改变。此外,我们的表达在多大程度上贴近对象,取决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对于科学领域而言,自然语言是不适用的,自然语言的表达和我们所期望通过该表达传达的思想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如何让语句真实地传递它的意义,就需要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江怡教授选取了弗雷格的“涵义与意谓”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真值函项理论”等对自然语言的案例进行逻辑分析,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语言表达以逻辑结构为基础的观点。

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江怡教授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探讨了思想构成与语言表达的一致性路径。从思想的构成到思想的表达有一个逻辑的推演过程,通过思想的表达反过来理解思想的构成,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知道表达内容是否是准确的。江怡教授指出,为什么写作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论证,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地理解自己的思想是如何通过一种论证的方式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从逻辑层面上说,所有的论证都是从意义明确的概念出发的。江怡教授指出,很多情况下同学们会存在疑问,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会使用某些概念,尤其是不知道概念可能会推导出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实质地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明确概念来消解问题。思想观念是以概念的方式加以固化的,所以,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说什么”,避免在不明晰概念的前提下随意使用概念,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

最后,江怡教授借用洪堡和维特根斯坦的话为讲座画上完美的句号——“人的语言就是他的世界”,“我的语言的界限意谓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同学踊跃发言,积极提问,江怡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做出了详细回应。在这场思维的交互中,同学们深受启发,收获颇丰。以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去探索世界,这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不断挑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框架,推动我们去对生活中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通过哲学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内省与领悟,激发出人类的智识和创造力。通过论证式写作,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并得到我们对思想的更深刻理解。

全文转载自浙大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