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电波的时代光影|刘增基:参研新中国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

西电教师 西电教师 2022-12-15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离退休工作处,以“砥砺家国情怀 书写奋进故事”为主题,策划“红色电波的时代光影”教师思政品牌,还原了不同时代的西电人爱国为民的使命和初心,用红色的办学历史涵育家国情怀、时代担当和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勇立民族复兴潮头,争做“四有”好老师。


人物简介 /Profile/

刘增基, 1937年11月生于浙江丽水,1955年7月高中毕业后志愿入伍,保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我校前身);196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我校前身)电信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经过科研团队的集体奋斗,我校于1965年和1975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不同技术水平的全双工流星余迹突发通信系统之后,又于197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与电离层散射通信系统(HX-101D),荣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刘增基同志长期从事数字通信系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是这些通信系统的主研人之一,1987年后成为教授,1992年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成为中国通信学会会士。1991~2002年期间,担任“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3~1997年兼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何为流星余迹通信?

流星体是宇宙空间物质碎片和微粒。据估计,每昼夜大约有100亿颗流星体进入并烧毁于整个地球大气层。当流星体与地球运行轨道相遇时,流星体就会高速坠入地球大气层,与周围空气分子剧烈碰撞和摩擦,由于高温而烧毁并气化电离,形成细长的电离气体柱,这些间隙出现瞬间即逝的电离气体柱被称为流星余迹。利用大量流星余迹对甚高频无线电波的反射或散射,从而实现超视距无线通信的方式就被称为流星余迹通信。


刘增基教授秉承着强烈的事业心,参研新中国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在国家比较困难的时期,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了先进而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突破。面向国家攻克“卡脖子”工程的紧迫需求,一代代西电人全力产出信息与电子领域的尖端成果,为国家科技战略贡献西电智慧与力量。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