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物遗址传承保护,文化自觉自信提升』Part3 昭陵博物馆

用心实践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0-09-05



习总书记对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文物是我们触摸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引导大学生立足陕西,自觉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明,发扬好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特色与历史优势,通过学科交叉提升全校学生对历史故事、文物知识、文化传承的自觉与自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联合派出文物遗址传承保护实践队,前往各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提升自我,同时进行宣传,激发公众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



昭陵博物馆是国家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侧,距离礼泉县17公里。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陵墓。



昭陵博物馆内,除李勃墓外,包括两个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除展出近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陈列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因为这些碎石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这座博物馆又被人称为“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陪葬墓前现存的40多通墓碑和已发掘墓葬的十几合志石。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被誉为“天下名陵”。唐太宗及其昭陵,对后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参观经历



昭陵博物馆与昭陵的陵体有一定距离,整个博物馆给人一种人烟稀少,清幽雅静的感觉。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别展示了陶俑,石刻,壁画三类文物。



讲解员的讲解十分热情,流畅,而且补充了大量相关的知识,让人感觉十分生动有趣。


在石刻展厅,我们见识到了中国三大碑林之一的昭陵碑林的收藏之多,体量之大。同时还见识了尉迟敬德墓志,盖上题刻的是“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用女子用在空中漂浮的手绢写成的一样,全世界仅此一件,十分珍贵,同时也看到了许多被毁坏的石刻,由于私拓者的私欲,将文物毁坏,也让我们意识到群众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稀缺。



最后我们参观了壁画展厅,我们一进去就被《云中车马图》吸引了,虽然壁画残缺不全,但是唐代高超的绘画技术可见一斑。该壁画位于长乐公主墓中,壁画中翻飞的流云、旒苏仍簇拥着凤驾西驰的公主,承载着李世民为君为父的情感,历千余年艳丽如初。


我们还了解到了《兰亭集序》和它的各种摹本,有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把《兰亭集序》真本带进了墓葬中去,纸张的最长保存年限只有一千年,若真是如此,真本也已在墓中不复存在了,实在是让人痛心。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与讲解员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探讨,讲解员告诉我们,对与石刻的保护要经过室外自然裸露,搬迁入室内保护,加盖玻璃罩保护三个过程,而由于资金的问题,昭陵博物馆目前只做到了第二步,而昭陵博物馆目前困境重重,即使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三大碑林,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埋藏地,游客仍然十分稀少,资金来源缺乏,连最基础的博物馆运营都在勉强维持,更是无暇顾及文物的保护了。



我们又向讲解员询问,昭陵博物馆与附近的袁家村仅1.2公里之遥,完全可以吸收大量的袁家村游客,但是讲解员告诉我们,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将农业作为主要收入的礼泉县政府仅为袁家村开设了交通专线,没有考虑到昭陵博物馆,也让我们对政府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感到惋惜。



讲解结束后,我们为讲解员颁发了证书,讲解员也希望我们多多宣传昭陵博物馆,而同学们也都对这一次难忘的行程进行了思考。


文保成果



实践心得


@李晓亭(历史文化学院)

参观外昭陵博物馆,感慨颇多。一代王朝就沉睡在自己脚下,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这三个展厅的文物就像是窗户纸上的捅出的几个小洞,我们后人也只能透过这几个小洞去窥探那一去不复返的大唐盛世了吧!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对石碑的保护问题,李勣的石碑就露天在院外矗立着,展厅内的石碑也没有被全部保护起来,虽然展厅内有禁止触摸的标志,但是游客们完全可以触摸得到石碑,这对石碑的保护很不利,希望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改善。


@汪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昭陵博物馆是参观博物馆中设施最差,参观人数最少的,但给我的震撼却是最大的。古朴的石碑伫立在大地上,散发着悠久和沧桑的气息。在岁月面前,我感觉自己渺小如芥子。在听到讲解员介绍博物馆现状,由于缺乏资金,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低,文物缺乏科学保护,我感到很心痛。我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昭陵,走进昭陵。


@王正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座座高耸庄重的石碑,一头头萌蠢威严的石狮,一幅幅生动自然的壁画……构成了我的昭陵印象。最令人难忘的是解说员像我们介绍的唐朝历史,昭陵文物以及保护现状,让我通过这些文物,以最深沉的感情与唐人搭建起文化传递的桥梁。


@祁赟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物保护是全面而持久的,每一位公民应增强保护文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是对专业技术保护的弥补,只有这样才能让文物世代相传。


@刘盼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昭陵博物馆,矗立着的石碑,古人飘逸的书法,体态优美的唐俑,思想开明的唐人,色彩鲜明的壁画……在博物馆里陈列的种种,无一不展示了大唐的盛世景象!


@刘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昭陵博物馆内的碑石形体高大、镌刻精致,像是唐朝书法家的一场盛会,有欧阳询书的爽朗而劲峭的温彦博碑,有褚遂良书的秀逸婉柔却又不失刚挺的房玄龄碑,还有王知敬书的隽秀劲健的尉迟敬德碑……这些都时刻像我们后人展示着唐朝文人骚客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所达到的巅峰。






推荐阅读

『文物遗址传承保护,文化自觉自信提升』Part1 咸阳博物馆

文物遗址传承保护,文化自觉自信提升』Part2 茂陵博物馆

西部大讲堂⑥梅雪芹:环境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拓展

西部大讲堂⑦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第十三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顺利闭幕



图文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物遗址传承保护实践队

责任编辑/何秉炽

指导老师/孙懿文、杨茜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