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玩转历史】赴一场风雪夷愉

风追司马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2-03-20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经历了一场场冷雨寒霜后,校园里已是残叶瑟瑟,秋花落尽。听妈妈的话套上厚厚的秋衣秋裤,我们也不知不觉迎来了冬天。



现代社会,一杯甜甜的热奶茶、一袋刚刚炒好的糖板栗、一个有网的电子设备,就构成了慢节奏青年对冬天娱乐活动的所有美好畅想,再想到人声鼎沸的冬季游乐园和滑雪场,激情洋溢的冰雪汽车拉力赛,既疯狂又刺激,我们不禁感叹现代人冬季生活的多姿多彩。相比之下,在虫鸟鸣寂、山高水远的古代,古人的冬季生活是否就是单调无趣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古人也有古人的活法,也有他们独特的娱乐方式。接下来让司马君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冬日里那些精彩的娱乐活动吧~


雅趣篇

赏雪寻梅


从大自然中找乐,是古代人最朴素同样也是最浪漫的休闲方式。
雪冰清玉洁,代表着一种独善其身的节操,常常被用来表达文人高雅隐逸的情趣。在古代文人留下的赏雪佳篇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记的《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在初更时只“拥毳衣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虽夜色沉沉,仍坚持前去赴一场与冬雪的约,可见其“痴”!


东晋才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更是被语文课本公认的咏雪之材,“为若柳絮因风起”惊艳了谢安,也使今人见雪颂之。另有一番情形,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赏雪》中谈到“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可见皇宫内的后妃们也拿雪来解闷,华贵衣饰下的七窍玲珑心尽显无疑。再说到好容易放“冬闲假”的帝王们,据文献记载,清朝康熙帝玄烨、乾隆帝弘历曾经都分别三次、六次到邓尉探梅。虽古代交通有限制,但仍阻止不了两个皇帝内心的“驴友魂”,雪天里策蹇寻梅的短暂游玩估计也是他们一年中最悠闲、沉醉的时光吧。说走就走,总算是在梅花灿烂处偷得半日闲。另一种赏梅者踏上路途已不是为了逃离,而是由于思念。南宋姜夔在《玉梅令》中记叙冒雪去拜访友人范成大的所见,“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烹茶煮酒


茶在浮沉间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像极君子之风。雪和茶相配,让古人的冬日充满雅意。
古人用雪烹茶很有讲究,花瓣之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用来煮茶,最为美妙。清代震钧就曾说过:“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始可饮。”犹记《红楼梦》中,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就是用雪水煮出来的。


窗外白雪飘飘、万物银装素裹,屋内炉火正旺、新酿的酒散发出幽幽清香,要问古人这样的场景最适宜做的事是什么?唐代诗人白居易定会站起来大声回答:“围炉煮酒!”这位大诗人一首《问刘十九》营造出闲适安逸的氛围,羡慕得今人也将心中诗意冬天该有的样子定位为和友人畅饮温酒、谈天说地。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记日游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它集诗、书、画于一体,形式多样,在游戏的同时记录天气,既是天气晴雨表,也是信息传递工具。它是古代女性最普及的一种越冬“描红”小游戏。



《九九消寒图》有文字版、画圈版绘画版三种。《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专门记录了旧时北京的画图风俗:“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毅”志篇

冬猎


古代君子有六艺,“礼、射、御、乐、书、数”,其中“射御”不仅能强身健体,拓展食谱,还能有机会报效祖国,自然受到不少热血男儿的追捧。古人对冬猎兴致之高,与政治因素密不可分。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有奖励军功的政策。隋唐时,政府实行“府兵制”,武则天更是设武举为定制,武功好的人也可以考取功名,更加刺激了民间习射风气。唐朝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也促进了胡服骑射的流行。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冬猎便成了一种日常项目。著名诗人苏轼和王维都曾在冬日或出猎密州、或观猎渭城,意气风发,驰骋冬野。


冰嬉


除了冬猎,还有一项风靡各阶层的户外运动项目——冰嬉。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的冰嬉可不仅是一种争宠手段,还是古人冬季一项重要的活动。


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例如蹴鞠、打雪仗、锤丸、掌旋球等。关于冰嬉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隋朝。《隋书·北狄传》中记载:“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冰嬉已经成为四大国俗之一。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国朝宫室》中写道:“(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天下最大的boss同样也是冰嬉最大的fans,乾隆帝亲自参与太液池的冰嬉大典,慢慢地冰嬉就成为了一种全民游艺。


饮膳


对于西南地区的一些地域而言,每到冬日,火锅都会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同时它也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滋味。但其实我们的先人就已经用火锅来满足过他们的口腹之欲了。



火锅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会使用一种叫做“陶鼎”的器具烹饪食物,这种器具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煮食物,下层点火加热。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夏商周时代,则出现了青铜鼎。在当时,只要是进行“祭祀”或“庆典”活动,人们就会“击钟列鼎”,将牛、羊等牲畜类的肉倒入鼎中,然后生火,通过底部的加热把食物煮熟,这种食品被称为“羹”。此外,由于食物被投入锅中,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因此这种烹饪形式又被称为“古董羹”。



而古代火锅界最为出名的恐怕当属著名的“千叟宴”了。根据《清代档案史料丛编》记载,在1796年,嘉庆皇帝登基时也大摆“千叟宴”,使用了1550个火锅,其规模空前绝后,为后人津津乐道。南宋人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描写火锅的形态是:“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这样生动、妙趣横生,可见火锅在古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三冬雪天,万里冰封,千里雪飘,古代人尚且能玩儿出那么多花样,你又该怎么度过呢?司马君诚邀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冬日生活~









推荐阅读

【玩转历史】风雨俱来自有妙计——古人避雨方法详解

【玩转历史】风雨俱来自有妙计——古人避雨方法详解

“博物馆月”第三弹:古都风采,金玉满堂——曲江艺术博物馆

【史院公告】关于历史文化学院2020年度研究生学术年会征稿的通知

【史院风貌】历史文化学院开展2020级本科生职业规划启蒙教育



文字来源/张怡琳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包珊珊

审核/李霄倩、李晓曼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