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理分离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1-06-15

独角兽导读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情理分离


看了上一篇《为上天而争辩》,也许有读者会产生一个疑问:争辩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难道这种精神还值得提倡吗?2009年底在特拉维夫大学主办的宗教对话会议上,当代犹太教与儒家思想两大代表人物——杜维明与拉比阿丁·施坦泽兹当面对话,杜维明发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不断发问,那么发问造成的紧张状态怎么办?可以说是一语中的,问在了点子上。


应该说尽管拉比犹太教的世界是一个不和谐的世界,不必要的紧张状态,或者造成灾难性后果的紧张状态仍然是要全力避免的,否则“争辩精神”早晚会被人们所抛弃。在这方面,拉比犹太教的基本策略之一是“情理分离”。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蛇炉之辩”的故事。我们在最初讨论“平行逻辑”问题的时候讲过这个故事。不过跟这个故事的大多数讲述者一样,我们其实只讲了一半,同时我们也没有说明这个故事在《巴比伦塔木德》中出现时的上下文环境。


话说众贤哲在辩论中击败了了拉比以利以谢及其后台——上帝,并得到了上帝“我的孩子们击败了我”的嘉许,于是他们把拉比以利以谢所裁定为洁净的所有器皿都搬出来烧掉,同时投票表决,把拉比以利以谢赶出了教门。表决是表决了,但到了要把这决定通知拉比以利以谢的时候,大家可就都犯了难。要知道拉比以利以谢不仅是位超级贤哲,而且是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搞得不好,整个世界都会因此遭难。折腾半天,最后还是拉比以利以谢的弟子、大贤哲拉比阿奇瓦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一责任,用他的话说,是为了“防止不肖子弟去做此事,从而引发世界的毁灭”。


蛇炉之辩。图片来源:网络。


拉比阿奇瓦穿了一身吊丧的黑衣服,跑到拉比以利以谢家,却不肯坐到他身边去。警觉的拉比以利以谢问道:“阿奇瓦,今天怎么了?”阿奇瓦趁机说:“你的那些同伴们,他们决定远离你。”拉比以利以谢闻言,依照守丧的习惯撕破了自己的衣服,赤足坐在尘土中,双泪长流。世界立刻就遭到了惩罚,据说三分之一的谷物当即被毁,还有一种说法是拉比以利以谢目光所及之处,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这一刻,犹太公会领袖拉班迦玛列正在海上航行。突然间巨浪掀起,直扑他的座船而来。迦玛列说:“这浪一定是为拉比以利以谢而来的。”于是他涌身站起,对着上天高声抗辩道:“宇宙之主啊!你万分清楚我不是为了自己或者家族的荣耀而如此行事的!我是为你而如此行事的,为的是纷争不会在以色列加剧!”此言一出,巨浪即刻退去,大海风平浪静。


说起来拉比迦玛列跟拉比以利以谢还是亲戚,以利以谢的妻子“和平之母”便是迦玛列的妹妹。从出事这天起,“和平之母”就每天盯着丈夫祷告时的动作,不许丈夫在祷告时俯首。原来犹太人每日祷告都诵念固定的经文,诵念完毕之后可以俯首加上私人祷词,述说个人的恩恩怨怨。有一天祷告间有乞丐来门口乞讨,“和平之母”一念之差,跑去施舍乞丐,回来时看见丈夫俯首在地,口中念念有词。这一惊非同小可,她疯了般大叫:“快起来!你杀了我哥哥了!”


不久讣告传来,拉班迦玛列在家中去世。拉比以利以谢不解地问“和平之母”:“你怎么知道的?”她回答说:“这是我父亲家中的传统教导:所有的门都关上了,只有受伤害的感情之门还打开着。”


《拉比以利以谢文集》。图片来源:网络。


“所有的门都关上了”指的是第二圣殿被毁灭。按照拉比犹太教的看法:第二圣殿被毁,意味着上帝之灵离开了人世,从此人的祷告,上帝已经不再听闻,即使听见了也不会再做什么。但是如果有人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上帝仍然是要倾听的。


为什么“受伤害的感情”的地位如此重要?根本上说,是因为“平行逻辑”引导下的“争辩精神”的天敌是“情理不分”,在争辩中不是说理,而是设法伤害他人的感情,这样的态度是紧张状态的根源,也是灾难性后果的起点。因此必须把情和理分开,并且严禁在争辩中伤害他人感情,唯如此,“争辩精神”才能开花结果。所以,众贤哲击败上帝都不会遭到惩罚,因为他们是在说理;而他们对拉比以利以谢的“焚书坑儒”式的行为却会遭到惩罚,因为这是在伤害他的感情,即使这种做法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的是纷争不会在以色列加剧)也罢。


那么怎样分别“说理”和“恶语伤人”呢?《巴比伦塔木德》提出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禁止揭短”,也就是禁止在争辩中将对方无法更改的短处拿出来作为争辩内容。“蛇炉之辩”的故事其实是《塔木德》中一大篇关于“不得恶语伤人”的讨论中举出来的一个例子,而这一大段的开始则讨论了两者间的基本差别:


'如果他是一个忏悔者,你不可以对他说:“想想你以前干过什么吧!”如果他是一个皈依者,你不可以对他说:“想想你祖先干过些什么吧!”'


“揭短”的问题在于:它不是讨论问题,而是跑去讨论讨论者!因此它跟“说理”没任何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上一篇所说的拉比约哈南与雷实•拉奇实的故事。在那一篇里,拉比约哈南的错误在于他不该揭雷实•拉奇实当过土匪这个短。雷实•拉奇实当没当过土匪跟刀具何时能沾染不洁没有任何关系。



情理分离是犹太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贯穿在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为个人的事情与工作的事情严格分开。总体来说,西方文明在这方面的趋势与犹太文明一致,而与中国传统以“心”为基础的“合情合理”的综合态度截然不同。这一点,马克斯·韦伯在他的《中国的宗教》一书中早已指出。



张平 2011年8月21日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相关阅读

  1. 烧不掉的方为财富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2. 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犹太比例”出人才?

  3. 思想的起源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4. 远离上帝的神秘花园——平行逻辑小结 | 圣地二十五年手记

  5. 我们怎样与犹太思维相遇


 

平行逻辑

微信:Mishnah_in_China


和张平教授一起

探寻以色列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