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atGPT能否接替我译注《密释纳》?——有关人、经典与智能的思考 | 圣地三十年手记

张平 平行逻辑 2023-03-31

独角兽导读

《圣地三十年手记》是张平教授的散文作品集。最初是《圣地八年手记》,后来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三十年。


结合在以色列长年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圣地手记》(简称)贡献了了解以色列及犹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选择。


作品集分七个部分:人物记风土记政情记战火记问学记智慧记顿悟记。未来,将在“平行逻辑”公众号,陆续发表。集子还未出版,能抢先阅读者,不可谓不是一种福利。

ChatGPT能否接替我译注《密释纳》?

——有关人、经典与智能的思考


在当前这场席卷几乎每一个角落的ChatGPT旋风中,翻译无疑是遭受最大冲击的领域之一。从目前的测试情况看,即使是使用ChatGPT3.5,一般文献、书籍的中英文互译已经跨越了“信”和“达”的门槛,至少比今天中文市场上那些滥竽充数的团体“译作”高出好几个档次。即便ChatGPT在“雅”的方面仍显逊色,说它在一般信息的交流和普及方面已经基本上可以替代人类翻译者,应该没什么大错。预计未来几年间人类一般翻译者将损失大量的工作机会,百分之八、九十的翻译市场(包括口译)将消失。少数幸存的翻译者最终可能只能给ChatGPT的翻译衍生品做做校对润色的工作。


对于我这样一生以犹太经典译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学者而言,由此产生的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便是:ChatGPT的出现是否使我们的工作黯然失色?更具体一点说:ChatGPT能否接替我译注《密释纳》?


为了探讨这个让我转侧难安的问题,我选择了一些《密释纳》文本,将希伯来语文本放到ChatGPT3.5进行翻译,并将其结果与我本人的译文进行了对比。在选择时,我将《密释纳》文本分为三类:哲理类、简单律法类、复杂律法类。其中哲理类主要是《阿伯特——犹太智慧书》,简单律法类指的是专用概念名词较少,主要阐述逻辑关系的文本,复杂律法类则涉及大量背景知识,且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曲折复杂。


先看一下《阿伯特》1:1的一小段经文:



以下是我的译文:

 


再看一下1:5的一小段经文:



我的译文:



应该说在经典句子比较完整,意思比较直白的情况下,ChatGPT的理解大致准确,译文也基本通顺。当然,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包括:专有名词翻译错误(“大议会”误译为“大会堂”,不仅是背景知识欠缺,而且对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毫无敏感度),经文理解错误(由“圣殿服事”转进的“为神服务”被误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崇拜”),逻辑关系错误(不能理解“更不用说”这样的逻辑关系),语意不通的硬译(“继承地狱的火焰”),不“雅”(会说“会对自己造成危害”,不会说“自取其败”),等等。这样的译文,可以打70或75分,然而是不可能直接拿来用的,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去校对修订,时间成本可能比我自己直接翻译还要大。


现在来看一段稍微难一点的哲理类经文。在《密释纳》中,所谓“难一点”,主要指的是经文异常简洁,大量要素被省略,需要凭借读者的背景知识、传统注释和读经功力才能准确理解的经文,比如《阿伯特》2:14:


 

可以说是完全不知所云,谬以千里。现在看看从英译本翻译的情况:

 


英译本实际上补上了原文省略的要素,加上了译者自己的理解,句子完整而清晰。但GPT的翻译仍然错误百出(“托拉”被误译为《圣经》,“托拉之冠”被误译为“学术权威”,等等)。即使不考虑这些专有名词上的错误,仅就文字而言,可以看得出来GPT在处理这类文本时非常吃力,意思是翻译出来了,但只是勉强成文,文采非常差,可以说是不堪卒读。


对比我的译文:



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作为人类,我们还是可以在这里轻而易举地打败GPT的。


简单律法类经文的情况,跟难度较高的哲理类经文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看一段复杂律法类的经文。我们选择了《密释纳·妇女部·转房卷》1:1:



您看得懂吗?是不是如坠五里雾中?试试多给GPT几次机会:



只能说是让人越来越绝望!


看看我的(尚未出版)的译文:



这里所体现出的就不只是经文的理解、名词的翻译、句子的构建等等纯粹的翻译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经文注解问题。像《密释纳》这样复杂的古典经文,没有注解读者是不可能看懂的。而做注解所涉及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对经文的理解和注解者知识学术水平的高低,而且涉及到对潜在读者背景知识水平的预期和判断;只有对此作出了准确判断,你才能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注解,注解要做到何种程度,才有可能为读者创造出可读可理解的译作,而GPT目前应付经文翻译都很吃力,做注解就更谈不上了。

 

总的来说,ChatGPT在《密释纳》中译上的表现是不及格的,大概也就是40分的水平。当然,即使是这样一个水平,也比上一代AI高出了很多个层次。如果我们把《转房》的这段经文交给谷歌翻译的话,我们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这里根本就谈不上正确还是错误、好还是坏的问题,只能是当笑话看了。

 

从谷歌翻译到ChatGPT,AI翻译应该说是实现了一次飞跃。那么以现在AI迭代的速度,在《密释纳》中译上,从ChatGPT到我的译文水平的飞跃会不会很快发生?

 

我以为这种飞跃是有可能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工作进展。

 

就翻译而言,目前ChatGPT有两个基本问题。首先,GPT只会运用现有知识,而不能自己创造知识。因此,它对经文理解的准确度与输出译文的水平受到其现有的相关领域语料库的影响,而中文犹太学语料库非常有限,显然也没有进入GPT的语料库内。其次,GPT自己并没有创造独特语言风格的能力,也没有分辨语言水平高低、文采优劣的洞察力。如果投喂的语料足够多的话,GPT可以模仿某个作家或者翻译家的风格,但是否能在译文中准确运用仍然是个未知数。

 

所以,如果要让GPT在翻译《密释纳》时达到我的译文水平,首先需要我完成整部《密释纳》的翻译,然后需要有人将我的全部文字投喂给GPT的语料库,并进行大量的训练,使GPT将这些文字与希伯来语的经典原文及其他语言的译文联系起来,同时训练GPT模仿我的文风。在这个基础上,或许ChatGPT能够输出类似水平的译文。这样的工作需要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但应该不会非常容易。我们这一代学者应该不必担忧被ChatGPT取代的问题。

 

但ChatGPT确实也引发出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可能是致命的。


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学者的自我定位是否就此出现危机?学者以追求真理自命,一向自视甚高。虽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自己的肩膀也会被别人踩上,但大家都是平等的个体,即使别人在我的基础上发展,也会引用我的成果,给我足够的认可和荣誉。但ChatGPT可以在一夜之间把一切全拿走,变成AI的能力,根本不提你的名字,把你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一夜之间,顶天立地的学者们都成了给AI打工的码农。长此以往,是否会损害学者们进行创造的动力,最终阻碍人类知识的更新?

 

另一个跟翻译直接有关的问题是:GPT译文的大量使用是否会导致译文水平的平庸化?在最初阶段,ChatGPT会淘汰掉不合格的人类翻译者,大大提升普通译文的准确度和速度。但到了一定程度,因为成本问题,我们的文化空间中会充斥着GPT式的平庸译文,精品翻译者的生存空间被挤压,最终我们是不是都只会说“不增加知识的人会使其停滞不前”,而没有人有时间、有精力、有市场去想想是不是该说“学问,不进则退”?

 


张平 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于特拉维夫


文内配图仅展现摄影艺术,与本文内容无关

延展阅读:

1/ 我们为什么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2/ 宽容悖论与九一一清真寺的出路

3/ 旅游行程设计的两个原则:晨昏原则与有限资源原则

4/ 《密释纳·节期部》再版序言



和张平一起,探寻以色列文化

关注“平行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